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度干旱、海拔1500米、晝夜溫差40攝氏度、4~7級的大風揚起黃沙……玄奘之路的隊員們征服了戈壁,更征服了自己。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在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最后一天的起點上,參加比賽的17個商學院的隊員們高唱著汪峰這首《怒放的生命》,大家群情激昂,熱情迸發。
“我們都被自己感動了。”此刻,對于對外經貿大學EMBA學員姚鵬來說有更為深刻的意義。對外經貿的團隊是賽前臨時組建的,根本沒有正規的拉練集訓。對于這支第一次參加戈壁挑戰賽的隊伍來說,一切都是嘗試。
過去幾天讓姚鵬感到有點“煎熬”,倒不是因為戈壁惡劣的天氣和徒步112公里的艱辛,而是他所在的隊伍從第2天就慘遭淘汰,如果從比賽的角度看,姚鵬繼續走下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但是,在最后一天的起跑線上,姚鵬還是一如既往地為每個隊員打氣。“這些天來,我對重走玄奘之路有了新的感悟。”姚鵬笑著對記者說,“其實,從一開始,比賽的輸贏就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不能征服自己。”
一項與老天的較量
5月16日,黃沙飛揚,火舞蒼穹,來自商學院EMBA的勇士們,在甘肅省瓜州塔爾寺舉行“重走玄奘之路”挑戰賽。
從塔爾寺到白墩子,比賽全程約112公里,需要徒步完成,在野外露宿。至于外界環境,極度干旱、海拔1500米、晝夜溫差40攝氏度、4~7級的大風揚起黃沙。參賽選手將途經沙漠、戈壁灘、小雅丹、紅柳林等地貌,而任何一種地貌都可以惡劣到“吃人”的程度。
“看到這樣的一組數據,任何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場近乎自虐的競賽。但是,真的勇士就要敢于直面眼前的挑戰。”姚鵬的想法也是在場每個參加挑戰的選手的想法,既然愿意來這里,就要有勇士的風范。
頂著風沙,勇士們出發了。第一天是體驗日,這一天不算成績,不想走的隊員甚至可以搭車回到終點。但是隊員們沒有一個人掉隊,依然展示著全隊的實力。
戈壁、沙漠、駱駝刺,三者混合的路段外加風沙大作的天氣,給參賽選手們帶來難以想像的考驗。
為了減輕負重,姚鵬只帶了一包壓縮餅干、一個蘋果和兩瓶礦泉水。“沿途根本沒有吃東西的機會。”姚鵬講述自己吃蘋果的經歷,第一口咬下去后,沙粒完全沾滿在這只蘋果的缺口上。“根本不知道風是從哪個方向刮來的,猶如置身于一個沙塵暴的漩渦中。”
風沙不停地敲打著每個隊員的臉和身體,最大的沙粒竟有黃豆大小。當進入沙漠區域后,姚鵬的隊友行進速度明顯開始減緩。“前進一步就要后退半步。”姚鵬形容了行走沙漠的艱難,他鼓勵隊友們挽起手并肩前行。“輸贏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我的隊友們能夠安全地走出這片險惡的地域。”
一望無際的戈壁上,還有一種可怕的植物——駱駝刺。刺穿鞋底、劃破褲腳是駱駝刺帶給隊員的最直接的傷害。由于西北地區異常干旱,戈壁和沙漠上的植物大多以刺狀為主,駱駝刺便是主要植物之一,這種植物甚至讓越野車都得繞它而行,否則,像鋼針一般的針刺很容易扎破輪胎。
正午,沙塵暴絲毫不減,反而增強了日照的強度。風卷沙石伴隨灼熱的陽光,每個隊員身體的水分被迅速蒸發,隊員們的需水量開始加大。途中,一位外校學員在出發前背著3升水袋,離補給站還有5公里的時候就喝完了。而此時,姚鵬正將自己手里不到半瓶的水遞給這位外校的“兄弟”,該學員如獲至寶,最終堅持走到補給點。
“我們不是在和其他院校的隊員較量,我們是在和老天較量,在這場考驗中我堅信人定勝天,人道必定勝于天道。”第一天的挑戰賽結束后,姚鵬在自己的日記中記錄了這樣一句話。
一次激烈的思想斗爭
5月17日,烈日仿佛點燃了整個戈壁,地表溫度遠遠超過了40攝氏度。這是挑戰賽的第二天,也是正式比賽的第一天,有了前一天的沙塵洗禮后,隊員們似乎一點也不畏懼炎熱的天氣。
“今天的競爭相當殘酷,實力強大隊伍的隊員們都在奔跑。”姚鵬曾經在一次戶外運動中拉傷了韌帶,所以他穿越戈壁只能靠行走。
僅僅4個小時的時間,上海交大的隊員率先到達終點,幾個中歐的隊員也相繼撞線。沖到終點的隊員只說一個字“水”,不到10分鐘,有兩名隊員因為極度脫水和中暑被救護車送進瓜州縣醫院。
距離第一名隊員撞線僅一個小時的時間,姚鵬也到了。也許是行走的原因,和之前撞線的隊員相比,姚鵬顯得非常輕松。姚鵬沒有馬上休息,他沖上一個地勢較高的土坡,眺望遠處隊員們的身影。
