琯溪蜜柚優良新品種——紅肉蜜柚是福建省平和縣從琯溪蜜柚變異優良單株選育而成的柚類新品種,2006年經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通過(閩認果2006006)。
1、紅肉蜜柚品種特征特性
紅肉蜜柚遺傳了母系琯溪蜜柚的適應性廣(在極端最低-5℃以上地區均可種植),投產早,豐產性能好,抗病蟲能力強,易栽培管理等優良特性:還保留了琯溪蜜柚果形光滑美觀,果大皮薄,瓤內無籽,果肉汁多柔軟,不留殘渣,汁胞含番茄紅色素和胡蘿卜素較高,深受消費者青睞,鮮果上市3年來,每千克市場售價均在10-30元,比普通蜜柚高5-15倍,市場前景看好。2006-2009年省內外果農引種和高接換種約有10萬多株。紅肉蜜柚的樹姿、葉、花、果與琯溪蜜柚無異,所不同的特征特性有:(1)屬于早熟品種;(2)果肉紫紅色;(3)紅肉蜜柚初投產樹的果形較大,對有機質、鉀、鈣、鎂、硼等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較敏感,果肉裂瓣較多,部分出現木質化,隨著投產樹齡和結果量的增加,以及增施有機質肥及鈣、鎂、硼、鋅、錳、鉬、銅、鐵等微量元素的補充供給,裂果、裂瓣和木質化逐漸減少。
2、紅肉蜜柚無公害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要點
2.1選地與種植
在適宜種植柚類的地區均可種植紅肉蜜柚。為了使紅肉蜜柚能達到早投產,高產穩產,投產壽命延長,宜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條件好,光照充足的開闊洲地(積地)或山坡地。樹林蔭蔽地和高海拔霧多山地不適宜種植。
紅肉蜜柚種植季節以春植和秋植為宜,冬季溫度較高地區也可以進行冬植。春植可在春梢萌發前的初春和春梢轉綠后的晚春(清明前后);秋植從“立秋”至“寒露”季節均可種植。種植苗木可采用嫁接苗木直接種植,也可用營養袋集中假植后移栽。高接換種一般以秋接“立秋”前后或冬接“大小寒”季節為宜,采用切接或腹接成功率較高。
2.2肥水管理
紅肉蜜柚定植后20-30天,在新根、新梢萌發后,用臺灣興農超濃縮有機質液肥“特優根”300-500倍加高利達高鉀液1000倍灌根2-3次,隔10-15天澆施1次。幼齡樹在每次柚梢前后每株施用氮、磷、鉀三素復合肥0.5千克配合施用有機質肥1-2千克,葉面根外噴施高利達高鈣液1500倍加鎂、硼、錳等微量元素葉面肥,促進根系發達和樹冠迅速擴大。進入掛果投產期,可在春梢、幼果期、中果期根據掛果量多少適量施用有機質肥和三元復合肥。
2.3樹體管理
紅肉蜜柚幼齡樹以促進根系發達,樹冠擴大,早投產為目標。地下部采用擴穴、翻土、增施有機質肥,建立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果園,促進根群旺盛生長。枝梢采用摘頂、拉枝、挖梢、修剪,方法采用“留主枝、留擴大樹冠側枝、留短結果母枝”;修剪樹冠中上部,少剪中下部,修剪樹冠內部,少剪樹冠外部;修剪徒長枝,少剪老壯枝:修剪豎立枝,少剪垂長枝的“三留四剪法”,培育透光好。立枝粗壯,結果母枝多而短、壯的豐產樹冠。
紅肉蜜柚進入投產期,對于強壯果樹在“小雪”至“大雪”季節進行適度的環割或環剝,促使強壯果樹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并重的平衡生長狀態。
2.4病蟲害防治
紅肉蜜柚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黃斑病、潰瘍病、瘡痂病、黑腐病、黑星病、潛葉蛾、紅蜘蛛、粉虱、銹壁虱、介殼蟲、蚜蟲等,在防治上應掌握病蟲害發生特點,采取綜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