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在蘋果公司文化血液中的理念有兩條:第一條是,我們的產品是最棒的:第二條是,如果不是,那么喬布斯能帶領我們做出最棒的產品。
蘋果公司可以說引領了消費電子產品的潮流,用革命式的創新理念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它的品牌形象在大眾眼中具有相當多的積極元素。在產品光環的照耀下,大眾很難再保持挑剔的態度。這就是為什么當個又一個公關危機爆發時,我們看到的是蘋果始終以一副恃才傲物式的清高應對寬容的媒體。
2010年供應商爆出“中毒門”事件雖然和蘋果公司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但不可否認的是,蘋果對零部件采購價格和質量的嚴格要求是導致這事故的重要原因。而蘋果也是最終利潤的受益者。但直到2011年,蘋果才發布《2010年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首次對此做出回應,并且在承認負有責任之后也沒有采取令人信服的補救措施。
除了對待供應商的員工,蘋果對于渠道商的態度也不是那么負責任。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iPad退款事件對大量基層分銷商是個不小的打擊。蘋果的思維更多的還是基于產品的思維。只要自己的產品做得完美了,其他切都不會是問題。哪怕是有了公認的瑕疵,也只是瑕不掩瑜,依然可以稱得上是最棒的。iPhone4的天線門事件中,蘋果公司雖然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承認產品存在問題,愿意給予補償,但同時又在反復辯解是智能手機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并不誠懇的公關態度也引起了輿論的不滿。
不過,相對于處理其他事件時的自信、甚至傲慢,在面對喬布斯健康問題時蘋果則顯得那么小心與謹慎。因為蘋果清楚地知道,它之所以能夠無所顧忌地自信,是喬布斯超凡的個人魅力在撐腰。即便有時候蘋果自信過了頭,喬布斯也可以通過創造種“現實扭曲場”來讓觀眾為之信服、瘋狂,從未失手。這種建立在依賴心態上的自信和自信心態下的依賴混合構成了蘋果處理喬布斯健康問題時的矛盾、復雜的心態,從而顯得謹小慎微。一方面,蘋果很清楚如果想獲得真正可持續的成功,就必須拋開喬布斯獨立解決問題,不能直依賴喬布斯的個人能力;另一方面,蘋果又不敢隨便撇開喬布斯,畢竟面對危機時,喬布斯的個人能力是最穩妥的解決之道,十幾年前慘敗過的蘋果公司不想冒險。這種矛盾、復雜的心態決定了蘋果公司不敢直接回應喬布斯的健康傳聞,遮遮掩掩,一直不給公眾個明確的信息,而另一方面又竭力讓喬布斯出席發布會,希望利用他的個人魅力攫取更多的媒體及消費者的注意力。
如果說蘋果公司遮遮掩掩的做法可以理解為維持局面穩定、避免大亂的合理之舉,那么竭力讓病中的喬布斯出席發布會則在向外界透露個信號:我們還離不開喬布斯,即便他看起來已是如此虛弱。這個信號顯然顯示了蘋果對未來孤軍奮戰的不自信。蘋果公司對于涉及產品的輿論危機總是以一副傲慢的態度來處理,然而一旦觸及到了他們的精神核心——喬布斯的時候,卻沒人敢站出來說:“史蒂夫,一路走好,蘋果有我們呢!”這是一種長期在領袖光芒籠罩下的自信與自卑的矛盾心態??瓷先?,蘋果成功利用了媒體對喬布斯健康的關注,提升了公司和產品的曝光量,但恐怕下一次喬布斯不能再出席新聞發布會、不能再做激情四射的演講時,大眾的信任危機才真正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