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光粼粼的湖邊、溫馨的音樂、精致的西餐,Space的許大金為這次采訪選了個極為愜意悠閑的地點——藍色港灣。在許大金看來,這是個與自己非常有緣的地方。
“當初這個項目就是我參與開發的,后來轉行做咨詢公司,沒想到又轉回來了,不過這次回來做顧問。”采訪中許大金不時微笑著與路過的熟人打個招呼,既有餐廳、商鋪的工作人員,也有到這里吃飯的游客。顯然,他對這里的一切都十分熟悉。
用許大金的話說:“只有真正體驗過,才能了解商家的需求,才能明白消費者的感受。”在他看來,商業地產是個必須用心去感受、去思考的行業。
作為Space的副總經理,許大金的生活非常忙碌,除了開會就是開會。但無論時間多緊,他有個習慣從未變過,就是每年要會幾次香港、新加坡“旅游”。“不過沒有朋友愿意和我一起去。”因為他從早到晚只干一件事——逛商場,而且是挨個商場的轉。
在他看來,商業形勢變化很多業很快,必須時刻了解商業的最新潮流,否則就會被行業淘汰。“我會去看那邊又出了什么新的商業業態組合,有哪些新的品牌正在流行,又有哪些新的建筑形態值得借鑒。”
許大金對商業做了最直觀的評價——最累人的行業。話雖這么說,但是他每天卻在這個最累人的行業里干得特別帶勁。
誰來決定項目定位?
數字商業時代:企業獲取商業地塊后,首先要預測性的對項目進行定位,這其中會涉及到對整個企業未來招商和運營的策劃。但畢竟市場是變化的,企業如何能夠準確的定位一個項目,以最大程度保證項目的成功。
許大金:很多項目在定位中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開發商自己在定位,特別是企業老板經常會按照自己的生活狀態去定位;另一種是按照商戶去定位,重點考慮現在有什么商戶,未來能吸引到哪些商戶。這些都不是定位中key point,消費者的需求才是項目定位的關鍵。所有定位的核心點應該是讓未來的消費者喜歡這個地方,愿意來這里消費。
定位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先要分析本地區消費者的狀態,包括年齡結構、收入結構,再通過這些常規性的分析,看出主力消費群體是哪些,現有市場滿足了哪些,還有哪些沒滿足,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標市場。再分析目標市場這些人的消費偏好,是注重環境、注重商品、注重體驗還是注重實用。上述問題客觀分析透徹后,才能確定項目的建筑形態、業態組合、營銷推廣策略。更重要的是,定位一定要有前瞻性,不能僅僅基于現實情況來判斷,也不要盲目迷信統計數據。
數字商業時代:為什么很多項目都出現招商難?
許大金:招商難是當前很多項目的普遍問題,主要是由于前期不準以及項目運作順序混亂所致。很多企業為了拿地,往往沒有經過通盤考量就做出規劃。等地拿到了,規劃也批了,只能按照規劃開發建設,這時才想起項目規劃與區域特點、招商及運營不匹配,導致招商困難,或者項目定位一改再改。很多項目常常為了急著報規劃、拿地,開發商先讓設計公司把圖紙設計好,規劃批完了必須按設計圖紙蓋,蓋完之后才想起要招哪些業態,這樣就把開發的先后順序搞反了。
因此,一定要先研究地塊,做好定位之后,再做規劃設計。
創新是關鍵
數字商業時代:商業不同于住宅,每天要開門營業,事無巨細。項目開盤后火熱,不代表兩三年后能夠持續火熱,因此,創新是關鍵。而這點對許多企業都是巨大的難題。商業如何持續創新才能“常創常新”?
許大金: 創新確實很難,大家一直都在探索。有時創新能取得好的效果,有時也容易跌倒在創新的路上。我們對創新的態度是,既要創新,也不能盲目的去創新。
目前來看,商業建筑創新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比如LED屏的應用、投影、投射、虛擬成像、大面積的玻璃幕墻等。二是業態方面的創新,原來商業主要關注零售,現在更多關注休閑娛樂、餐飲消費。消費者的需求也從購物的物質需求,向體驗、娛樂的心理需求轉變。西單大悅城在這方面就很注重,餐飲娛樂加上影院共有四層規模,做這么大面積之后,收益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有所增加。三是營銷手段的創新,如微博、維洛卡、團購等新手段。四是經營模式的創新,除實體店經營外,我們也在做網絡店,還包括餐飲的“遠程定座位”,電影的遠程訂票等。
慎入商業、慎入二三線
數字商業時代: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在商業地產領域有哪些差異?
許大金:一是消費力有差距;二是消費習慣。比如餐飲,一線城市流動人口多,愿意在外面吃飯的人也多,二三線城市多數人還是每天回家吃飯;三是品牌認知度,尤其對國際品牌和對時尚的理解有差距;四是經營模態商業不同,一線城市大多已進入大型購物中心、體驗經濟時代,二三線城市更多還是在基本生活需求時代,超市、賣場、中小型百貨、專業批發市場等業態還是主流。
數字商業時代:司培思之前一直專注一線城市市場,去年才開始逐步進入二三線城市,你們選擇進入城市的標準是什么?
許大金:我們會首先研究這些城市的市場特點再進入,目前主要進入成都、天津。比如成都,首先是當地人消費習慣傾向于追求時尚、個性,經濟發展速度快。另外,四川是人口大省,消費基數也大。第三,成都中間層次購買力強,比如當地定位中端的王府井百貨單店銷售額超過30個億只在成都出現。
數字商業時代:很多企業都在進入商業地產,有戰略性進入,也有機會性進入,特別是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區域性地產公司,他們與主流商業地產企業差距在哪里?
許大金:一是資本實力,任何區域性企業在開發商業地產時易受資本實力節制;二是產品選擇面窄,大多限于資金實力,開發的商業地產只能做散售,持有經營需要沉淀大量資金,很難承受;三是開發經驗少,商業地產人才少;四是整合資源的平臺無法與一線城市相比。
數字商業時代:一些大型房企最近幾年都在極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商業產品線”,您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許大金:如果只有一種產品類型的簡單復制,絕對無法做到“放之四海而皆準”,也很難適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消費偏好。因此,一些實力企業都在場時做不同產品線以滿足多層次的需求。比如華潤就有萬象城、五彩城、印象城等幾條產品線。但如此龐大的商業機器,短期內加速擴張也會面臨比較大的資本、人才、資源壓力,不是每個企業都能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