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1年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市經信委主任朱炎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提出全市經濟信息化工作在“十二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主要工作思路,提出2011年全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主要預期目標和六方面重點工作。
2011年,全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主要預期目標是: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8%左右。力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9%左右。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在“十一五”基礎上進一步下降,為全市節能減排工作繼續做出積極貢獻。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集中度、工業增加值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等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進一步增強。信息化總水平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智慧北京”建設穩步推進。
為實現這些目標,2011年,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要著力六大方面。
促進工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平穩較快發展
上作報告提出三項具體工作。一是增強消費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各項措施,繼續實施家電、建材、節能產品惠民政策。支持汽車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拓展海外市場。大力拓展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新型消費形態。
二是調整優化工業投資結構。完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強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核準和備案工作,做好重大工業項目落地協調工作。加大重點工業項目的資金統籌支持,創新工業發展資金的使用方式,發揮技術改造對工業投資結構的優化作用,大力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等。
三是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協調。要完善經濟運行監測平臺,切實做好工業領域運行要素保障協調等項工作。
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提高產業創新能力、狠抓重大高端項目建設、扎實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在提高產業創新引領能力方面。工作報告提出要全力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按照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進行篩選、支持服務和監管,在工業和軟件服務業領域推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建設完善科技成果產業化服務支撐體系,組織引導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為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專業服務。創新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方式式,完善評價指標體系。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服務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優勢企業以產業鏈為基礎,組建產業技術聯盟。
在狠抓重大高端項目建設方面。工作報告提出要繼續落實好市政府與央企合作框架協議,服務央企和跨國公司總部在京發展。繼續推進六大產業調整振興實施方案,以重大項目建設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抓好數字電視、移動硅谷等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中芯國際擴產、觀代三工廠等一批大項目開工,達產。繼續推進燕房合作。大力支持軍民結合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積極發展新興工業示范區。完善產業用地管理機制。
扎實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制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措施,大力開展應用示范工程。著力推動中芯國際45納米等關鍵技術或產品開發及應用。大力支持LED,汽車電子等產業做大規模。加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推動物聯網、云計算產業發展,重點培育新一代網絡運營和高端軟件兩個新增長點。擴大電動汽車示范運行規模,帶動電動汽車研發產業化和產業鏈培育。促進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及其關鍵部件在京產業化。大力支持新能源裝備產業發展。培育風電、太陽能、核能等產業發展。在制劑技術、中藥現代化等生物醫藥重點領域實現突破。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推進石化新材料,中關村永豐產業基地建設。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鼓勵資源再生利用項目發展。積極培育航空航天產業,重點發展衛星應用、北斗導航及通用航空等產業領域。穩步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引導工業企業向研發、設計、營銷等價值鏈高附加值環節延伸發展。支持設計產業專業化發展,探索建立工業設計產業園。
以“內涵促降”推進節能工作
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轉變工業節能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強現有在線監測平臺升級改造,力爭對年綜合能耗5000噸以上標準煤的企業實現全能源在線監測。積極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加快節能改造項目的對接。加強行業準入指標的指導作用。對新上項目的能耗、水耗指標嚴格把關,加強能評管理,鼓勵發展“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的“三低”項目。繼續推進清潔生產。完善“三高”企業退出獎勵政策,進一步調整優化水泥,電鍍、化工等產業結構。鼓勵關停退出一批產能過剩、布局不合理等的小企業。堅持推廣節能環保新產品、新技術,抓住一批重點項目、發揮行業協會的中介作用,加快推廣應用。
進一步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
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推進《北京市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立法工作,爭取盡快頒布實施。發揮市政府聯席會議作用,積極做好政府部門之間服務中小企業的統籌協調。建立健全市和區縣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構建市區兩級協同、區域和行業全覆蓋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堅持創業帶動就業。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鼓勵有條件的區縣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采取多種_方式組建多層次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提高融資性擔保公司對中小企業的服務能力。建立投融資服務體系。積極推進中小企業集合債券、集合票據、集合信托等融資方式。加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監管。搭建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國有企業市場合作平臺。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挖掘中小企業承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能力。切實抓好重點小城鎮的產業布局,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升鎮村產業基地水平,積極推動鎮村產業結構升級,深化鎮村企業素質培訓,增強重點小城鎮的產業活力。
扎實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工作報告提出,貫徹落實《推進兩化融合促進首都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338戰略”,即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制造業、服務業和農業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自主創新、轉型發展、資源配置三大能力,開展制造業“強化”工程。服務業“提升”工程、農業“優化”工程、大型企業“跨越”工程等八大工程,推動形成企業、行業、區域等全方位融合發展的新格局。促進電子商務與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狠抓電子商務示范工程。在支付,物流、投訴處理、網絡信任體系建設等方面形成北京優勢。
推進“智慧北京”建設,研究制定智慧北京建設行動綱要。加快無線物聯數據專網和無線寬帶專網等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感知北京示范工程項目,建設物聯網特色產業園區。積極推進物聯網在公共服務、交通管理等領域的應用試點。大力推進綠色交通出行信息服務,加強網格化在各領域的推廣應用。加快移動政務試點,延伸政府公共服務。繼續推進首都之窗云服務平臺建設,推廣行政辦公云服務試點,促進物聯網在各部門的應用。深入推進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推動信息資源資產化管理和社會化開發,加強數據采集管理,支持指導建設數據中心。以基于智能電網的智能家庭及社會綜合信息服務等物聯網重點項目推進為重點,開展社區信息化應用試點示范,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在九家醫院啟動電子病歷試點。支持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及信息共享。繼續開展“信用北京行”活動,積極建設首都社會信用體系國家示范區。
同時,北京要加快建設一流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全面提升信息網絡安全保障水平。
切實做好“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工作報告提出,要保質保量地編制好工業、信息化、中小企業及相關重點專項規劃,使之成為一個指導未來五年行動的綱領性文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注重規劃之間銜接,注重突出區域特色,注重重大項目安排,注重吸納多方智慧,確保實現全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一盤棋。還要將規劃的貫徹落實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在年度工作部署、重大項目安排、資金使用等方面,強調嚴格按照規劃要求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