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成弟在一家公司一呆就是30年,這需要非一般的耐力,也說明這家公司的“魔力”。
2011年5月20日上午,北京望京科技園東北角,施耐德電氣全球高級副總裁、IT事業部大中華區總裁邱成弟在辦公室一隅,同記者憶起自己的職業之旅。這一天,距離1981年邱成弟加入施耐德剛剛過去30年零2個月。
“3月16日”,邱成弟對當初加入的日子記憶猶新,話匣打開,30年前的記憶猶如昨日般歷歷在目,他頗為感慨。
一個職業經理人在一家公司一呆就是30年,這需要非一般的耐力,也彰顯了這家公司非一般的魔力。施耐德電氣吸引了邱成弟,其各種特質如線圈般賦予他磁力。邱成弟也把這種魔力幻化為一個大磁場,言行合一地“吸”住了一個又一個高效性人才。“walk the talk(言行合一)”,這是邱成弟三十年如一日堅持的原則之一,也是他在施耐德電氣的“享受”和管理之道。
施耐德電氣倡導的一點是:團隊里每一個人都要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來幫助客戶,幫助同事。邱成弟扎根施耐德電氣,把家安在了北京,骨子里也成了一個地道的“全球能效管理專家”。他會在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的時候關上辦公區的燈,在看到會議室里投影儀開著時會去關掉,甚至在生活中經常走一圈例行檢查。
當年面試中最粗心的那個家伙
“我很感激施耐德電氣的寬容”
新加坡的天氣永遠是風和日麗,令人神清氣爽,“所有不該發生的環節都在當時發生了。”
30年前的那個3月,正值而立的邱成弟滿懷雄心壯志跑到TE電器公司(施耐德電氣收購的一家法國公司)去面試。粗心中還夾雜著功課沒做足,他在申請銷售工程師職位之時,面試伊始,就把面試官的名字叫錯了。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在接下來的展示環節里,邱成弟把這家法國公司說成了一家來自巴西的公司。他尷尬又忐忑地推斷著最后的結局,看來沒戲了。
“大家都笑了,這是一個有趣的開始。”最終的結局并沒有變成一個悲劇,邱成弟很快得到了答復:來上班吧。最有意思的是在最后,他說,只希望一個月1000元的薪水就可以了,但那個面試官給到邱成弟的是比他預期的要多50%。意外與驚喜直接淹沒了他的忐忑。
這是一個美好的開局,邱成弟很感激施耐德電氣公司文化里的這種寬容。若非如此,他自一開始也不能叫做“交言甚歡”,相處愉快。
“公司可能通過這樣一個比較寬容和開放的溝通,獲得了一個比較有價值的人才。”邱成弟笑言,“整個故事,實際是一個非常長的故事,這也是為什么從一開始,我就喜歡上這個公司。”他的回憶里滿含激情,眼神里閃出不一樣的神采。
未曾想,一呆就是30年。其中,邱成弟在新加坡工作了十四年,在中國工作了九年,在法國工作了三年,在馬來西亞工作了兩年……而今,剛剛步入了知天命年齡階段的他,是施耐德電氣里資深并且“高齡”的高管之一,但在他身上,鮮見歲月的痕跡。邱成弟非常享受地進行每一項工作,正是在這種心態下,人也顯得年輕至少十歲。
惟一的細微變化是,施耐德電氣最近大大小小的會上,一開場,邱成弟多了一個動作,掏出眼鏡,一字一頓地開始開場白:大家看到其實我已經是個年紀大的人了吧。(潛臺詞:新的事業要靠你們了。)
在邱成弟眼里,施耐德電氣有太多吸引他的地方:施耐德電氣是一個非常珍惜和樂于賦予全球資源讓員工去發展的公司;在這家不斷創新的公司里,機遇并非奢侈品,只看個人怎樣去把握和發揮。
如今邱成弟所在的施耐德電氣IT事業部,是一個足以讓員工引以為豪的領域,“從施耐德電氣整體來講,我們不僅幫助一些企業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幫助政府、社會來節約能源。”
邱成弟無比驕傲:“我們所有的員工都感覺到,施耐德電氣不僅僅只是在做生意,更重要的是我們進一步實現了對政府、對社會的一系列節能減排的承諾。”
個人英雄,Bye bye
我們欣賞熱情、關懷和遠見
三十多年來,邱成弟的觀點一直沒有變:他欣賞那些對生活、工作和社會投入、富有熱情的人;欣賞關心、在意周圍的朋友、家人、伙伴的人;欣賞樂于分享資源、具有深謀遠慮的人。
這幾點,也是這些年來邱成弟招收和提拔人才的關鍵點所在。他尤其注重團隊的建設,也嚴格要求自己言行合一,希望團隊里的成員、客戶都感受到他對生活、工作和社會的投入、熱情、關懷等。“基于這種熱情,才能夠理解我一直是致力于把整個團隊和目前整個公司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達成更長遠的規劃和目標。”
邱成弟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些要求。他花了很多的時間,跟用戶一起,傾聽用戶的心聲,想用戶所想,和用戶一起面對問題,以期進一步通過施耐德電氣提升的解決方案滿足用戶的需求。
