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營養是結果的基礎。鉀素能促進果樹養分轉運、果實膨大、組織成熟、加粗生長和提高抗性。但具體到生產實踐中,鉀肥的來源有哪些?怎樣合理施用鉀肥?果樹能施用氯化鉀嗎?……等等,有些果農還時常來信來電咨詢這方面的問題。為此,本刊記者陳新平采訪了果樹營養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黃顯淦研究員。
1、在植物(包括果樹在內)營養所需16種必需元素中,鉀素所處的位置如何?
眾所周知,果樹同其他植物一樣,其每年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鋅、硼、錳、銅、氯等16種營養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的碳、氫、氧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得到,一般無需人工補充。余下13種營養元素,在需求量上,有很大不同。需求量大的氮、磷、鉀稱之為大量元素,需求量少的鈣、鎂、硫、鐵、鋅、硼稱之為中量元素,其余的4種因需求量更少稱之為微量元素。在生產實際中,為方便簡化起見,將中、微量元素統稱為微量元素。氮磷鉀是果樹主要的礦質營養素,需求量大,對果樹生長發育影響大,缺一不可,被人們稱為肥料三要素。研究證明,果樹對鉀素的需求量比磷素還多,僅次于氮素,因此,鉀素營養在果樹生產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必須加以重視。
2、果樹所需的鉀素來源有哪些?
果樹所需的鉀素營養來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來自土壤中自然的礦化鉀。綜觀我國土壤中每年自然礦化釋放出的鉀素和土壤中天然含鉀量(又稱全鉀含量),由西向東,由北向南,呈逐漸降低的趨勢,、也就是說,我國東部及南方各省,土壤中的全鉀量和有效鉀釋放量低于西部和北部各省。東南各省土壤中全鉀含量只有1%左右。速效鉀為30-50毫克/千克。而中部地區各省,全鉀含量僅為2%左右,速效鉀為60-100毫克/千克。西北部和東北部各省,全鉀含量為3%-4%,速效鉀可高達200毫克/千克或更高。全國公認的土壤速效鉀含量的豐缺指標100毫克/千克為臨界值。低于此指標,即為缺乏鉀素的土壤。大量研究證實,在富鉀地區施無機鉀肥仍然有效。有關資料介紹,就一般農作物而言土壤中每年釋放的礦化鉀素,只能滿足作物對鉀素需求量的1/2左右。
(2)每年施用的各種有機肥。在果樹生產中,每年大量施用一定數量有機肥,有機肥是完全肥料,含有氮、磷、鉀等多種營養元素,供果樹吸收利用。現列出部分有機肥的鉀素(K2O)含量供參考之用;人糞含0.37%左右,豬糞含0.35%-0.5%,土糞含0.12%-0.53%,牛糞含0.40%左右,羊糞含0.60%左右,雞糞含0.55%左右,草木灰含2%-12%,各種餅肥含1.5%-2.5%,堆肥0.5%-0.7%。各種農作物,尤其是成年的結果園,一般每667平方米年施用有機肥的數量多在1500-3000千克。也是補充鉀素的重要來源之一。但因其施用后,釋放速率較慢,且含量低,故無法完全滿足果樹的需求。
(3)無機鉀素化肥的施用。無機鉀素化肥,主要是硫酸鉀和氯化鉀,前者含氧化鉀(K2O)為50%,后者含氧化鉀(K2O)為60%。由于果樹生長量大,果實產量高,一般667平方米年產量在2000-3000千克。而各種果樹表現出需鉀或喜鉀的需求。因此,采取對果樹增施無機高含量的速效鉀肥。是保證果樹需鉀的最重要措施。
3、為什么要強調提倡果樹增施鉀肥?
施用含鉀素肥料,鉀素進入樹體后。雖不參與樹體內有機物的組成。但卻是樹體生命活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參與者,它與代謝過程有密切關系,是多種酶的活化劑。有利于淀粉的合成、運輸和轉化。具體講鉀素有四方面的良好作用。①能促進果實中的淀粉轉化成糖。因此,表現出能促進果實成熟,提高糖分和果實著色度。②能增強樹體中原生質膠體的親水性,從而提高樹體的抗旱性。③能增強糖的貯備和細胞滲透壓,從而提高樹體的抗寒性。④能提高樹體枝干和果皮纖維素含量。促進枝條加粗生長、組織成熟,機械組織發達,從而提高樹體和果實的抗病蟲害的能力和果實的耐貯運性。基于以上的作用,必須強調增施鉀肥。
4、在果樹生產中,應如何合理施用鉀肥?
