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茨克建筑獎(Pritzker Architectu rePrize)由普利茨克家族的杰伊·普利茨克和他的妻子辛蒂在1979年發起,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師,表彰其在建筑設計中所表現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獻身精神等優秀品質,以及通過建筑對人類環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貢獻。獲獎者可以得到10萬美元的獎金,1987年以后還增加了一塊銅質獎章。該獎無任何國家、種族、信仰和意識形態偏見,無論來自哪個國家哪個團體,無論是官員、批評家、作家、學者、建筑師、建筑團體、實業家等人,只要有志于發展建筑學的人都可以被提名為候選人。
這一獎項獎參照諾貝爾獎的評選方式,由全球知名的建筑設計師、作家、藝術家、學者、批評家以及國際工商名流等組成的評委會經過深思熟慮,最終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來決定最終評選結果。在32年時間里,普利茨克建筑獎迅速崛起,從第一屆得主菲利普-約翰遜開始,到凱文羅奇、丹下健三,再到2000年的雷姆-庫哈斯,顯示了一條影響深遠的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建筑思潮的脈絡,它能打破地域偏見,有三位日本人和兩位拉丁美洲建筑師入選,也有出生于巴格達的女建筑師扎啥·哈迪德登場、1 989年對弗蘭克·蓋里的關注(當時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尚未出現),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遠見。最終,其聲譽超越了有百年歷史的“英國皇家建筑師金獎”、獎金更豐厚的“日本國家藝術大賞”和丹麥“嘉土伯獎”、重視單個作品的美國建筑師協會AIA建筑獎等建筑大獎,素來有建筑界的諾貝爾獎之稱。
2011年3月28日,普利茨克獎獲獎者宣布由葡萄牙建筑師艾德瓦爾多蘇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 ra)獲此殊榮。他被認為是一位“新密斯主義者”,除了融合了密斯的極簡主義之外,他對材料的運用的成就也獲得了廣泛贊譽,另外還擅長使用花崗巖、木、大理石、磚、混凝土,以及用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顏色。艾德瓦爾多認為,建筑是全球性的,沒有什么生態建筑、智能建筑、可持續建筑
只有好的建筑。總有些問題是永遠沒法忽視的,例如能源、資源、成本、社會,這些問題在任何時候都需要被考慮到。艾德瓦爾多曾在另一位葡萄牙籍的普利茨克建筑獎獲得者阿爾瓦羅·西塞(AIvaroSize)的事務所工作過五年,并于1980年正式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至今已經設計了多達60個建筑,其中大部分作品位于葡萄牙,項目包括體育場館、劇場、博物館等。而其最著名的建筑要數2004年設計的歐洲足球錦標賽賽場布拉加體育館。通過對場地旁邊的山體進行爆破挖掘,使得場館與山體融為一體,自然和人造要素共存早就了這幢建筑的精彩。2007年建成的博谷塔,兩棟建筑比肩而立,一橫一豎,體量迥異。它們互相對話,與城市景觀交相輝映。建成于2008年的里斯本博物館也是別具特色,被評審團評為“既公眾又私密,對于藝術的展示再合適不過”。
艾德瓦爾多并不是位明星建筑師,他是典型的為建筑界熟知卻并不為大眾所知的建筑師,評委凱倫·斯坦因(Karen Stein)稱他為建筑師中的建筑師,他的設計的每個細節都值得品味。評委會主席彼特·帕隆博(Peter Palumbo)更認為,“艾德瓦爾多的建筑設計既順應時代,叉呼應傳統,巧妙地使用已經沿襲了上千年的石料,同時叉不失現代細節,他的作品蘊含著獨特的能量,同時展現出看似矛盾的特質
力量與謙遜,恢弘與精細,公眾與私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