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物流形的創始人和領導者張雷是2003年浙江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張雷大學快畢業的時候,澳大利亞最大的自動化生產企業MOX剛剛進入中國,MOX邀請他幫忙做產品的設計和開發,他就開始單槍匹馬的做設計。慢慢地,業務量穩定了,客戶越來越多,工作室也就順理成章地越做越大,也越來越穩定。一切都發生的很自然,沒有醞釀多年的野心勃勃,也沒有天翻地覆的折騰。
工作室開得順理成章,但就跟所有缺乏社會經驗但心懷滿腔熱血和激情的年輕設計師一樣,張雷和他的團隊在尋找未來發展方向上幾經彷徨,做了很多種嘗試,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失敗。“雖然最后都失敗了,但是我們每次都很認真?!睆埨鬃龀鲞@樣的總結。
品物流形最初的嘗試是在概念產品設計方面。他們于2005年就斬獲了伊萊克斯全球設計競賽的亞軍,那是中國的設計師第一次拿到這個獎。這一年,品物流形獲得了包括iF和紅點獎在內的十幾個國際性獎項的概念獎。對于初創階段的品物流形來說,這些獎無疑是實力的證明,也能夠幫助這個新生設計工作室迅速提升知名度。但是,每個獎項都有自己本身的偏好,真正成熟的設計品牌,需要有自己的強勢概念,而不是圍著獎項轉。拿獎,是方式,是階段,而非終極目標。
2005年,張雷跟他的團隊接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他們要開發一個高科技含量的果汁機。這個果汁機的功能聽起來讓人覺得興奮
它用紅外傳感器檢測數據,可以檢查水果的營養含量,有指紋識別系統,還能給出健康飲食的建議。品物流形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款果汁機的設計和開發當中,最終開發出了這項產品,但是他們仍然將本次嘗試視為工作室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重要失敗,失敗原因如下:一、技術含量高導致產品成本高,每臺售價在七八千左右才能勉強收回成本;二、技術含量高導致性能不穩定,產品功能過于復雜,每個功能都可能會出現問題,而且很難檢測出具體出錯誤的部件。
之所以可以將這次失敗定位為“重要”的,是因為通過這次折騰,品物流形找到最終的設計方向,也形成了自己的設計原則_用自然的態度造物,追求技術最小化,節約能源,節省開發的消耗。
2008年,張雷把品物流形交給同事,只身前往意大利學習汽車設計,完成自己多年的夢想。在異國他鄉,他見識了很多不同國家的設計,接觸到世界各地的設計師。作為一名中國設計師,他悲哀的發現,中國設計一直缺席。他希望能夠告訴意大利什么是中國設計,中國設計師在做什么。意大利設計對于傳統的延續啟發了張雷。于是,品物流形有了自己的設計品牌——品物。品物的核心,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延續。這個設計品牌2009年進入米蘭展,是第一個進入米蘭展的中國設計品牌。
現在的品物流形一共有來自四個不同國家的十二名設計師。他們帶著故土的設計風格和工作方式,跟中國設計師一起探索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發展之路。多元文化的碰撞,也許能夠解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和迷惘,讓品物流形的中國傳統延續之路越走越長。
項目名稱:2009荷蘭設計周“中國設計再思考”第二站
項目時間:2009年
項目介紹:2008年品物流形設計團隊開始探索中國設計方向,以“中國哲學”為主題的設計作品亮相2009年米蘭家具展。此次荷蘭展覽是上一次展覽的延伸,設計團隊希望通過更深層的思考再次觸及中國設計。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自然的勞作與收獲,再創造,這樣的一個循環系統形成了長期的“農”式精神,本次設計探索,將農的精神與傳統工藝相結合,試圖通過我們的理解與巧思,將中國式的自然理趣融入在一場設計探索中。
項目名稱:品物流形“中國設計再思考”第三站2010米蘭家具展——反思·進化Rethink&Evolution
項目時間:2010年
項目介紹:以“反思·進化”的中國思維方式為主題再次回到米蘭,我們希望用不同的角度更深地觸及中國設計。反思、進化,是典型的中國思維,是品物流形對中國設計方法的探索。我們以此為題,希望用這個方法,向歐洲詮釋中國設計本質。反思,指我們需要停下腳步,看下身邊的事物,很多不曾注意的細節都會出現在你的眼前。進化,指為你的反思尋找一個自然形成的解決方案,而非刻意創新。進化所強調的觀點是道法自然,是用盡量少的設計,順應自然規律,對產品進行改進。這次的米蘭展有四件作品獲DESIGN REPORT提名。
DESIGN vs. 張雷
DESIGN:你的公司發展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張雷: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做概念產品設計,拿了很多獎。之后,我們做過很長時間的技術研發,團隊里面甚至有一個技術小組來做技術開發和應用。后來我們開始跟品牌合作,做一些品牌的產品和產品線的設計?,F在我有兩個品牌,一個是品物流形,一個是品物。品物流形是我們的設計公司,品物是這個設計公司旗下的生活用品品牌。品物流形就是以自然的態度造物,這是核心。品物是在探索傳統和未來的關系。
DESIGN:你覺得跟同行比起來,品物流形有些什么優勢?