“原本大家商量好一起撞線的,但是一些體力較差的隊友堅持讓能沖的人往前沖,這樣他們才肯緊隨其后。”姚鵬的眼睛微潤了,此時,他迫切想知道自己的隊友是不是緊跟在后邊。
4個小時過去了,眼看離“關門”時間剩下不到半小時了,姚鵬只看到一個隊友……最終,殘酷的現實擺在對外經貿EMBA學員的面前——淘汰(理論上,至少有6名隊員在“關門”時間進入才記有效成績)。
傍晚,一位對外經貿的EMBA學員提出打包行李回家,該學員的情緒很激動。“成績都沒有了,堅持下去還有什么意義?”他的言語開始觸動其他學員的情緒。縱觀整個對外經貿團隊的隊員,有兩名中暑暈厥尚未恢復,數名隊員的腳底都起了水泡。
一時間,十幾個隊員分成兩派,一派贊成卷鋪蓋走人,另一派堅定留下繼續比賽。而那位倡導離開戈壁的同學甚至開始電話聯系來接他們的車了。
姚鵬始終站在支持留下繼續走的一方。“比賽真的那么重要么,我覺得今天大家都能夠堅持下來,說明大家已經成功地挑戰了自我,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么?”姚鵬的話簡單干脆,卻讓所有隊員明白了此行戈壁的意義。
“玄奘‘寧向西去一步死,絕不東歸一步生’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與之相比,這點挫折又算得了什么。”第二天的比賽結束后,姚鵬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一場特殊的拉練
5月18日,在經歷了兩個惡劣的比賽日后,老天似乎軟了心腸。這一天,風和日麗,沒有揚沙、更沒有烈日。
“如果這樣的天氣早一點到來,或許不會有那么多隊伍慘遭淘汰。”戈壁挑戰賽組委會主席曲向東感慨道。就在前一晚,組委會的成員、裁判,以及各路領隊隊長激烈地討論一個問題:要不要將17日的比賽“關門”時間延遲2個小時,這樣將“復活”20多名隊員,同時可免除三個組被淘汰的命運。
延遲兩個小時是裁判組的提議,裁判組隊長表示:“歷屆的戈壁挑戰賽都沒有經歷過這樣惡劣的天氣,它給比賽加大了難度,延時兩個小時‘關門’在情理中。”不過,隊員們不想因為外界因素就輕易打破戈壁挑戰賽的這條“鐵規”,最終,裁判組的提議遭到否決。
不過,淡出的隊伍絲毫沒有受到影響。第三天,他們已經把比賽視為一場拉練賽。“我們在賽前沒有一次正規的拉練,現在就是拉練的最好時機,我不信明年我們拿不了名次。”姚鵬和隊友們又開始了賽前熱身,他們一改昨日的頹廢,激情洋溢地踏上了戈壁之路。
這一次,隊員們用繩子將所有人捆在一起。“不拋棄、不放棄,我們要一起走向終點,一起欣賞戈壁落日。”姚鵬和隊員們喊著口號上路了。
經過疏勒河的時候,隊員們開始興奮了,他們沒有想到在這片貧瘠的戈壁上竟然流淌著一條生命的河流。途經此處的隊員完全忘記了還在比賽中,他們迫不及待地清洗滿是污垢的面頰,甚者有的跳入河中打滾。
疏勒河、黑戈壁、風車機組……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尤其美麗,隊員們在三天艱苦的行走后,終于看到了戈壁上最美的景致。
第三天的比賽,對外經貿的隊員們全都在“關門”前到達了終點。“輸贏并不重要,關鍵是大家曾一起走過。”一位隊友意味深長地說,“走過茫茫戈壁,都是姐妹兄弟。”
姚鵬在第三天行走完的日記中寫道:“我深刻體會到與眾兄弟姐妹之情深,也懂得了‘放下’一詞的含義,或許我們錯過了很多諸如此類的美景,人生中的比賽是沒有休止的,有時候的確應該停下來欣賞一下風景。”
一次身與心的洗禮
距離最后的終點站白墩子大約20公里,隊員們做好了沖刺的準備。
“美酒、鮮花、布鞋、預約按摩師,都在等著我們呢。”姚鵬和隊友們開起了玩笑,或許沒有了比賽的壓力,剩余的路程對他們來說顯得尤其輕松。“今天,我們就要玩超越,超越戈壁!”
隨著裁判一聲令下,對外經貿的勇士們出發了。身形矯健的姚鵬依然打起頭陣,沿途他們超越了很多隊伍。途中的姚鵬竟然扮演起了志愿者的角色:一位山東大學的隊友將無線對講機跌落在地上,但是他沒有力氣再去撿,為了成績他寧愿甩掉這個“負擔”。途經的姚鵬看到對講機,趕忙撿起,并快速追向山大的隊友……
“風一直肆虐著,沙趁著一切機會往衣服里、嘴里、鞋里鉆,爬蟲被入侵者驚得四下逃竄,太陽則時隱時現。”天公不作美,加上為鼓勵隊友一起沖刺而往返行走,姚鵬的體力消耗很大。
“終于看到了營地的旗幟。”姚鵬幾乎興奮得跳起來,不過看似只有2公里的路程,走起來卻異常艱難。“可謂‘望山走死馬’,旗幟似乎就在眼前,但就是走不到。”不過,姚鵬還是給大家打氣:“美酒、鮮花、按摩師就在那里,大家加油!”
沖向終點的那一刻,幾乎所有的隊員都哭了。不知道他們是喜極而泣,還是抒懷著自己的悲慟。在姚鵬的日記里寫著這樣一句話:“當拖著疲憊的身軀撞線的那一刻,一種巨大的成功喜悅淹沒了沿途所有的痛苦和彷徨,這就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