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谷的農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旅游業、商貿服務業,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在農村經濟發展大潮中不斷壯大起來,大有超越一產成為農村經濟支柱產業之勢。但是,平谷的農村經濟總量仍顯不足,農村人均生活水平雖每年都有新提高,但與其他區縣、城鎮居民相比,仍屬于低增長,其發展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面臨諸多挑戰
平谷農村經濟近年來雖有了長足進步,但仍有一些問題需加以注意。
平谷區一產領域的支柱行業主要為兩項,一是果品,二是畜牧。果品產業經過多年的挖潛后,突破性的增長空間已經有限。隨著比較效益的下降,群眾種果的積極性有所減弱,部分農戶已經出現棄果轉行的跡象。而畜牧產業,近兩年平谷區重點建設了峪口禽業的世界最大蛋種雞場、西樊各莊300萬只亞洲最大蛋雞場,效果也已初步顯現。峪口禽業到2010年底已新建10個分場,并已裝雞生產,另有5個待建,達產后產值可達5個億。300萬只蛋雞場建設已入正軌,2012可望100萬只雞正式產蛋,2013年就能全部達產,屆時將有10個億的產值。兩個項目15億農業總產值,是今后平谷農業經濟總量增加的兩個現實的增長點。但兩個項目直接覆蓋的農戶大致在2000多戶,利益覆蓋面還不是很大。
在二產方面,平谷農村范圍內,除馬坊工業區會有一些企業開工以外,其它各鄉鎮近期開工的企業可預見的不多,新增農民務工就業很大程度要依靠興谷開發區。而在三產領域,夏各莊新城、東高村樂谷、金海湖特色鎮、大華山旅游集散鎮、馬昌營教科文特色鎮和馬坊鎮御馬坊、劉店鎮洛娃旅游接待區、熊爾寨山地國賓館等項目,雖然展現了很好的旅游發展前景,但離形成現實生產力還有距離。
當前,平谷還沒有開發出足夠的,適合當前農民素質的就業崗位。農民現金收入的來源還很大程度依靠一產。據2010年的全市農民現金收入統計,平谷農民一產現金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為40.8%,高于第二位延慶縣12個百分點。這個數據一方面說明平谷的農業發展水平高,特別是果品產業,另外也說明,平谷的二三產不發達,沒有足夠的對群眾有吸引力的就業崗位,就業壓力依然很大。
平谷農村經濟小主體和大市場的矛盾也很突出。這一點表現在農村經濟的方方面面。在一產領域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果、畜、菜、漁,幾乎行行都是如此,經營達成百上千畝的種植業企業微乎其微,養殖業的規模也普遍不大。而從一二三產的融合上看,尚缺乏真正形成完整產業鏈的行業。
其實,平谷農村經濟發展不缺環節,缺少的是價值完整的產業鏈條。雖然近些年,平谷的農民組織化問題有所改善,在一二三產乃至公共管理和服務上都做了嘗試,但農村社會仍缺少合作文化、創新精神和爭創一流的干勁。
再者,自2010年開始,平谷區全面推進了林權、產權“兩權”制度改革,要求各個村要在兩年內全部完成。改革后,成立了新集體經濟組織,由于每一塊地、每一處經營性資產,都與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相關,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閑置不行,不增值不行,增值少也不行,這對干部的資產經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難看出,加快平谷農村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
如何加快發展
中國經濟的持續向好,加快平谷農村經濟發展同樣面臨著諸多機遇,主要為:
一是全國的宏觀形勢向好。盡管中國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波及,但由于中央果斷采取四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很快扭轉了全國經濟下行的趨勢,經濟持續向好,2010年仍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這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了很好的大環境。
二是體制政策環境不斷改善。盡管農村經濟發展還有著來自體制、政策方面的制約,但近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持續的出臺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使農村經濟發展的自由度越來越大,空間越來越寬,可供利用的要素越來越多,這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三是面向著全國最富吸引力的人市場。北京是全國最具能力、最大規模的消費市場,什么樣的產品都能找到消費對象。平谷是北京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巨大的市場便利。北京具有最齊全的生產力要素,要資金有資金,要技術有技術,要人才有人才,這是其它城市所不能比擬的。這樣的優勢也是北京郊區所獨有的。
四是平谷農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無限的發展潛力。近幾年,平谷很好的彌補了基礎設施、規劃這些制約發展的短板,使加快發展具有了很好的基礎條件。當前,對于山水優美,土地豐盈的平谷而言,具備了大發展的各方面能力,農村經濟發展潛力很大,前景美好。
立足機遇,化解挑戰,才能引領平谷的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當前,平谷現有的很多產品、產業業態、經營策略,都處在低端市場同質化競爭局面,缺乏較強的競爭力和較高的經濟效益。作為一級黨組織的黨支部,特別是黨支部書記,不僅要具有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意識,更應該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自己或以村為單位,面向北京這個具有無窮消費潛力的大市場,瞄準優新產品、前沿業態、先進策略,作大膽的嘗試。
在建設世界城市的機遇下,北京正謀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原有產業的升級轉型和新興戰略的加緊布局已是大勢所趨。而興辦產業、發展事業、改善居住條件,都需要大量的建設用地,而對于當下的農村,其最大的制約就是建設用地指標不足。按目前的國家政策,增加建設指標很難,但現有的集體建設用地還有很多文章可做。針對平谷現有的很多村莊占地面積較大,一些原有的場(廠)房利用率低下現狀,集約利用農村土地,以承載更大項目的進入發展,并借機整合原有產業的小散亂格局,有利于形成農村經濟發展的后發優勢。
平谷農村經濟的產業附加值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要跳出一產以二三產的視角看平谷的山水田園,凸顯平谷農村經濟的優勢。平谷的石頭從河床里挖出來是一產,加工是二產,賣就是三產,本不值錢的石頭經過二三產兩個環節,就會增值數十倍,賣到成千上萬元。葫蘆變成燙畫,秸稈變成干花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在眼下沒有其他好產業替代目前產業的情況下,農村經濟既要立足于行業本身挖潛,更要立足于從其它功能上挖潛。
勞務經濟也應引起足夠重視。目前在平谷,一產就業不充分,二三產就業崗位不足,就業問題十分嚴峻。應利用好現有政策,制定新的鼓勵扶持進城務工政策,并通過技能培訓等手段,提高勞動者服務新興產業項目的勞動技能,更好地引導培訓這些人群去區里或去區外就業,進而增加農民收入。
(作者:平谷區委常委、宣傳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