編者按:設施栽培就是利用人工創造果樹發育的特殊區域環境條件,達到人為的栽培目的,從而實現艮好經濟效益的技術措施,我國的果樹設施栽培事業正在蓬勃發展,但果樹設施栽培中也存在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根據很多果農來信來電的要求,本刊記者陳新平采訪了有關專家。這期采訪的是我國著名櫻桃專家、中國園藝學會櫻桃分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黃貞光研究員。
記者:甜櫻桃設施栽培的特點有哪些?
黃貞光研究員:甜櫻桃設施栽培的特點可歸納為以下三點:第一,櫻桃設施栽培可以突破自然條件的限制,受不利的氣候條件影響較小,所以產量和收入較為穩定,也可在冬季最低氣溫低于~25℃的地方栽培,而在我國這樣的地方露地栽培是不可能的,也可實現促早熟或延遲成熟栽培。第二,高投入高產出。一般鋼結構的加溫大棚每667平方米的建棚投資為5萬~6萬元,而沈陽某公司搞的秋季降溫強制休眠,休眠過后加溫加速生長發育,果實提早到春節前后成熟的設施栽培的設施投資和運作費用將會很高:不加溫的水泥拱大棚每667平方米的建棚投資也要1萬元:最簡單的防霜凍和防裂果的棚每667平方米也要3000多元。高投入必須有高產出,據說沈陽某公司搞的能在春節前后成熟的設施栽培每667平方米的產值可達20萬元。一般的加溫促早熟栽培的甜櫻桃每667平方米的產值為5萬~-6萬元。第三,要求非常精細的管理,否則,在覆膜之后出現不適當的高溫,將導致嚴重減產:其他的管理措施如濕度控制、二氧化碳(CO2)施肥等都增加了管理用工。
記者:甜櫻桃設施栽培的方式有哪些?
黃貞光研究員:甜櫻桃設施栽培的方式可按其結構和功能(目的)進行分類。按建筑材料分有用鋼管、鋼筋、水泥柱、木柱、水泥拱和竹拱的:按棚的建筑模式分有單體式和連體(棟)式,有的沒有墻,有的有后墻的兩邊山墻,墻體材料有用磚、土、泡沫材料等;有的棚內地面與棚外地面一樣高,也有低于四周地面(半地下式)以增加保溫性能;棚頂有的有保溫的草苫或棉被。也有沒有這些保溫材料的;棚內有加溫設施(火爐、暖氣片、電爐、電燈)或沒有加溫設施的;可以說現在的櫻桃設施栽培的模式是五花八門,各地可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經濟條件和栽培目的選定適宜的模式。按栽培的目的,可基本分為如下幾種:
(1)促早熟栽培。為解決東北和新疆北部冬季最低溫度在-25℃以下甜櫻桃不能露地越冬的地方栽培甜櫻桃,或山東、北京、遼寧等地的促早熟栽培,這種設施宜采用1.5米厚的土墻或夾層墻、半地下式、棚頂有覆蓋、棚內有加溫設施,以保證生長期不發生凍害并加速櫻桃果實的生長。

(2)延遲成熟栽培。在晚熟栽培區為了進一步延長櫻桃的供應期,可于初春扣膜,棚頂白天蓋草苫和遮陰網,以控制棚內溫度的上升,而在夜間通風降溫,到適宜的時候揭去草苫、遮陰網和棚膜,讓其開花結果,實現延后采收。地處南半球的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有的農戶把櫻桃種于大塑料袋中,在春天到來之前把櫻桃樹拉入冷庫。推遲其發芽、開花和成熟,所產櫻桃供應北半球1--2月的市場,特別是中國的春節市場,賣出了高價。
(3)避雨栽培和花期防霜凍。在長江流域有采用固定式的防雨棚栽培櫻桃,目的是解決當地過多的降雨引起的病害和裂果。我們則傾向于推廣河南省鄭州市廣武鎮農民創造的隨時可張開和收攏的防裂果和防花期凍害兼用的防雨棚。其做法是沿樹行立一行立柱,柱略高于樹高,柱與柱頂端拉一道鋼絲:用4幅制作雨傘的防雨布縫扎成一大幅棚布,用“S”型掛鉤的下鉤鉤住棚布,掛鉤的上鉤掛于樹頂上的鋼絲上。當出現霜凍和下雨時,像拉窗簾一樣把棚布拉開,把樹蓋上,使雨水不淋在果實和樹葉上,解決了裂果問題:為解決花期凍害問題,在花期氣溫不低于一4℃的地方,樹上蓋這樣的棚布即可解決其低溫危害:在溫度低于一4℃的時候,棚布下燒一些煤爐,或熏煙,也可基本解決凍害問題。這樣的棚布隨時可收回存放于家中,可多年使用。這種棚不起促早熟的作用,卻解決了甜櫻桃栽培區經常出現的花期凍害和成熟期裂果的問題,又因每667平方米投資僅3000多元,并能多年使用,經濟實惠可行,不少農戶已決定效仿這種方法,這將大大有利于櫻桃的穩產和增收。
(4)防鳥害。最有效的方法是樹上覆蓋防鳥網,每667平方米投資僅300元,
記者:我國甜櫻桃設施栽培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黃貞光研究員:國內雖已有好多篇甜櫻桃設施栽培的文章,事實上甜櫻桃設施栽培的面積很小,似乎是打聽有關信息,躍躍欲試者多,而敢于投資已經做起來的少。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是投資大,很多農戶沒有這樣的投資能力;第二有的投資者建起的大棚因沒有掌握管理技術,產量不穩定,效益也沒有預期那么高,影響了新投資者的決心。
國內促早熟櫻桃有的每千克300元的離園價,是不合理的高價,如果國內促早熟栽培或原來不能露地栽培甜櫻桃的地方產出的甜櫻桃維持在每千克60-80元的價格,667平方米產750千克、667平方米的產值4.5萬~6萬元就非常好了,估計今后一段時間內,其價格能夠維持在每千克60元以上,而關鍵問題是產量能否達到667平方米750千克,并有較好的商品品質。
據我的看法,上述的簡單的避雨和防花期凍害及防鳥害設施應提倡大規模發展,因為投資少,不少種植戶可以承受,并且可解決當前甜櫻桃露地栽培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其單位投資效益很高也很可靠。對于北方促早熟栽培和不能露地栽培地方的保護地栽培,還可以較大規模的發展,以滿足高消費人群的需要。至于用人工降溫強制休眠后又升溫那種高耗能、高投入的模式只能很少量的搞,不是提倡發展的方向。
記者:甜櫻桃設施栽培應選用什么品種?
