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相互溝通的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具有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學生素質的遠期功效。
一、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1.創設情境導入法
在課堂教學中,若能結合教學內容,捕捉“生活現象”,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往往能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讓學生親近數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動手實踐導入法
動手實踐導入法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發現真理。例如在講授《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時,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立即可以得出三角形內角和為一個平角,使學生享受到發現真理的快樂,并且對這一結論印象深刻。
3.游戲導入法
基于初中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內容,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導入新課。在游戲、活動中獲取新知既能很好地調動課堂氣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例如在對比課——可能性與概率第一課時,一位老師通過一個摸球的小游戲就能很自然地得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的概念。
二、課堂語言的有效性
1.語言應體現一個“情”字
數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載體,親切、感人的教學語言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最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從而產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講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教學中,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對待學生,語言都應親切,富有情感。應該注意的是,數學教師如果對學生的錯誤過多地批評、指責、甚至諷刺、挖苦,那就會使學生失掉學習數學的信心。
2.語言應把握一個“準”字
語言應準確規范。數學教師對定義、定理、公理的敘述要準確,不應該使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因此,要做到如下兩條: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首先必須有個透徹的了解。例如,“對應角相等”與“角對應相等”,“切線”與“切線長”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又如“平分弦的直徑垂直于弦”,“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這類語言就缺乏準確性。二是必須用科學的數學術語來授課,不能用自己生造的土話或方言來表達概念、性質、定理等。比如,把“線段的中點”講成“在線段中間的點”就不準確。初中學生模仿能力強,教師的語言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樣板,他們對學生語言習慣和能力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教師的語言不夠準確規范,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模糊的理解。
3.語言應突出一個“趣”字
教學語言要幽默風趣,通俗易懂。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可使教師的講課變得風趣、詼諧、睿智,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有助于學生去理解,接受和記憶新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情趣。如,講授“線段的黃金分割”時,介紹了人體中有許多黃金分割的例子,如人的肚臍是人體長的黃金分割點,而膝蓋又是人體肚臍以下部分體長的黃金分割點,使學生大開眼界,學習興趣倍增。
三、課堂小結的有效性
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它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總結重點,理解難點,活躍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留下懸念讓學生希望下一節數學課快點到來。那么如何進行課堂小結提高其有效性呢?
1.小結要及時
學生在四十分鐘內接受了大量的零碎信息,他們尚缺乏概括、歸納、總結能力,對所學知識如不及時加以總結,遺忘會更快。只有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重復所學內容,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歸納梳理,使知識系統化和網絡化,才能使他們對學習內容有較好的記憶。因此,在每節課結束前,及時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小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是必不可缺的。
2.小結要有針對性
課堂小結必須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凡是學生難理解、難掌握和容易出錯的概念、法則、公式等都應及時闡明。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課堂小結除了對知識點小結外,還要對數學思想、方法小結。如數學中有分類、轉化、類比等思想方法,針對這些內容小結會對學生拓展解題思路、提高思維能力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3.小結要能聯系前后知識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條理性,往往前一個結論是后一個規律的基礎。只有通過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與前后的知識相聯系,學生才能學得活,學得好,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的內容。因此,課堂小結時教師應抓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疑設懸,讓學生課下自愿地去探索、探究,起到課斷而思不斷,言盡而意不盡,同時,也能為下一節課作好鋪墊。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西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