事情能否成功,不僅僅是取決于有多少人,而是取決于人員的效率、執行力和效果。“很好的團隊不一定是很大的團隊”,這也是在采訪中邱成弟反復提及的觀點。在他看來,增加更多的人是以被動的方式去提升結果。“真正主動的方式是用更好的系統,用更多的方式,讓你的人員能力得到提升。”
健全和完善一個高效的團隊,這一點,與施耐德電氣所倡導的“節能、低碳、能效”如出一轍。“施耐德電氣的領導力量也是高效的。”這位職業經理人對公司和自己有著足夠的自信。
“我們不需要個人英雄,我們需要的是團隊。”邱成弟希望自己團隊里的每一個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以一個團隊的角度,“確保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來幫我們做生意,我們有一個長遠的,良性的運作。”他堅信,若只是依賴于個人英雄,整個團隊、整個公司很難有一個長遠的發展。
在施耐德電氣IT事業部這個大團隊里,所有的考核和衡量都是實時的,“我們有一個InTouch工具,可以進一步把銷售每一個重要的考核點跟蹤到。比如進行了多少次客戶拜訪,拜訪的客戶是什么樣的類型,拜訪的結果是什么,他在這個月或在一定的時間里進行了多少次銷售活動……”
同時,施耐德電氣IT事業部有一個專門的學習管理系統,對人員充分培養。年初,公司訂立了明確的目標,每個銷售人員每年都至少要接受15個完整的工作日實際培訓。施耐德電氣在意自己的銷售能力,也在意銷售的執行結果。“對于銷售而言,業績之前的任何銷售都是給客戶的禮物。”
在施耐德電氣,有壓力,業績要靠結果來說話,但同時公司又是包容的,兼收并蓄的,團隊所有的成員都樂于享受自身的工作。邱成弟親力親為和團隊一起達成“高效”。
橋梁部門的高效秘方
信任主導變革
“十年前,很多人一提到施耐德電氣,會認為它是做配電設備,做工業自動化設備的。在最近十年,我們所涉及的領域不僅僅是在配電和樓宇自動化,我們已經把解決方案帶到了全新的領域,整個能效管理的領域。”邱成弟對公司的轉型如是解讀。
在整個施耐德電氣里,其IT事業部更類似于一個通往數據中心領域的橋梁部門,起到的是平臺和助推作用,其他部門離不開IT事業部的完美配合,施耐德電氣在數據中心領域提供的解決方案愈來愈滲透到全球各地各級城市,覆蓋到全生命周期。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邱成弟一直注重主導公司的變革,希望公司能夠變得更加高效和現代化。
“我非常信任而且知道如何去信任別人。”邱成弟說,基于此,公司把每個員工都推向了集體之上,對員工給予了很大的信任,也賦予了很大資源去發展他們。有的人已經比較善于利用資源了,比如技術資源,但邱成弟同時也看重周圍的關系資源。“只有你相信,你才可能影響他們。”
施耐德電氣給予了邱成弟機會在全球各個不同的地方去了解和實踐,進一步發展他的能力。邱成弟用自己的實際經歷告訴公司里的每一個人,希望所有的員工都相信職業機會不僅僅是在IT事業部,事實上,擺在面前的是一個更大的平臺。“在這個平臺面前,我們必須時刻準備好,充實自己,給自己一個機會,等到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能夠接受這個機會。”
一直以來,施耐德電氣也力求贏得客戶的信任和認可,“贏得單子的原因,應該在于我們的服務,我們的解決方案,或者因為公司的聲譽,絕對不是因為價格。”邱成弟注重渠道建設,并在以信任為主導的銷售服務管理中不斷去創新。
“作為一個領導者來說,應該言行一致。”邱成弟說,在整個工作過程中,如果要給我們的項目人員提供相應的指引,如何貫徹我們的領導力,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邱成弟認為對的事情,一直是言行合一去堅持。在他看來,中國的人對信息、對知識的渴求非常強,有很大的決心去做事情,這使得他信任也尤其看重中國的市場。施耐德電氣要成為新經濟體里的領導廠商,而中國是新經濟體里最為重要的一個國家。
只要有資源,施耐德電氣就會到中國去部署和分配。從最高層的管理層,到區域的管理層,再到中國的管理層,施耐德電氣所有的資源,所有的關注點都在中國。在業內,西部策略已并不是秘密,邱成弟和施耐德電氣希望自己能部署得更快,執行得更高效。
在邱成弟看來,這種部署并不意味著只是IT事業部門要去西部,也不只是意味著施耐德電氣中國要去西部,而是整個施耐德電氣要到西部去,是一種全球理念、戰略部署的滲透。
施耐德電氣已經準備好了去面對未來的挑戰和變化,施耐德電氣IT事業部繼續在多元化轉型的道路上開源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