黃貞光研究員:根據甜櫻桃設施栽培要達到的目的,栽種的品種應有所選擇。如果是簡單的防雨防花期凍害的栽培模式,選用的品種和當地露地栽培選用的品種相似。如果是促早熟栽培,原則上是選用需冷量少的早熟品種為主,如早紅寶石、極佳、布魯克斯、早大果、紅燈、8-129、龍冠,搭配少量早中熟和中熟大果型品種,如桑蒂娜、美早、薩米脫和艷陽。如果進行延后成熟栽培,原則上應采用需玲量長的晚熟品種如拉賓斯、甜心、雷估娜等。
高東升等測定了國內栽培的7個甜櫻桃品種花芽通過休眠所需的冷量單位為970-1240個冷量單位。似乎早熟品種所需的冷量單位較少,但不是早熟品種絕對比其他晚成熟的品種所需的冷量單位少,如紅燈比那翁成熟早,但兩者所需的冷量單位相近。有條件的單位可用自動測溫儀計算低溫量,待達到品種所需的低溫量之后才扣棚升溫。
國內甜櫻桃的促早熟栽培多數存沒有充分通過休眠時過早扣棚,使未通過休眠的品種推遲開花,且花期延長半個月以上,其結果棚內有的品種花期不能相遇,當然影響產量。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來年起應適當推遲扣膜的日期,或扣膜后采用白天密封棚膜蓋草苫,夜晚揭草苫通風,增加有效的低溫量,并用自動測溫儀計算低溫量,待滿足低溫需要量之后再升溫。
為了增加棚內品種花期相互重疊的機會,可適當增加棚內的品種數量,最好是種自花結實的品種,如桑提娜。
扣棚升溫后同一個大棚內有的品種開花期推遲、花期延續的時間長,說明該品種沒有通過休眠,該品種來年可噴施寧夏大榮實業有限公司出品的“榮芽”(液體單氰胺)或中科瑞田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出品的“果樹休眠劑1號”,據說能替代部分需冷量,使晚開花品種的花期與其他品種同步。
記者:甜櫻桃設施栽培管理技術要點有哪些?
黃貞光研究員:我想這里所提的是促早熟或露地不能安全越冬的地方的大棚栽培的管理技術。除上述的需滿足其低溫需要量之外,還有棚內的溫濕度控制、二氧化碳的補充與有毒氣體的排放、授粉、肥料施用和采收后的樹體管理等。
大棚內的溫濕度不適宜將導致櫻桃的大減產,如花前和花期棚內溫度超過30℃將導致花粉生活力降低和胚珠迅速衰敗而失去授精能力,這也是種植者最感困惑的問題。棚內溫濕度控制指標是根據露地栽培櫻桃各發育期的溫濕度來確定相同發育期棚內的溫濕度。我們根據各地的經驗,歸納為下表:
棚內補充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原料,在陽光下密閉的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迅速下降,因而光合效率下降,這是大棚栽培產量和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補充棚內的二氧化碳,通風是切實可行的措施,但通風和維持棚內溫度有矛盾,原則上是在不造成植株傷害的條件下,晴天應加大通風量。有的在棚內定時釋放工業二氧化碳,一般的地方沒有這種條件。有機肥和秸稈發酵過程中能不斷釋放出二氧化碳,可在秋季在棚外用10立方米含氮量較低的牛糞與10立方米秸稈混合漚制成含氮量低的有機肥,在扣膜前施入棚內,這種肥料在繼續分解過程中能不斷產生二氧化碳。施這樣多的有機肥加上在發芽前、果實硬核期和采收后每667平方米各補施15、10、10千克氮、磷、鉀三元素復合肥即能滿足植株的需要。肥料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甲烷、氨、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應注意通風排出。
大棚內不同的櫻桃品種的開花順序與露地不盡相同,花期不能很好重疊,也沒有野生的傳粉昆蟲進入棚內,故更需強調棚內放蜂和人工用雞毛撣輔助授粉。
大棚櫻桃采收后應及時撤膜,撤膜不能一次完成,應逐漸揭膜,而最后撤膜。
大棚櫻桃多數栽培管理技術與露地栽培相似,這里無法一一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