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育經過
早金香(原代號:87-1-155)是1986年以矮香梨(中國梨)為母本,三季梨(西洋梨)為父本進行雜交,1987年獲得實生苗260株,1988年春以株行距50厘米×100厘米移栽。1992年開始結果,1996年初選為優株,同年進行高接和實生砧繁殖,1997年進行區域性試驗,2000年復選為優良品系。2001年開始在北京、山東、河北、遼寧等多省、市、地區試栽,效果良好,生產經濟效益顯著。2009年8月通過遼寧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備案辦公室備案(備案號:遼備果[2009]325號)。
2、主要特性
2.1植物學特征
樹冠圓錐形,樹姿開張。樹干灰褐色,光滑。枝條粗,無茸毛。葉片長卵圓形,綠色,有光澤。花芽小,長圓錐形。鱗片黃褐色。每個花序有6-8朵花,花冠疊生,中大。花瓣白色。花藥粉紅色,柱頭低于花藥,花粉量多。
2.2生物學性狀
樹勢中庸,萌芽率高,成枝力強,剪口下多抽生3-4條長枝。一般定植當年即可形成花芽,開始結果以中長果枝為主,進入盛果期后以中短果枝為主。坐果率高,每花序坐果4-5個,連續結果能力強,豐產穩產。
2.3果實性狀
果實粗頸葫蘆形。果個較大,平均單果質量237.0克,最大505.0克。果皮黃綠色,果點小、少。果面平滑,無棱起。果皮厚,韌,無蠟質,果粉中多。果肉乳白色,肉質細,軟,石細胞少,汁液多,風味甜,有淡香,品質上等。可溶性固形物13.2%,可滴定酸0.129%,維生素C19.5毫克/千克。
2.4物候期
早金香梨在遼寧興城地區,4月上旬花芽萌動,4月上、中旬葉芽萌動,4月下旬初花,4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花,5月上中旬終花,果實8月上中旬成熟,成熟期比對照(母本)品種矮香提早15天,果實發育天數為109天,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落葉,營養生長時間為195-220天。
2.5抗性與適應性
早金香梨的適應性較強,適宜在白梨、砂梨、西洋梨和部分秋子梨栽培地區栽植:該品種高抗梨黑星病,并具有較強的抗寒性。
3、設施栽培表現
早金香梨在溫室栽培表現較好,平均單果質量為298.5克,風味濃,品質優。苗木定植后第1年,部分植株有花,第2年開花株率為80%,第3年開花株率為100%,果實成熟期較露地提早45-60天。2005-2007年,平均年產量每667平方米為2383.3千克,市場售價13.0元/千克,效益高。
4、栽培技術要點
露地密植栽培株行距以2米×3米為宜,采用紡錘形,幼樹要輕剪,對各級延長枝短截,內膛小枝、斜生枝、水平枝不剪,多留輔養枝,盛果期后逐年剪掉:設施栽培株行距以1-1.5米×2-3米為宜,采用斜式倒人字形整形,樹高2米左右,定植時不定干,將主枝頭拉向東南方向。與地面成45°-60°。第2年將主干上的另一直立枝拉向西北方向,形成2大主枝,主枝腰角700°大量結果時800°大主枝上著生中小型枝組,而以小型枝組為多。授粉樹可用早酥、八月紅、紅香酥梨等。
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適時灌、排水,保持良好的土壤墑情;上凍前、萌芽前、開花前、果實膨大期、落葉后果園需灌足水。
病蟲害防治以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為基礎,提倡生物防治。注重病蟲害預測報,以便按時、合理使用農藥,保護天敵。采用套袋、人工捕捉、誘捕方式防治病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