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聽說過“五分鐘”,但你十有八九“偷”過“菜”。上海五分鐘網絡科技公司(以下簡稱“五分鐘”)就是那個創造名為“開心農場”的社交游戲開發運營商。他們是國內第家專注于社交游戲的公司。一位資深開發者說,五分鐘故事的意義不僅在于,它是個無名小卒夜成名的故事,而且“這是第一次,國內開發者完全利用自己的創意和技術與國外競爭,并且不落下風”。
這是由三位同窗好友共同創建的公司,他們都是2006年前后畢業的80后。當同齡人為謀生四處奔走時,他們開始創辦公司;當同齡人嶄露頭角獲得升職機會時。他們已經獲得兩輪風險投資,奮斗第二程。這家公司的座右銘是:以夢想、想象力,創造力,不斷追求進步。
大學時,他和公司現任COO徐城曾深夜坐在徐家匯寂靜無人的天橋上規劃未來。當時的巨型廣告牌上只有家中國公司,他們就想,將來要創辦個中國最好的品牌,“然后就把它放在這兒”。
這個夢想對于今天的他們來說依然遙遠,但是仍不妨礙他們堅持。“我覺得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但是你是不是相信自己,能夠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來創造奇跡呢?”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公司創始人之一徐城向觀眾們反問。
創業史不是童話,幾年間,五分鐘數次都幾乎要跌倒在死亡線上,但是他們卻用牢不可破的團隊和毫無底線的堅持鍛造了今天的自己。郜韶飛對同伴說:“我們總是想,做好了就肯定可以獲得風險投資。”同伴反問道,為什么覺得肯定會呢?他說:“只有這么想,才能堅持得下去。”
未出校門始現創業基因三個同學佬賽過“諸葛亮”
“出名要趁早”,創業也是。
大學二年級,已經有多年獨立生活經歷的郜韶飛加入了學校的一個計算機信息交流協會,成為社團的頂梁柱,連續兩年拉來九城游戲公司為活動做贊助。大二結束的時候,這個社團已經成為全校最有錢、最有名的社團。
急流勇退,創辦自己的工作室數月后,郜韶飛又開始幫一家公司做全國的大學校園推廣。大四那年,他的所有精力都花在這件事上,他花兩個月組建了團隊,在上海、北京分別聯系了8所學校,每個學校又建了3個團隊,全部由他來面試選拔。每月要在這16所學校同時做推廣活動。
臨近大四畢業的時候,沒找過工作的郜韶飛被委托他做推廣的公司錄用。但他和同學問關于創業的討論從未停止過。真正讓他們下決心的,是上海市政府首次推出“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基金”。8月,郜韶飛的創業計劃書通過了基金的審核。撥款政策是,創業者出多少錢,基金就補貼多少,幾個同學湊了15萬元,總共30萬元的經費成為最初來源。
有了錢,郜韶飛就打電話給身在美國的徐城,徐城放棄了美國的學業歸國,也和媽媽鬧翻了。
公司另一個成員是程延輝,他是郜韶飛高中最好的同學,同在數學奧林匹克班。郜韶飛坐了兩個多小時的公車跑到浦東一個偏僻的地方找程延輝。在夏天的大排檔里,程對郜韶飛慷慨激昂的表述并不感興趣,他覺得具體做什么無所謂,只要是做互聯網就行,關鍵是跟誰一起做。“你讓我來我就愿意來。”
五分鐘的三人核心團隊形成了穩定的三角形,徐城行動力極強,激情可以感化所有人;程延輝恰恰相反,他總是很保守,也最有危機意識;郜韶飛則在天平的中央,能接納切,調和八方。
2006年圣誕節,網站上線。網站功能是分享網址,當時公司成員的親戚朋友都瘋狂地搶注最早的注冊號碼。但是3個月后,他們發現騰訊、百度全都推出了類似的產品,特別是騰訊的產品,跟他們做得簡直一模一樣。
這時候公司的錢花光了,網站也看不到前途。走投無路時,他們決定重操舊業,把徐城派回美國接其他項目,加上匯率差價賺點錢,就這樣維持了一年。
