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村位于陜西省千陽縣果業之鄉的南寨鎮,距縣城6千米。恬靜的田園風光。繁榮的生態觀光果業,使得三合村走上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特色產業之路。
1 果園富了農戶
三合村提出把果業“二次創業”和新農村建設作為兩條線,大力發展具有現代產業特色的生態經濟,推行發展果業特色產業,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和諧發展。從簡單的果品銷售到創建“鴻福果品合作社”,大面積栽植果樹,到“合作社+農戶”模式,從而使三合村果品產業逐漸發展壯大。本著“板塊布局、集約經營、大戶帶動、能人鼓動、小戶參與”模式發展生態果業經濟,三合村果品產業化水平得到提高,蘋果種植面積,由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6.67公頃發展到現在的93.4公頃,年產值突破400萬元。目前,全村農民從果品產業經營中人均獲純利2000元以上。
在擴大果樹種植面積的基礎上,三合村建成了集果品貼字、包裝、銷售、果品文化、生態旅游于一體的果品、西瓜之鄉。值得一提的是,鴻福果品合作社引進先進的標準化果品栽培技術,提高果業“四大技術”和矮砧集約高效栽培技術,改造低產果園13.3公頃和發展有機果園66.7公頃,使無公害、綠色、有機果品基地占到全村面積的80%。同時栽培大棚西瓜、地膜西瓜13.3公頃,使村里形成多元化綠色經濟格局。
2 果園火了旅游
果園的產業化發展帶動了果園觀光旅游業的發展,鱗次櫛比的果庫、果店,琳瑯滿目的貼字蘋果,紛至沓來的采果姑娘、運果小伙、販果客商、品果旅客,別具特色的果箱……這幅豐富多彩的果鄉風情畫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旅客。
為豐富果品文化內涵、三合村近年來相繼建起了果壇、休閑園、果品連鎖店、形形色色的貼字蘋果等系列景點。使游客在品果觀果之余可以參觀蘋果包裝技術,了解果樹作務的全過程。在農戶家中,犁、耙耙、擂子等農具應有盡有,加上八仙桌、架子床、碗柜、瓷碗、箱子等明清家具,旅客可以領略到農耕文化的變遷,
讓當地村民們驚喜的是,過去菜園里種的蔬菜、家中喂的牲畜、碾子、石磨磨出的豆腐如今都成了旅游產品、綠色食品,不少精明的農民開始盤算蓋“農家樂”飯館。當地“蔬菜一西瓜一果品一旅館一設施栽培”的經濟鏈在三合村慢慢成形,為村里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三合村以生態果園為面,以自然景觀為點,以四通八達水泥路為線,圍繞特色產業、奇異民俗的生態旅游初見成效。2010年接待客商2000余人,創收50多萬元。按照“果鄉新村,生態家園”的定位,三合村規劃3-5年達到國家級最美鄉村要求,逐步建成全省著名的果品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
3 果園美了村莊
為了讓果鄉更凈、更美、更香,在發展生態果園經濟的基礎上,三合村把果業發展與生態創建、生態經濟、改造生態環境、倡導生態文明融為一體,大力促進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在當地實行了“三抓”。
一抓村莊規劃。二抓道路硬化。三抓綠化美化。在此基礎上,三合村通過修建特色化的民建來美化村莊環境。三合村將生存條件差的七、八組住戶搬到塬區硬化路兩側,形成井字形街坊。
而今,在三合村以果品為主導的綠色經濟生機勃勃,社會事業迅猛發展,生態建設碩果累累,生態旅游蓬勃興旺,全村90%以上農戶使用上沼氣等清潔能源,90%農戶配備了垃圾分類箱,70%農戶用上了手機、電腦等現代化通信工具,80%農戶購買了摩托車或小汽車,住進小洋樓,100%農戶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用上安全水。
春有嫩葉飄香,夏有濃蔭蔽日,秋有碩果累累,冬有枝影疏斜,經過規劃和美化后的三合村成了名副其實的“綠色家園”。“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雛形在合村已經初步形成。
(作者聯系電話:0917-424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