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關中地區果樹根部病害在各地果園均有不同程度發生,以老果區發生尤為嚴重,某些果園已造成毀滅性的損失,成為當前生產上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經調查果樹根部病害主要有圓斑根腐病和根朽病兩種。
1 圓斑根腐病
圓斑根腐病病菌的寄主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危害蘋果、梨、桃、杏和葡萄等。
1.1 癥狀
此病在開春果樹根部開始萌動后即可在根部危害,但地上部分的癥狀要到果樹萌芽后表現才較為明顯。病株地上部分根據癥狀分為以下幾種:(1)萎靡型。病株在萌芽后整株或部分枝條生長衰弱,葉簇萎靡,葉片向上卷縮,形小而色淺,新梢抽生困難,有的甚至花蕾皺縮不能開放。(2)青干型。病株葉片驟然失水青干,多數是從葉緣向內發展,早春氣溫較高時常呈現沿主脈向外擴展的癥狀。(3)葉緣焦枯型。病株葉片的尖端或邊緣發生枯焦。而中間部分正常。病株地下部分的發病是從須根(吸收根)開始,病根變褐枯死,然后延及其上部的肉質根,圍繞須根的基部形成一個紅褐色的圓斑,病斑進一步擴大,相互愈合,深達木質部,致使整段根變黑死亡。
1.2 病原
圓斑根腐病主要由土壤中習居致病的鐮刀菌引起,病原可分為尖鐮孢菌、腐皮鐮孢菌和彎角鐮孢菌。
1.3 發病規律
以上幾種鐮孢菌都是土壤習居菌,在土壤中長期進行腐生存活,同時也可寄生危害寄主植物。在果園里,只有當果樹根系衰弱時才會受到這些病菌的侵染。因此,導致根系生長衰弱的種種因素,都是誘發該病害發生的重要條件,如干旱、缺肥、土壤鹽堿化、土壤板結、通氣不良、大小年嚴重、結果過多、雜草叢生以及其它病蟲害嚴重等因素,都會導致該病發生。
2 根朽病
根朽病病菌可危害梨、蘋果、桃、杏、山楂、柳和榆樹等多種果樹和樹木。
2.1 癥狀
此病害的發生盛期在3—4月和8—9月,地上部分癥狀表現為局部枝條或全株葉片變小變薄,同時葉片從上而下逐漸黃化,甚至脫落,新梢變短,但結果卻多,果實小且味差,根部發病可從小根、大根或根頸部蔓延,該病害主要在根頸部危害,上下擴散,往往造成環割現象。致使病株枯死,病部表面為紫褐色,呈水浸狀,甚至流出褐色汁液,病情嚴重時,病根木質部腐爛,新鮮病組織在夜間可發出淡綠色熒光。
2.2 病原
發光假蜜環菌及假蜜環菌,均屬于擔子菌。
2.3 發病規律
果樹病部在7—8月份,多雨季節往往長出簇生的子實體(即蘑菇)。病菌以菌索及菌絲在土壤中的病殘組織上長期腐生存活。菌索與健根相接觸后,即可分泌膠質液而粘附,然后再產生小分枝,借助酶解和機械力量直接侵入根內。病菌還可分為泌毒素殺死寄主細胞,菌索迅速生長穿透皮層組織,使大塊皮層細胞死亡。病菌也可以通過射髓侵入木質部,往往在其內形成許多黑線。在各種果樹中,蘋果最易感病,山楂及杏發病較輕,沙土園較黏土園發病重,肥水條件差的果園受害較重,
3 根部病害的防治
3.1 增施優質有機肥
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配方施肥,中耕除草,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通氣性,適時灌水,合理負載。
3.2 土壤消毒滅菌
每年3-4月份(即萌芽前)和9—10月上旬施用施美腐克,盛果期樹每株用藥100克,施于樹冠下土表層,或綠亨1、2號按2000-3000倍液進行灌根,也可用硫酸銅100-150倍液灌根,或撒施石灰。
3.3 晾根和換土
將根部周圍土挖出,晾根1-2天,切除病根部,同時進行藥劑滅菌,并進行更換新土回填。
3.4 果園種草
白三葉草及綠肥豆科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透氣性,可減少化肥、農藥的投入,提高果品產量和質量。
3.5 做好其它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
只有科學認識圓斑根腐病和根朽病的病原、癥狀,進行對癥下藥,采取及時有效的防治措施,才可避免果園成片感染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防治果樹根部病害的關鍵在于預防,加強果園的管理是保證果品收成的關鍵,一定要重視果園土壤的科學處理,以防果樹根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