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在哥倫比亞市場的銷量已經超過中國市場的整體銷量。盡管這個市場是蘋果這樣的國際大品牌無暇顧及的重點,但終歸讓馮軍看到了希望——從新興市場人手,進軍國際,成為下—個蘋果。
加盟愛國者之前,林永恩已經在美國IT圈浸淫28年,擁有眾多大大小小的專利技術與產品,包括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的音樂賀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手藝精湛、聲名顯赫的人,還是選擇加盟在國人眼中有點“土”的愛國者。
林永恩是馮軍的學長,回歸未免不是情誼相吸。不過,中國創新環境的變化,或許是讓像林永恩這樣的技術人才“回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身為愛國者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林永恩盡管研發了眾多銷量稱雄的產品,但他最為滿意的作品,卻是一款可有效防止鼠標手的鼠標。這個創意來自于生活,通過對拖鞋的觀察,聯想到新品設計;進而用肥皂雕刻模型,制作單品,經過反復試驗,最終實現量產;進入終端市場,接受消費者檢驗,樹立產品口碑,增進企業品牌價值,同時實現收益。
在愛國者,這并不是科技含量最高的產品,也不是利潤最高的“明星”,但其卻是創意轉化為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創新不再局限于高精尖的技術革新,它可以是一種好的商業模式,一種優的管理方式,甚至可以存于每一個看得見、看不見的細節里。
創新是被“逼”出來的
馮軍是愛國者最出色的“推銷員”。接觸過他的人都知道,馮最熱衷的就是展示他隨身攜帶的愛國者的產品。
在愛國者眾多稀奇古怪的新產品中,哥窯相機應該是馮軍心愛甚至偏愛的。熟悉愛國者的人都知道,當年愛國者進軍數碼相機,幾乎完全是因為馮軍的偏執。即便現在,數碼相機也是愛國者投入最多、爭議最大的業務。因為馮軍幾近偏執的堅持,到現在,這塊業務用他自己的話說,“算上研發是虧損的”。但他堅信,這些投資早晚能收回來。
從目前市場的品牌占有率情況來看,數碼相機品牌的競爭高度集中,索尼、佳能、三星、尼康等品牌消費者預期購買率合計達到70%。不過,在卡片機市場,愛國者已經“打”出一片天地,對第一陣營形成不小壓力。
讓馮軍頗為自信的,是愛國者在數碼相機上的技術突破。采訪過程中,他不停地晃動手中的哥窯,給記者拍照,試圖講清楚哥窯的防抖動技術是何等的厲害。他說,哥窯的防抖動技術上市至今三年來,也沒有任何日本企業可以做出同類產品。
雖然和索尼等日本企業做著同樣的事情,銷售同樣的產品,但和這些成熟品牌相比,愛國者從來沒有得到真正的認可——無論是業界,還是消費者。這迫使它重新謀劃出路,惟一的方法便是創新。
對此,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研究院負責人梁春曉感同身受。“今天,所有的創新和創造,幾乎都是市場力量驅動。”梁春曉認為,創新不是規劃出來的,是在順應客戶需求基礎上自然產生的。
阿里巴巴成立之初,盯上了一個當時不被關注的群體——小企業。“當時那么多小企業需要一個能夠幫助它降低交易成本、進入國內市場的平臺,這個時候阿里巴巴就出現了。”梁春曉坦言,B2B商務平臺的誕生并不是因為阿里巴巴遠見超群,而完全是因為客戶當下的困境,“逼迫”阿里巴巴做出這創新之舉。
即使是被外界詬病為翻版eBay模式的淘寶,也是如此。淘寶所面對的中國消費者顯然與美國消費者有不同的商業環境與購物習慣,而淘寶區別于eBay的正是針對這些具體需求迅速反應并改變,無論是B2B平臺、支付寶誕生等一系列創新產品,或因物流行業掣肘而“被迫”開展的物流業務。
“一旦你真正滿足了客戶需求,創新就是一個必須做的事情,而且是你的生命。”梁春曉說。
不是模仿,是學習