在此期間,2007年6月Facebook開放了,郜韶飛他們才發現,美國也有群大二的學生做了同樣的項目并獲得了如此大的成功。他們開始關注SNS平臺。
隨即,國內的SNS網站人人網上線,郜韶飛他們做了名為“是男人就成功”的小游戲放在網上。最開始200人來玩,再后來人數每天都在漲,他們開始對未來充滿希望,立志成為中國最早專注于社交游戲的開發運營商。
數次斷炊不放棄冒險一試待商機
當他們萌生做“開心農場”的思路后,卻發現:沒錢了。這時他們已經不敢再借錢,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還得上。他們覺得應該融資,給別人股份,這就永遠不用還錢了。
郜韶飛跑到廣州姑姑家融資。姑姑、姑父帶著郜韶飛游山玩水,晚飯時他們問了郜很多問題,就像位真正的投資者。姑姑問他你有沒有想過失敗?失敗后會怎樣?郜韶飛說即使失敗了我才二十幾歲,大不了我去打工還你們錢。姑父最后同意用養老錢入股,他覺得這些孩子們吃過苦頭了,這回是認真的。
融來的75萬元,也就能花半年時間,如果開心農場項目不成功,他們基本上再也沒有機會。其實那時候關于社交游戲能否成為一種好的商業模式,全世界都沒有把握。圍繞SNS平臺的開發者們,大多關注開發一些網頁界面的新應用,獲得投資的也都是這類開發公司。但是郜韶飛他們覺得,一旦平臺網站改版,都有可能吸收這些應用,外界開發商就不再有優勢,反而是社交游戲這種需要大量創意的工作是大公司很難完全取代的。現在,郜韶飛認為專注社交游戲是公司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個決定。
游戲方案討論了很多輪,但讓他們郁悶的還是不知道怎么賺錢。反而是平日最保守的程延輝說了一句最大膽的話:“現在沒有用戶,二沒有錢,考慮那么多干嘛,先賺了用戶再說。”郜韶飛
拍桌子說:“不想了,干。”
在開心農場之前,所有的游戲、應用,都是允許陌生人之間交互的,開心農場是第一個只允許跟好友進行交互的游戲。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當時開發者都擔心用戶少沒人敢做。五分鐘的思路是,游戲能否吸引人,能否和好朋友交互。符合這兩點,開心農場脫穎而出。
游戲在人人網上線后的第二天,用戶發表在游戲論壇里的意見幾乎要爆掉。用戶呈爆炸式增長,游戲馬上沖到了排名前三。人人網的工作人員也特別興奮,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大量資源,派技術人員熬夜加班,幫助優化系統。
有了用戶,快要斷糧的五分鐘必須掙點錢花。當時有的社交游戲可以每天賺到2000元,五分鐘就設計了施肥和在圣誕樹上掛襪子的收費項目。2008年12月,新游戲上線,用戶的興奮程度前所未有。那天,五分鐘的日會員訪問量超過了10萬,當天就創紀錄地賺了8000元,成為當時行業內的大新聞。之后幾乎每天都有幾十萬人次的訪問量。那時他們卻根本來不及高興,因為服務器常常要掛掉,他們把所有的錢用來買服務器都不夠用,人人網則提前預支費用給五分鐘運營。人人網和第三方開發者在磨合中開始更深入地認識到雙方的價值。沒人再把社交游戲看成小打小鬧的把戲。
如今的五分鐘已經是個年收入千萬級的公司了,先后獲得了德豐杰和日本
家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郜韶飛說五分鐘的發展思路是,不定要做成像騰訊那樣的巨無霸,因為帝國管理起來很痛苦,還要天天面臨各種挑戰,這是帝國模式天生的弊病,是上一代人擅長的。而80后創業者擅長做獨特的事,用雙手創造屬于五分鐘的產品,去實現分享快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