張雷:我們的優勢在于對傳統和未來相結合方面的探索,以及設計團隊多元化、相互獨立又相互連接,這能讓大家一直保持新鮮感。我們一直都在研究全新的課題,以便讓設計師有特別大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設計潛能。我們團隊里的每一個設計師都非常有才華。而我們也為這些特別有才華的設計師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我的任務就是每年找兩個有相當難度的設計項目去挑戰他們的極限,這些極限也能夠幫設計師保持對設計的興奮度。
DESIGN:請問你如何幫助企業做品牌設計?
張雷:我們做的品牌設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VI或者CI。2006年,我們把產品設計和品牌聯系到一起去尋找品牌的核心價值,然后將其應用到產品里面去。產品設計是品牌一個重要的表現載體。我們幫助客戶尋找核心價值。
DESIGN:你希望能夠跟怎么樣的客戶合作?
張雷:我們會請客戶用一句話概括出他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他能表述的出來,我們會很愿意跟他合作。如果他沒辦法表述出來,那可能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他不知道,但是希望尋找。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很樂于跟他合作。但是如果他完全不在乎這個,那他就是我們沒有興趣合作的客戶。我認為找到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從工廠變成品牌的必經之路。
DESIGN:你在意大到學習收獲最大的是什么?
張雷:在意大利學到的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如何在延續自己的文化,而不是保護自己的文化。我在羅馬看到一個很老建筑,是一個石頭建的破房子。他們沒有試圖去修繕那個石頭房子,而是基于石頭房子建了一個新的玻璃房子。讓石頭和玻璃在一起,產生關系。這是一種很典型的意大利思維,讓最古老的文化和最前沿的設計可以聯姻。所以我們在后來做的展覽,名稱已經變了,叫“FutureTradition”,傳統的未來。后來我們做的“品物”的解釋也是傳統的未來。我們受這個影響很大,我們希望能夠把傳統做到很前沿。如果一個國家是時尚的,那它一定擁有悠久的歷史。在歐洲沒有人會覺得美國時尚,但是法國和意大利很時尚。中國也有悠久的歷史,但為什么沒人認為中國時尚呢?因為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已經斷代了。現在大家都喜歡從一張白紙開始建造自己的東西。其實如果我們想要走到前沿,就應該從我們的歷史當中重新去挖掘,并與當下前沿的東西結合。比如說我們做的“余杭紙傘”的設計,其實我們只做了三把雨傘的改進設計,剩下的還有九個產品,其中有燈具、有椅子。椅子是用糊傘的紙做的。用紙來做椅子是一個非常前沿的設計手法,但是我們采用的又是三百年前做紙傘的一個工藝。將傳統與前沿結合,我認為這是我們從意大利學來的最重要的一點。
DESIGN:你的設計師團隊里面有來自不同國家的設計師,他們是否具有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
張雷:不同國家的設計師確實有非常強的本國設計的特征。而作為這個公司的創始人和領導者,我希望他們都能夠保持住自己本土風格和工作方式。德國設計師Chris的設計非常的嚴謹,精確而且注重細節。塞爾維亞設計師的設計裝飾性非常強,而這種裝飾又是為功能服務的。俄羅斯設計師在形式上非常多變而且豐富,藝術修養很高。當然這些特征都有優缺點,但是我看重的是整個團隊的合作。
DESIGN:你對品物和品物流形未來三年到五年有什么樣的規劃?
張雷:品物很簡單,它就是傳統的傳承。我希望人家在國外提到中國設計是什么樣子的時候能夠用品物作為代表。而品物流形,我們希望它是一家很中國的設計公司,未來希望繼續幫助企業做品牌。
DESIGN:在設計行業當中,你是否有榜樣和目標?
張雷:國外設計圈里,榜樣其實有兩大派。一派是美式的設計公司,他們不提及文化,不提及傳承,認為設計是理性的,可以通過推理得出結果。另一派是歐式的,他們覺得設計是感性的,是有感情的,也強調設計當中的文化。我大學本科時候受到的教育是美式的,一個學生經過四年的本科學習就可以成為設計師。但是歐洲這邊好的設計可能需要幾代的磨練和傳承。我們同時受到兩種設計思維的影響和沖擊,希望在這種沖擊之下,我可以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項目名稱:2011年米蘭展余杭之傘
項目時間:2011年
項目介紹:因為品物流形位于杭州余杭,一直想為余杭傳統文化的延續做些事情。2010年8月,張雷到余杭的鄉下考察,認識了4位60多歲的紙傘師傅。他們有了一個想法,希望為已經消失的杭傘,做一次探索性的設計嘗試。
一根毛竹,5根棉線,18片皮宣紙,36根傘骨,70多道工序,不該僅僅是紙傘。制傘的傳統手工藝,可以衍生出很多完全不同的產品。通過追尋紙傘消失的原因,我們又可以改進紙傘的設計,讓其重回現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