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普遍反映楊梅植株豐產,但出現次年樹葉黃化,肉眼看不見蟲害影響,又自然枯萎落葉“死亡”。出現這種現象不是白蟻危害所致,果農們都認為盛果期楊梅樹結果太多而死,其實造成死樹的因素很復雜,只要查明天氣、地利、人為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是可以避免發生的。
1 發生原因
1.1 氣候因素
在霉雨季節雨水充沛,適于介殼蟲繁殖。該蟲肉眼看不見,主要侵入干枝上的皮層危害,被危害表皮呈現塊狀白斑,一年發生兩代,越冬代在5月上中旬孵化危害,第2代在7月中下旬孵化侵入樹皮危害嚴重。
1.2 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差
調查表明,一些楊梅園地的地利條件不當,果園密蔽度0.8~1、通風透光不良,出現介殼蟲危害多,危害的程度,樹干下部比上部重,內膛比外圍重,結果量大的比小的嚴重。
1.3 大小年結果影響大
據調查,一些果園,從來沒有進行肥水管理,使致果園雜草與灌木叢生,大年掛果多樹體采果后營養呈饑餓狀態,樹勢難以恢復,更易被介殼蟲危害。
1.4 果園防治措施不力
有的果農對楊梅樹介殼蟲發生原因認識不足,甚至根本不了解,誤認葉片黃化是楊梅樹結果太多所致,任葉片黃化枯萎脫落,不進行藥劑防治,失去藥劑保護機遇,導致介殼蟲危害嚴重,楊梅樹植株致死。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 解決辦法
2.1 采后藥劑防治
楊梅樹采果后,對結果量多的楊梅樹,仔細觀察樹干下部是否有白斑發生,如有,表明介殼蟲已經侵入表皮中危害,應即用藥劑防治,可選擇功夫乳油配樂果2000~2500倍液噴植株干枝,噴濕滴水為止,每隔一周再噴1次,連噴2次。
2.2 采后整形修剪
對密度大的楊梅果園,采后進行整形修剪,按樹形要求留好骨干枝,疏除過密枝,交叉枝,重疊枝,叢生枝,對盛果期樹主要是調整好發育枝與結果枝的比例恢復樹勢,達到通風透光,避免或降低介殼蟲的發生。
2.3 采后肥水管理
搞好采后肥水管理,既可解決大小年結果,也可有效地預防介殼蟲危害。注意在大年要合理負載,可解決大小年結果問題。又可減輕介殼蟲危害,采后要將園地雜草灌木鏟除,在楊梅樹冠滴水線處開深15厘米溝,按氮、磷、鉀比例為8:15:12施入有機肥和復合肥,有條件的進行樹盤灌水以恢復樹勢,增強抗蟲能力防止介殼蟲侵入。
2.4 大暑季節藥劑防治
大暑季節7月下旬,正值第2代介殼蟲發生危害嚴重的關鍵時期,要抓緊在大暑進行藥劑防治,可用敵殺死與樂果1500-2000倍液噴治,要注意噴藥質量,對枝干的皮層要噴細噴周到噴濕至滴水為宜,每隔一周再噴1次,連續噴2次防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