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人大政協兩會上,代表委員都在提巨災保險的議案和建議,但沒結果。個稅改革也被一再提起,結果又如何呢?
還是得說日本大地震,這里說地震保險。3月11日日本大地震發生的當天,世界三大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瑞士再保險和德國漢諾威再保險的股價均出現下滑,幅度在3.5%~5.3%之間。
此時,也許中國再保險集團正暗自歡喜,損失不大。1998年中國發生特大洪災,保險業共支付水災賠款33.5億元,占直接經濟損失的1.4%;2008年汶川大地震獲得保險賠付18.06億元,占0.21%。目前在中國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中,得到保險賠付的僅占損失的5%,遠低于全球平均36%的比例。
當然,保險企業可以說,中國沒有巨災保險,因而可不賠付。但大家都知道,這個窟窿早晚要填上的。
實際上,這些年每年的人大政協兩會上,代表委員都在提巨災保險的議案和建議,但沒結果。原因政府要拿錢,保險企業也要承擔風險。這是明擺著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總得從拿小錢開始。
拖拉的故事不止一個巨災保險。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48條提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在本世紀末達到4%。”結果是,據教育部財務司、《中國統計年鑒2009》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從2000年到2009年10年間,以4%的比例為目標,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10年累計欠賬達16843億元。“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口號似乎“白喊”了。
相同的故事還有保障房建設。2007年財政部《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從土地出讓凈收益中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
但結果,在今年兩會上財政部報告顯示,2010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9109.94億元,而廉租住房保障支出463.62億元——依此計算,去年廉租住房保障支出僅占當年土地出讓總收入的1.6%。
說白了,《辦法》只是個政策,不是法律。但《食品衛生法》可是法呀,卻有法也沒法兒。在央視“3·15”晚會上,雙匯火腿腸、錦湖輪胎、國美電器等企業被曝光存在問題。可以肯定,對此不高興的除了被曝光的企業,監管官員也難受。
百姓的腸胃要保護,公眾的錢包也要公正,于是個人所得稅改革也被再提起,官員也承諾馬上就辦。個稅改革重要的個方面就是起征點。到底多少合適呢?有人說從現今的2000元漲到5000元,對此我贊成,但我不相信——能到2500元~3000元就不錯了。
但如果從1980年個稅開征的邏輯捋起,會嚇你一跳:1980年9月個稅起征點為800元,當年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約是40元,個稅起征點相當于人均收入的20倍;2006年1月1日起個稅起征點從800元調整到1600元,當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1001元,月均為1750.1元,1600元為城鎮職工月均工資的0.91倍;2008年3月1日起個稅起征點調整到2000元,當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9229元,月均為2435.75元,2000元約為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的0.821倍。如今2010年的全國職工年平均月工資已經達到2200元,如果以1980年個稅起征點相當于人均收入的20倍來計算,個稅起征點應為44000元。
也不是所有的事都拖著。中央說,今年6月將公布中央機關的三公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