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兵和女兒、員工一起學習《弟子規》,她喜歡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對她而言,無論當母親還是領導都是一場永不間斷的修行。
七月份出生的女兒具備巨蟹座的顯著特質:依戀媽媽、戀家,這使得身為母親的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戴兵養成了晨起辦公的習慣,“一般情況下是5:50起,有事的話會更早”。戴兵會盡量把晚上的時間留給自己的家人。
盡管如此,戴兵仍然認為自己陪女兒的時間太少。戴兵直白地跟記者表示,自己可能并不完全是一個好媽媽,“我沒太管過女兒學習,我對她要求也不高。”
當朋友告訴戴兵,希望自己的女兒要達到“六好”的時候,戴兵的反應是這要求太高了,三好就行了。她對女兒的要求,首先是身體好,然后是人品好,第三是女兒自己冠名的,稱之為“氣質好”。
戴兵并不想強加給女兒任何東西,但會在女兒面對重要的人生十字路口時,給以指引。因此,在女兒眼里,媽媽是自己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戴兵不斷在引導女兒成長,這與她對公司員工的管理方法不太一樣,因為“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管法,引導是不可取的”。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她在對女兒的教育問題和公司管理上都越來越注重包容和溝通。
以疏治堵 看《三國》辨是非
11歲的女兒已經比媽媽還高,乖巧、懂事,儼然一個小大人,能用“很成人式”的方式和語言和周圍人交談。
在戴兵看來,在孩子成長中,一樣要面對海量信息。所以,對于孩子只能去引導,不能完全硬性地去要求。
女兒從小就喜歡各種動物,因此,動物園成了戴兵一家常去之地。小時候去動物園是女兒每周的例行活動;現在動物園也是她每幾個月、每學期的必去之地。去動物園之前,家里人總笑談:走,去動物園看親戚。
引導歸引導,有些時候,戴兵也會選擇幫女兒一把;不過更多時候,她還是會選擇做一個完完全全的觀察者,“如果我覺得應該她做的,肯定讓她自己做。”
戴兵會有選擇地讓女兒接觸互聯網。她鼓勵女兒登陸一起學習網(www.17xuexi.com.cn),在這個娛教于樂的網站中,女兒能和很多同齡人分享、交流學習心得,讓她在快樂中成長。
“如果我覺得應該她做的,我肯定是讓她自己做。”
戴兵還時常陪女兒一起看影視版《三國》,各種版本的都一起分享,哪怕女兒只是在了解故事,她愿意女兒“學然后知不足”。
在看的時候,戴兵會很注意女兒的善惡喜好等。她會問女兒,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等等,“在討論人物的過程當中,實際上就在樹立她正確的人生觀。”戴兵說。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一定適可而止。戴兵巧妙地化解了這一難題,依然把選擇權交給女兒自己。
她下意識地弱化女兒玩游戲的能力,從開始就讓孩子玩特難的游戲,直接挑戰高難度,孩子感覺到沒有希望,自然興趣也就不會高漲,玩而不喪志。戴兵發現,女兒現在對音樂有很濃厚的興趣,最近居然還開始研究歌劇。
當然,戴也有極少數時候采取強硬措施之時,當引導失效且事態嚴重時,她不得不強硬出馬。
女兒曾經買了一套Q版的《三國》,戴兵發現,這并不是一款適合小孩子看的漫畫書,于是給女兒講道理,小丫頭可能還不太明白,因為她很喜歡那款動畫。但再看下去就會產生不良影響,不能任其發展,于是戴兵強硬地要求女兒“扔掉”。
引導也是把雙刃劍,對此,戴兵的深刻體會是,跟小孩的溝通,不能夠太簡單。讓孩子理解需要過程,一定要有耐心,若孩子不理解就被迫去執行的話,會有很大的后遺癥。
這跟戴工作當中的體會一脈相承,她平常也尤為注意與員工的溝通,竭力不讓員工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事情,“在思想沒有疏導暢通的情況下去執行,注定結果是會走樣的,而且還會帶來很多負面信息。”
借鑒之道 和女兒、員工一起學習《弟子規》
去年,光大銀行整個集團舉行運動會,信用卡中心的全體員工要進行廣播體操表演。由于幾百人的隊伍需要拉出來練習,因此,在場地、人手等方面難免會受到限制,但這些并沒有難倒戴兵。戴兵聯想到女兒的學校在管理孩子時的經驗和方法。學校要學生學習廣播體操和太極拳的時候,會讓每一個家長先用U盤把資料帶回去,每個家長自己教,限時完成,最后再集體一起學習。
戴兵把這一方法加以改良應用。她讓每一個同事先把廣播體操的教程拷回去,自己對比學習,然后幾個人互相練習,之后再一組一組過,最后再把整個三四百人集合到一起。結果信用卡中心僅整體大排練了兩次,就順利完成了廣播體操的表演。
