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26.9+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1)04-0032-02
羔羊肥育具有生長周期短、增重快、飼料報酬率高、養殖成本低、經濟效益高等特點,因此,近年來羔羊育肥生產發展很快。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更加注重飲食營養和健康,對肉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養羊產業正是適應此需求的一種綠色無公害產業,其產品需求量逐年上升。羔羊肥育走高產、優質、高效益的養羊發展路線,為養羊產業化開辟了新的途徑。現就本人近幾年羔羊育肥的經驗總結如下,供參考。
1羔羊肥育優勢
1.1生產周期短,養殖成本低,飼料報酬高,便于組織專業化、集約化生產
目前餐桌上的羊肉絕大部分是4~6月齡經肥育而屠宰的羔羊肉。當年產羔肥育當年即可屠宰,可提高羊群出欄率、出肉率和商品率,同時節省下當年冬季的飼料消耗用于飼養繁殖母羊,可以擴大再生產。
1.2羔羊肉質好,符合市場需求
羔羊肉鮮嫩味美,營養豐富,肥瘦適宜,香而不膩,深受消費者的歡迎,羔羊養殖正向國際市場邁進。
2羔羊肥育方法
2.1選擇冬末春初產羔
選擇冬末春初產的羔羊經肥育飼養,在秋末冬初屠宰,體重可達40kg,胴體重不低于15~20kg,符合國際標準要求的胴體重13~14kg。
2.2抓好羔羊哺乳期的飼養管理
在每年的1~3月開始接羔。羔羊從出生到60d,主要依靠母乳哺喂,母羊泌乳量越多,羔羊的生長發育越快,體質越結實,抗病力越強。因此,在這個階段主要應加強母羊的飼養,提供品質好的青干草、多汁飼料、青貯料和一定數量的精料。同時,羔羊飼喂要盡早開食,以刺激消化器官的發育。羔羊出生后10余天即可用吊干草的方法訓練吃草。肥育前進行稱重,以便與肥育結束時的體重進行比較,檢驗肥育的效果和效益。
2.3合理設計羊舍
羊舍建設要遠離工廠等嘈雜、污染嚴重的地方,給羊群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羊舍內部飼養間要遠離草料加工間。羔羊欄內要設水槽、鹽槽、料槽,槽內要保持干凈。羊舍內飼槽標準為:槽高23cm、內徑寬13cm、深14cm。運動場內的飼槽除槽體高些外,其他要求無區別。槽底應用水泥、砂漿抹光,飼槽前面設置鋼筋隔欄,以防止羊在吃食時跳入飼槽內。槽長以羊只數量而定,一般可按大羊30cm、羔羊20cm計算。
2.4利用雜種優勢,開展經濟雜交
羔羊肥育最好選用第一代雜交羔羊。遷西縣已引進多種肉用品種羊,如夏洛來、薩福克等。用這些品種與當地羊雜交的子一代是最理想的羔羊肥育羊。新疆畜牧科學院1994年報道用無角陶賽特和薩福克公羊與當地母綿羊雜交,其后代充分顯示了雜交優勢。285只肥育羔羊屠宰結果表明,在相同飼養條件下,4~6月齡雜交羔羊凈肉率比當地羊高1~5kg。
2.5改進飼養方式
羔羊肥育要實行集中群養,改放牧為舍飼或半舍飼,既能增加個體生產力,又能進行規模化生產,統一化管理。
2.6日糧配方合理科學
羔羊肥育利用的是幼羊生長發育快的特點。因此,飼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這一特點,提供合理科學的日糧配方,同時注意觀察羊只的點滴變化,及時調整飼養方案。下面介紹筆者在羔羊肥育生產中已取得良好飼養收益的兩種日糧配方。①配方一:精料配比為玉米65%,麩皮8%,餅類18%,骨粉1%,鹽1%,大麥7%;②配方二:精料配比為玉米65%,麩皮19%,豆餅14%,飼料添加劑2%。粗料則以優質的豆秧、花生秧、薯秧為主。把羔羊肥育大致分為前期、中期、后期三個階段,各階段日糧的精粗料比例分別為35∶65、50∶50、60∶40。
3羔羊肥育的關鍵措施
3.1斷尾
羔羊出生后3~5d,用橡皮筋在羔羊第3~4尾椎節之間纏結,經十幾天后自然脫落。
3.2去勢
肥育公羊去勢后,可以提高羊肉的品質,減少膻味,同時公羊去勢后性情溫順,易于管理,增肥快。方法是羔羊出生數十日用橡皮筋將精索部位緊緊纏結,經過20多天睪丸隨同陰囊一起自然脫落。
3.3驅蟲
肥育前要及時清除體內外寄生蟲,對體內的線蟲、絳蟲、吸蟲等胃腸道寄生蟲用丙硫咪唑,一般采取混飼給藥,一次量每千克體重5~15mg,間隔一周后重復給藥1次;體表的蜱、螨等寄生蟲,用阿維菌素針劑,按說明書劑量使用,皮下注射,首次用藥后7d再重復用藥1次。另外,不能同時驅除體內和體外寄生蟲,以免造成藥物中毒。
3.4做好疾病預防工作
要提前預防性注射“羊四聯”(主要用來預防羊快疫和羊腸毒血癥)和口蹄疫疫苗。此外,結合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在對其他常發疾病進行預防。
3.5改善飼養環境
減少因環境因素造成的營養消耗。如:羊舍要遠離廠礦企業等噪音污染嚴重的地方;羊舍內部飼養間要遠離草料加工間等等。
3.6按體況差別分群飼養
整個肥育過程分為肥育前期、肥育中期、肥育后期三個飼養階段。在每個飼養階段結束后對羊只按體況差別進行分群。將一些體質弱或膘情差的羊只挑選出來放到一個群;膘肥體壯,達到各階段標準的羊只放到一起飼養。這樣針對不同羊群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飼養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養殖效率,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