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我國投資體制改革以來,外商投資項目實行了核準制度。本文將就外商投資項目核準手續及辦理流程作簡要說明,供投資者參考。
主管部門:
按照國家《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分類,總投資(包括增資額,下同)3億美元及以上的鼓勵類、允許類項目和總投資1億美元及以上的限制類項目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對項目申請報告審核后報國務院核準。
總投資3億美元以下的鼓勵類、允許類項目,除《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規定需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核準之外,由市發展改革委核準。總投資1億美元以下的全部限制類項目,總投資3000萬美元及以上至1億美元以下的鼓勵類、允許類項目,由市發展改革委核準。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下的鼓勵類、允許類項目,其中《北京市外商投資項目核準目錄》規定的項目,由市發展改革委核準;
其他項目,由項目所在地的區(縣)發展改革部門核準。
辦理地點:市政府中環廣場受理大廳,具體地址為北京市宣武區棗林前街70號。
辦理依據:
《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
收費標準及依據:
本許可事項不收費
申請材料目錄:
(按順序裝訂成冊,報送2套)
1、項目申請報告,應當包括以下內容:項目名稱、經營期限、投資方基本情況,項目建設規模、主要建設內容及產品、采用的主要技術和工藝,產品目標市場、計劃用工人數;項目建設地點、對土地、淡水、能源等資源的需求,以及主要原材料的消耗量;涉及公共用品或服務的價格;項目總投資、注冊資本及各方出資額、出資方式及融資方案,需要進口設備及金額。
2、中外投資各方的企業注冊證(營業執照)、商務登記證及經審計的最新企業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開戶銀行出具的資金信用證明。
3、投資意向書,增資、購并項目的公司董事會決議。
4、銀行出具的融資意向書。
5、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項目,應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環境影響評價意見書。
6、涉及城市規劃的項目,應附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規劃意見書。
7、通過招拍掛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項目,應提供土地出讓合同或土地證,通過其他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項目,應提供土地預審意見。
8、以國有資產或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資的,需由有關主管部門出具的確認文件。
9、根據有關規定需要進行交通影響分析評價的項目,應附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交通影響評價文件的意見。
10、外商投資項目屬國家限制類行業的,需提供行業部門審查意地。
(以上依據《外商投資項目核準暫行管理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22號)
11、根據國家和本市規定需要進行節能評估與審查的項目,需要提供發展改革部門作出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專篇審查批準意見或節能登記表。
12、項目所在地的區縣發展改革部門出具關于項目核準的初審意見。
13、項目單位經辦人員的授權委托書(應注明:委托事項、委托權限、委托時限、委托人及被委托人姓名)。
14、其他應提交的材料。
核準條件:
1、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外商投資產業政策;
2、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行業規劃和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要求;
3、符合公共利益和國家反壟斷的有關規定;
4、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政策的要求;
5、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工藝標準的要求;
6、符合國家資本項目管理、外債管理的有關規定。
辦理程序(含辦理時限):
1、接收。受理窗口統一接收項目單位提交的申請材料。
2、補正。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受理部門當場或者在五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3、受理。申請材料齊全、符合規定形式的,當場受理;接收申請材料后逾期未告知補正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4、審查與決定。自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依法組織審查、咨詢評估、征求公眾意見、聽證,專家評議等,并作出決定。上述時間內不能作出決定的,經受理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項目核準機關委托咨詢評估、征求公眾意見和進行專家評議,以及征求相關部門意見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申請人的申請符合法定條件、標準,同意核準的項目,項目核準機關應向項目申報單位出具項目核準文件。
申請人的申請不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項目核準機關出具不予核準決定書,告知不予核準的決定及理由,并告知申請人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備注:
變更已經核準的項目,如出現建設地點發生變化;投資方或股權發生變化;主要建設內容及主要產品發生變化;總投資超過原核準投資額20%及以上;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規定需要變更的其他情況的,需向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申請變更。變更核準的程序比照上述規定執行。
(整理:何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