研究表明,果實中的糖分含量和含鉀量成正相關,即在一定范圍內,果實中含鉀量愈高,則果實中含糖量愈高(甜度增加)。因此人們又稱鉀素為“品質元素”,且還證實,果實中的含鉀量,一般要占果樹全株及果實總含鉀量約60%左右,因此,增加果實含鉀量是提高果實品質的關鍵技術措施之一。研究證實,在果樹年生長周期中,對鉀素營養的吸收,從樹體發芽到果實成熟,是逐漸增加的,且果實迅速膨大期至果實成熟前,吸收需求量最大,達到高峰。研究又證實,果實采收后,秋施基肥時施鉀,可以增加樹體枝干中鉀素含量,但對次年果實中的含鉀量增加無明顯作用。
依據以上的理由,可以認定果樹最佳施用無機鉀肥時期。是果實膨大至果實迅速膨大期。
5、如何科學合理的對果樹施用無機鉀肥?
種植果樹的最終目的是收獲優質果品和最佳經濟效益。就施肥措施而言,合理分配鉀素肥料的施用,就顯得十分重要。筆者通過試驗認定,全年鉀肥施用總量較合理的分配是:①基肥占約20%②果實膨大至迅速膨大期占約80%,前者與基肥混施,后者分兩次土壤追施,每次約各占1/2左有。單施或與無機氮肥(尿素)混施均可。于樹冠向下地面稍外處開深約10-15厘米,寬約20厘米左右的環形(或長方形,或放射形)溝,將肥料均勻撤人其中,覆土填平,灌水1次即可。對于沙地果園,應采取先灌水或雨后呈墑追施,以減少鉀肥流失。若在土壤追施鉀肥期間,又采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肥液(0.2%-0.5%)1-2次,效果更佳。
6、如何確定果樹較適宜的無機鉀肥的施用?
確定果樹合理施肥量的方法有多種。各有優缺點,其中比較容易為果樹生產者掌握使用的,應是“以產定肥”,從“以產定肥”的較適宜的無機肥的施用比例及產量來決定無機鉀肥的較為適宜的施用量。就結果的成年樹而言,大量的研究證實,以有效成分計:適量施用比是:氮:磷:鉀=1.0:0.5:1.0-1.2。并推薦:每生產50千克果實,應補充純氮約0.35-0.50千克,折合尿素約為0.76-1.1千克,因每年施用基肥中含有氮素、磷索和鉀素。因此,應從有機肥當年施用數量和含量中,作相應的扣除后,才是真正應補充的無機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數量。若在基肥施用中,未施用草木灰或餅肥的,建議每收獲50千克果實,適宜補施的無機鉀肥數量大致如下:①硫酸鉀為0.7-1.0千克②氯化鉀為0.58-0.83千克。氯化鉀用量少于硫酸鉀,是前者較后者有效養分含量高約10個百分點。
7、果樹只能施硫酸鉀肥,而不能施用氯化鉀肥的說法對嗎?
我國果樹界,長期以來,一直認定果樹施用無機鉀肥只能施用硫酸鉀,而不能施用氯化鉀,認為氯化鉀中的氯離子被果樹吸收后。影響果實品質。甚至有人在公開出版的書中。明確提出“葡萄是鉀忌氯”的果樹,直到今天,仍有人在報刊上論及果樹施用鉀肥時,提出果樹最好施硫酸鉀,要慎用氯化鉀。本人認為,以上看法和提法,是一種人云我云,缺乏科學依據的誤導!因為其一,硫酸鉀和氯化鉀均為強酸強堿生成的生理酸性肥料。水溶液呈中性,而氯化鉀中的氯離子和鉀離子,均屬于果樹所需的16種必需營養元素之列。據本人試驗測定:在不施氯化鉀肥的條件下,葡萄氯離子含量在250毫克,千克左右,其二,筆者在葡萄施用氯化鉀3年定位試驗證明,在每667平方米葡萄樹追施12.5-37.5千克的情況下,漿果中的氯離子含量增加量僅為0-0.1/萬,且漿果中還原糖含量提高0.7%-1.0%。平均增產約為28.5%-44.3%,未發現任何不良副作用。其三。我國鉀資源缺少,硫酸鉀幾乎全部來自國外,國產鉀肥主要是氯化鉀,且數量有限,就2種鉀肥的含量而言,氯化鉀與硫酸鉀相比(氯化鉀含鉀60%,硫酸鉀含鉀為50%)百分點高出10個。而且,氯化鉀的市售價格較硫酸鉀低約1/3,同時筆者在酥梨上的試驗證明,在2種鉀肥的有效養分相等的前提下施用,各項效果十分相近。據此認定,氯化鉀實屬物美價廉的鉀肥。同時,我們還看到在現實果樹生產中。近十余年來,凡單施或配施國產或加拿大氯化鉀于果樹的果園,均未發現有任何不良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