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表示,全國年出欄生豬6億頭,只要是抽檢就會有漏洞。
河南省孟州市等地養豬場用瘦肉精飼養生豬,有毒豬肉流入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濟源雙匯公司已于2011年3月17日起召回市場流通產品。截至2011年3月21日,已召回肉制品2 000多t、冷鮮肉70多t。
(1)雙匯“十八道檢驗”言過其實。針對公眾關注的“十八道檢驗”,雙匯集團董事長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程序確實都有,但只是就企業內部加工環節而言。
2002年,農業部明確禁止養殖業使用瘦肉精。2009年,河南省多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強化瘦肉精監管。按職責分工,其監管的環節依次為:養殖、屠宰、流通、藥品銷售以及相關案件偵破等。
(2)濟源按2%比例檢瘦肉精。濟源市畜牧局局長陳曉棉承認,上述鏈條看似完備,但監管仍存漏洞。據他介紹,針對瘦肉精,畜牧部門一般實行產地檢驗,濟源市畜產品檢驗檢疫中心每月一次的抽查,按省里制定的2%抽查比例執行。外地流入本地的生豬,只要其提供合格的檢驗檢疫證明,并且耳標齊全,一般不再檢驗。進入屠宰環節后,則主要依靠企業自檢。
(3)濟源雙匯抽檢比例為4.5‰。濟源雙匯公司原總經理曹連友稱,“企業自檢是通過化驗生豬尿樣定性分析。公司一直執行集團標準,即按4.5‰的比例抽檢。由于實行以銷定產,每天加工生豬在2 000頭至6 000頭,如果提高抽檢比例勢必耗時耗力,難以保證生產進度。”
前來河南督導調查的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表示,全國每年出欄生豬在6億頭,面對如此大的數量,“只要是抽檢自然會有漏洞”,而瘦肉精事件的發生,正是暴露出了整個監管鏈條上存在的缺陷。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