“效果還非常震撼,因為整個隊伍很整齊,規模又大。”戴兵對這件事很有感觸,因為這次是女兒給了她的工作實實在在的影響。
女兒一年級的時候,學校要求背《弟子規》,戴兵非常認真地和女兒一起學習,學完之后她發現,現代的各種禮數在古代基本已經規范得很具體了,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于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戴安排員工一起進行了長期、系統的《弟子規》的學習。
若沒有女兒,戴兵可能不會深入且系統地去探討研究《弟子規》,更不會在公司里憑空多出這樣一個規定。雖然一開始員工還感到不理解,但慢慢的,她感覺到了一些變化,贊成的聲音越來越多。
去其糟泊,取其精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戴兵相信,為人處事,總有一些潛在的修為在學習中收獲。其實,人生就是一場長期的修行。
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學《弟子規》一學就是兩年多,新員工雖然沒有被要求必須繼續學習,但這種學習已經成了習慣,成為一件周而復始的事情。戴兵讓自己靜下心來,也要求員工靜下心來。她把學習活動延展到了各個層面。
如今,信用卡中心依然定期在開展讀書活動,每年選取十余本書,然后分給各個管理團隊的負責人,再由負責人每周給大家講課一小時。通過自我進修和融會貫通,管理者們在學習的同時,也成為一個更出色的輸出者和員工導師。
“這對大家受用很大。”戴兵說。很多員工反映,若不是這個活動,有很多書,一輩子可能不會去看,但是通過讀書活動,看了學了之后,感觸很深。
禮儀的遵守、為人處事的精神古今一致。同女兒互動中的點滴,或許在某一刻就帶給戴兵工作上的啟發。
戴兵喜歡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有一次,戴兵無意中發現,從前給女兒買的書,她不喜歡看,但過了兩三年女兒突然很有興趣,很喜歡了,“父母對孩子做的事情,可能有些不會立刻見效,但并非都毫無用處。”
成長無疆 包容性應對風險
“有了孩子以后,使我變得更包容。”戴兵感慨道。
伴隨女兒的成長過程,對于過去、現在,各種角色的轉變,使得戴兵更多地去反思和換位思考。以前的戴兵對員工和自己要求相當嚴格,但隨著女兒的成長她發現,自己的要求“有點太苛刻,有些缺乏人性”,慢慢地,她有了變化。
也許正是在戴兵這種循序漸進鋪就形成的包容中,她帶領的團隊和信用卡中心逐漸彰顯出實力。自2005年至今,光大銀行信用卡業務從沒有模式到如今躋身同業第二梯隊前列,斬獲頗豐。
無論是女兒、自己,或是公司,成長無疆。從女兒身上,戴兵感悟:要給予別人更多的理解。自己多做一點,大家會更好一點,她信仰那些樸素的道理,比如“給比拿愉快”,她堅信天道酬勤。她把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家庭延展到了公司,辛苦并快樂著,“讓大家變得更好,這也是一件很快樂很幸福的事情。”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影響深遠,但并非惟一力量。促進孩子成長的源泉來自多方面,學校、老師、同學、生活環境等等。所有力量集結起來,讓孩子成長得越自由越有風險。但戴兵認為,對于風險沒必要過于擔憂,要是走路都害怕,那有可能反而因噎廢食,限制反而風險更大。這一點與戴兵的工作類似。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國的信用卡產業能否包容性增長,早已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面對較為成熟的國際市場和青澀的國內市場,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只能更健全自己的制度體系和隊伍去最大限度地弱化風險。
戴兵帶領的團隊并不害怕風險。她稱:任何事情,都是在循序漸進中去完善的。“若一個事物或一個機構沒法完善了,也就意味著死亡,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沒有完美,有改進的空間和必要就意味著可行性。”
面對風險,戴兵力求創新突圍。去年6月10日,光大銀行率先推出國內首創的“陽光存貸合一卡”,將借記卡和信用卡的功能集合在一張卡上。雙卡合一后,不僅可以儲蓄、轉賬、理財,還可以一卡透支消費。截止到目前,光大銀行的陽光存貸合一卡已經贏得將近120萬的客戶,而光大信用卡業務整體的不良率與違約率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呈現出良性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