早在2002年,愛國者便見證了股不同于時下熱捧海外電子產品的反潮流。當時,大批美國人選擇到中國來買U盤。可以說,10年前,這是中國的優勢。然而,隨著日本及歐美數碼相機品牌的崛起,愛國者很快退到了模仿改良者的角色,即使SD卡這一配件產品,消費者也同樣不買賬。
競爭對手的強勢和消費者的冷眼給了馮軍強烈的壓迫感。于是,誕生了經典的帶有U盤的SD卡。給國際象棋加個炮,這是愛國者開發產品時的慣有思路。
然而,馮軍的前提是先有國際象棋,再用炮來加以改進。這意味著,愛國者始終無法成為真正的顛覆者,充其量也不過是個應用型創新者。迄今為止,愛國者還拿不出一項開創性的發明或者產品,雖然愛國者的產品很跟潮流,也不乏很多稀奇古怪的新鮮玩意兒,但卻直未能像索尼隨身聽(Walkman)或蘋果(Apple)的iPod那樣風靡大眾。
對此,馮軍并不否認對國際上成熟品牌的借鑒,并表示中國IT企業當下的出路就是先“模仿”,后超越。但其仍堅持認為:“我們不叫模仿,而是虛心向人學習。”例如在平板電腦N700的研發上,愛國者只是以iPad為老師,但不局限于此,反而加上3G,做成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習慣的7寸。
“這樣一來,蘋果反而為我們教育了市場。”馮軍笑言。
雖然馮軍的想法被不少人認為過于樂觀,但也并非全無道理可言。“如果種模式正好就是我們借鑒的模式,那為什么不拿來用而非要顛覆,再搞個標新立異的模式?”見證了阿里巴巴一系列創新行為的梁春曉認為,模仿、跟隨也并非全然不對。在阿里巴巴內部,同樣有各種創新,既有開辟全新模式的阿里金融系,又有早期借鑒eBay的淘寶網,但是沒有必要去區分哪項是顛覆創新,哪項是借鑒后改進,“只要做了,無論做好還是做壞,它也都是創新。”
這正是中國企業超越國際品牌的重磅武器。“就IT產業來講,中國企業肯定是落后于日、美、韓的,后來者要想超越跑在前邊的對手,不靠創新靠什么?”馮軍表示。盡管談不上顛覆,或者僅僅是微創新,但至少愛國者已經捕捉到了創新的精髓,并因此嘗到了甜頭。
創新成本越來越高
馮軍習慣性的“推銷”用意很明顯,試圖借此改變外界認為愛國者是“模仿者”的既有印象。
談起愛國者的未來,馮軍痛并快樂著。樂的是,愛國者握有重磅武器以期在未來激烈的競爭市場中上位。早在筋斗云手機上市前兩個月,馮軍便在其微博發表聲明,宣稱正在研發的筋斗云手機至少將在兩個關鍵技術和應用領域要超越iPhone。手機采用獨特的虛擬網絡技術,通過全新開發的“筋斗云”軟件,率先實現物物相聯,創建全世界第一個物聯網,開啟物聯網時代;與此同時,筋斗云擁有1400萬像素、5倍光學變焦攝像頭,這一點大大超越了目前市場上的同類產品。
“如果筋斗云放到蘋果手里,那就‘炸窩’了。”馮軍對愛國者的技術充滿信心。不僅如此,全世界最貴的相機也在愛國者的產品矩陣中——哥窯相機,拋開其文化底蘊及獨無二的紋路不談,單是其超級防抖技術,上市至今三年來也沒有任何日本企業可以做出同類產品。
然而,即便如此,大多數的消費者尤其是中高端消費者依然選擇日本相機,蘋果手機。在馮軍看來,中國企業差的不是沒有技術,而是品牌號召力、國有產品的整體品牌形象。“那些日本企業可以用大廣告去砸,但我又砸不起,作為中國民族企業,這方面我們只能不斷創新,時間長了,消費者的觀念就慢慢轉變了。”馮軍說。
馮軍的苦惱,某種程度上也是為當年的“模仿”在還債——現在幾乎沒有人相信愛國者能夠做到技術創新和領先。馮軍說,愛國者贊助F1、贊助曼聯,都是希望“愛國者”的名字能夠借力“出海”。
馮軍對愛國者的信心似乎要比外界看到的更樂觀和堅持。“大家對中國品牌的不信任,只是短期的,只要堅持創新,堅持把優質的產品提供給消費者,早晚有一天,中國品牌可以被國內消費者以及國際消費者所認同。”
而讓馮軍更為興奮的是,愛國者在哥倫比亞市場的銷量已經超過中國的整體銷量。盡管這個市場是蘋果這樣的國際大品牌無暇顧及的市場,愛國者在此幾乎沒有遇到強勁的對手,哥倫比亞消費者對于美國品牌的既有成見也暗中拉升了愛國者的銷量,但終歸讓馮軍看到了希望——從新興市場開始,一步一步,進軍整個國際市場,成為下一個蘋果。
“掙老外的錢才叫真正的愛國者。”馮軍調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