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實施市“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目前結束的北京市商務委2011年工作會上,市商務委主任盧彥所做的工作報告中提出,本市商務工作要更主動適應國際形勢新變化,更全面體現首都發展新要求,創新工作方式,在內外兩大需求中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在內外兩種資源中集成新的發展優勢,在內外兩個市場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北京要全而推進商貿流通“規范化、現代化,特色化,國際化”發展。2011年全市商務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左右,保持對外貿易規模平穩發展,努力實現實際利用外資50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力爭增長10%。
創造更加便捷消費環境
便民利民,服務百姓,是首都商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為居民創造更加便利的消費環境,是北京打造國際商貿中心最重要的基礎工作。
工作報告提出,2011年全市商務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提升品質,便比利民,并提出四項具體舉措。包括:大力推進便民商業體系建設,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和升級;繼續提升商業服務品質;強化生活必需品供應保障能力。其中與消費尤為密切相關的是大力推進便民商業體系建設。這將在改善居民消費環境、促進便捷消費的同時,催生新的以居民社區為重要載體的新型消費單元和新興消費業態。
在大力推進便民商業體系建設方面,提出要完善提高社區商業。按照打造“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的要求,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社區商業中心,更好滿足和激發居民日常消費需求。推動社區便利店、早餐、家政服務等配套商業終端建設,提供宅送、訂購、商務、刷卡支付等連帶服務,增加代收代繳服務功能。以網上銷售與實體網點結合的形式,發展社區電子商務網絡銷售。圍繞600家示范社區。推動區縣商務部門與街道聯合開展社區商業改造,加快低端業態提升。促進洗染、美容美發等居民服務業規范發展,推動連鎖經營;繼續組織評定早餐經營示范店。培育家政服務龍頭企業,首批扶持4家企業連鎖化,品牌化發展。研究制訂“十二五”時期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發展規劃,重點培育2家龍頭企業,增加社區回收站點,完善再次資源回收體系。
同時。進一步完善郊區現代流通網絡,方便農村消費。引導“廳村千鄉”主體企業向郊區偏遠村發展,完善郊區流通網絡綜合服務功能,做到“一網多用”。提高主要商品聯合配送率,規范企業進貨渠道,保障食品安全。增加連鎖店鋪信息管理功能,形成店鋪網絡和電子網絡“雙覆蓋”。在較大鄉鎮,繼續改造提升集貿市場。繼續開展“知名零售企業區縣行”系列活動,郊區新開業知名零售企業要達10家以上。加大與本市農產品生產基地“農超對接”、“農餐對接”力度,擴大超市直采果蔬農產品規模和生鮮經營面積,促進“農超對接”基地建設,讓京郊農民獲得更多收益。新增抽油煙機等作為家電下鄉品種,組織開展“大篷車”下鄉等促銷活動,做好家電下鄉銷售網點管理,方便農民購買和兌付補貼。
以創新促發展方式轉變
2011全市商務工作更加重視創新。工作報告提出要創新工作思路,促進商務領域發展方式轉變,并提出四項具體舉措,包括:繼續加大消費促進工作力度。推動國際商貿中心新型載體發展;加快商貿主體高端化發展;加快培育引進知名品牌。首都商務工作進一步突出高端化、品牌化發展特征。
在繼續加大消費促進工作力度方而,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提出要發展新型消費,培育消費熱點。針對保障性住房規模擴大帶來的消費需求,促進家電、家居等住房關聯商品消費。針對新興消費群體。促進網絡消費、刷卡消費,綠色消費等現代消費。針對文化娛樂、旅游休閑、保健養老、體育健身、美容美發等服務消費發展,帶動相關商品消費。針對本市消費結構中的薄弱環節,促進食品飲料、日用品、化妝品、五金電料等商品消費。積極促進汽車裝飾、用品、配件等汽車售后消費;促進自駕出行消費、外賣消費、媒體定購消費等新型消費;促進開展家庭消費主題團購;二是提出要加強對內對外合作,聯動促消費。加強商旅互動,推出旅游美食線路、“老字號”旅游線路,鼓勵企業拓展北京周邊市場,擴大外來消費。加大汽車外銷力度。繼續舉辦“各地商品大集”,組織多地名特優商品進入北京市場。充分利用會展資源,推動相關消費聯動發展。加強與首都國際機場合作,促進免稅商品消費。
在推動國際商貿中心新型載體發展方面,針對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明確提出要推進電子商務產業快速發展。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培育電子商務示范企業,促進實體商業企業開拓線上市場,鞏固本市電子商務產業國內領先地位。加快推進電子商務聚集區發展和移動電子商務發展。辦好第一屆“電子商務人”大會。引導電子商務企業規范經營。
在加快商貿主體高端化發展方面,明確提出要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聚集發展。充分發揮總部政策效應,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跨國公司、投資性公司在京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做實做強總部實體經濟。推動一批央企和民企設立地區總部。聯合相關部門,促進總部企業認定,服務總部企業發展。同時,要推動在京內資企業總部快速發展。加強為中央企業服務,設立、發展各類大宗商品市場企業總部和進出口企業地區總部。促進國內百強商貿企業與本市商業地產商對接,吸引國內有實力的民營商貿企業來京投資和設立地區總部。鼓勵本地大型商貿集團兼并重組,探索與金融部門合作,加快推動本市大型零售連鎖企業與金融資本進一步結合,上市融資,擴張發展,支持有實力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在加快培育引進知名品牌方面,提出要加大北京品牌培育和推廣力度。發揮商貿流通先導帶動作用,深化與文化創意,科技研發等關聯產業融合互動,創新推出商貿企業品牌。助力“北京創造”價值實現,支持本地商貿企業加大對電子消費、醫療器械、動漫軟件等優勢產業“雙自主”產品營銷力度。充分利用境內外展會資源,優先向“雙自主”產品傾斜。制定鼓勵“雙自主”產品出口政策措施,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海外推介自主品牌,重點開拓新興市場,力爭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提高到5%以上。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老字號”發展,引導“老字號”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同時,要加快國內外品牌引進步伐,帶動國際知名品牌引進。
在服務全國輻射世界中壯大發展
工作報告提出要充分發揮首都優勢。塑造“北京服務”品牌,在服務全國中不斷壯大和發展首都商貿產業,進一步提高輻射力和影響力。同時提出四項具體舉措,包括:強化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優勢地位;增強首都對外經貿輻射功能;推動商務領域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與兄弟省市區域商務合作。
四項舉措中有兩點格外引人關注,一是在強化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優勢地位方面,提出制定行業發展規劃,保持棉花等市場在國內優勢地位,規范、發展千億元規模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增強大宗商品定價權和交易規則制定話語權。推進拍賣市場國際化發展,進一步確立北京作為全球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地位。
二是在增強首都對外經貿輻射功能方面,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強化北京中樞型貿易的優勢地位。打造以跨國公司國際分撥中心為特征的貿易型基地。支持電子產品加工貿易等出口基地建設,推動石景山動漫產業區等出口基地認定。落實國家鼓勵建設外貿公共服務平臺相關政策,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相關工作,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力度。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重點推介北京“雙自主”品牌出口百強企業和出口潛力百強企業。落實國家進口促進政策,引導企業積極進口高新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新能源材料。2011年機電產品進出口增長15%左右,進出口總額接近1200億美元。加強口岸建設,繼續提升通關便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