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國商會盡管存在著不同的類型,但其職能中的某些特點及其運作中的一些成功經驗,卻值得我們參考、借鑒。
●第一類:是與政府合作型,也就是大陸法系國家,如法國與德國的大陸型商會。
顯著特點:依據成文的法律規定,明確商會的性質、職能和作用。商會被賦予了部分政府管理職能。商會可以同政府各部部長直接對話。商會既是非盈利性的也非政府性質的,是介于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之間的第三部門。
收入來源:一是稅金的收入;二是公共設施的運營收入。
●第二類:是市場主導型,也就是英美法系國家的商會。
美國的商會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遍布全國各地的專門性團體,主要服務于特定地區或行業的會員,如費城商會、半導體制造商協會等;
二是更大地域或行業范圍的商會,主要吸收小型專門性商會團體作為聯合會成員,如電子行業協會、全國制造商協會等;
三是全國性的經濟團體,主要由大公司、財團的代表組成,如美國商會。下面主要介紹作為全國性的經濟團體美國商會的一些具體情況。
顯著特點:以服務為宗旨自愿設立,活動自主、經費自理的民間團體。工商業者可自愿選擇是否加入商會,政府一般不介入商會的活動。
經費來源:會員繳納的會費、舉辦各種培訓班、展覽會或學術講座的收入以及政府機構和某些企業的贊助等。
●第三類:是政府主導型,如日本與韓國。
綜合性商會:由全國或地區的工商業者自愿組成的團體,如日本貿易會、日本商工會議所、經團聯、日經聯、同友會、全國商工會聯合會、全國中小企業團體中央會等。
專業性商會:即行業協會類經濟團體,由本行業的商工業者自愿組成的團體,如日本證券業協會、日本產業機械工業會、日本鋼鐵聯盟、日本電子工業會、日本化學工業協會等。
顯著特點:日本商會實行自由入會原則同英美商會相似,政府監管則接近于大陸商會。團體組織都有詳細的規章制度、健全的運作機制和強有力的監督職能。
國外商會做法對我國的啟示
1、依法成立
2、商會是一獨立的中介組織
3、服務至上
(1)協調功能,協調政府、會員企業、國內外其他組織在外經貿領域的相互關系;
(2)信息和咨詢功能;
(3)還有一些國家的商會組織還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職能。
4、商會是非盈利性組織,以實現公共利益為核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