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韓非子·主道》),意思是,道是看不見的,在運用道的時候,不能被覺察出來。韓非子的上述思想無論對于企業管理者提升自身素養,強化領導力,還是對于企業更好地強化競爭地位,都具有重要的啟示。道不可道
韓非子承襲了老子“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一章)的思想,認為道如果可以輕而易舉地講出來,就不成其為恒常之道。在中國古代先哲們看來,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語言詞匯是有限的,而道卻是無限的。凡是能夠用語言文字清晰表達出來的思想,它的鮮活程度也就大打折扣。
如此說來,韓非子所謂的道與現代管理學所關注的隱性知識有異曲同工之妙。從認識論來看,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那些可編碼的知識,這種知道可以被記錄下來,經由書本、文件等載體,較為容易地被學習者掌握;而隱性知識則是那些難以編碼的知識,無法形成類似書本、文件等形式的格式化知識,學習者難以對這種知識直接實施“拿來主義”。
對于企業高層管理者而言,決定其管理成效的關鍵因素恰恰在于隱性知識。企業規模越大,所處環境的不確定性越強,或者管理者的職位越高,需要作出的決策越復雜,上述倩形也就越明顯。比如,在成熟的證券市場上,某位投行界資深人士在認真研讀他所認可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分析報告之后,在最終決定是否出手購買一家企業的大量股份之前,可能會把該企業的經營管理團隊邀請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來,無非是一起打場高爾夫球,一塊吃頓飯而已,根本沒有開展正式的商務會談,更不需要他親自飛赴目標企業進行實地考察。這次“相面”對于這位投行界人士最后下購買決心之所以重要,理由在于他需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潛意識”,確認目標企業的經營管理團隊是否值得信賴,是否與自己所期望的經營管理風格吻合。這樣的舉動看似漫不經心,卻往往經得住實踐的考驗。
在管理實踐中,道由心悟,建立在大量的經驗積累和良好的悟性的基礎之上,需要管理者自己不斷去理解、總結和提煉。
無見其欲
《韓非子·內儲說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韓昭侯派人騎馬在縣城周圍視察,并問視察者看見了什么。視察者匯報說,南門之外有黃色牛犢在大道左側啃食青苗。韓昭侯讓視察者保密,不要透露他們的談話內容。韓昭侯于是下令:“在稻谷處于青苗狀態時,早頒布了牛馬禁止入田的命令,但卻有很多官吏沒把它當回事,牛馬入田之事依然很多。立刻把這類事件統計上來,誰若違抗,將受重罰。”官吏們很快將東、西、北門外的數據報告上來,韓昭侯馬上說數據不全。官吏們又重新作了一次調查,才了解到南門外的情況,匯報給韓昭侯。從此之后,官吏們在辦差的時候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了。
在韓非子看來,君主要讓“法”充分顯現出來,讓臣民有一以貫之的標準可以遵德卻要讓“術”深藏于胸,讓臣民捉摸不定,臣民才不至于偷奸耍滑。在上面的故事中,牛馬禁止入田是“法”,宮豇必須盡心盡職是“法”,“法”以明文的形式告知眾人,有章可循,人所皆知;而明知故問則是“術”,讓宮吏們敬而生畏,不敢胡作非為。在企業中,“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之所以屢屢出現,原因是下屬把上司琢磨得太透徹了,因此,對于各種管控措施,往往都能找出針鋒相對的化解之策。
有鑒于此,韓非子指出:“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韓非子·主道》)。大意是,君主不要在臣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喜好,一旦表現出自己的喜好,臣子就會有意粉飾來迎合君主的喜好。企業中伺嘗不是這樣。一些企業領導者毫無顧忌地表現出自己的好惡,就很可能被下屬算計,下屬通過刻意討好上司、曲意逢迎上司而得到栽培和提拔。
同時,領導者“無見其所欲”也為下屬暢所欲言、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創造了條件。否則,領導者如果一上來就輕易地斷言和下達命令,下屬的聰明才智一定會被埋沒,真知灼見也就無法表達出來。對于領導者來說,只要多聽下屬的建議,即便一開始可能是外行,也會很快變成內行。
遺憾的是,對于在改革開放的舞臺上成長起來的一些民營企業的創業者們,許多都是從一線摸爬打滾出來的,身先士卒已成為他們的習慣。經營IT企業的曾經是編程高手,做房地產的則建筑、安裝各式手藝活都在行,因此,在做集體討論的時候,往往下屬還沒有機會開口,他就一語定調,讓下屬話到嘴巴邊上卻又生生咽了回去。更糟糕的是,下屬做出的決策明明沒有什么錯誤,只是與上司的想法有些不太一致,上司可能不分青紅皂白就將它推翻,讓下屬灰頭土臉。久而久之,不僅下屬工作越來越被動,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復存在,創業者們也會感覺疲憊不堪,力不從心。
不可先傳
據《韓非子·說難》記載,鄭武公想討伐胡國,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國的國君,以愉悅、麻痹對方。接著,他又問眾位大臣,哪個國家可以去討伐。有個叫關其思的大臣回答說是胡國。鄭武公大怒,斬殺了關其思,說道:“胡國乃嫻親之邦,怎么可以討伐?”消息傳到胡國,胡國的國君大為感動,從此再不防備鄭國。鄭國趁機偷襲胡國,一舉獲得成功。
可見,“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同樣適用于指導各種博弈行為。原因在于,博弈之道,貴在出奇制勝,兵馬還沒有出動,對手已然厲兵秣馬,森然以待,戰機已然失去。這也就是孫子所呼吁的:“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孫子兵法·始計篇》)
兵戰是這樣,商戰也是一樣。比如,企業對競爭對手的進攻要想達到
讓對手防不勝防的效果,應該采取突然襲擊的戰略戰術,而前提條件是,必須對事先規劃好的進攻策略嚴格保密,守口如瓶。再比如,一個投資機會之所以有價值,往往是因為先知先覺的優勢;當別人猛然醒悟,自己已經完成布局,構筑起堅實的進入壁壘。而一旦泄露天機,機會也就可能變成陷阱。
無怪乎“股神”巴菲特曾開玩笑說他害怕在床上說話,因為他害怕妻子會聽到。而索羅斯也被財經類雜志評價為:“一個神秘人物,一個獨行俠,從不透露他的行動”。他們的行動之所以如此秘而不宣,是因為如果別人察覺到了他們的行動,就會瘋狂地涌入市場,導致價格偏離他們最初的預期,從而招致不應有的損失。
本專欄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股項目“傳統管理思想的現代企業運用框架——基于‘修齊治平’邏輯與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視角”(09YJC6302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