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樺(1907年~1994年),廣東番禺人,1926年畢業于廣州市立美術學校,并留校任教。自20世紀30年代初即從事新興木刻運動,組織現代版畫會,主編《現代版畫》叢刊,籌組“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等活動,曾任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常務理事。李樺是20世紀30年代涌現出的中國現代創作版畫第一代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的奠基人,也是40年代中國現代版畫的領軍旗手;創作《怒吼吧!中國》《糧丁去后》《怒潮》《征服黃河》等作品。
新中國成立后,李樺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版畫系主任,是美術最高學府現代版畫教育的創始人,著名版畫家、杰出的美術教育家,中國現代版畫藝術家群體中公認的泰斗。李樺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版畫家協會主席,曾任《版畫》主編等職。1991年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頒發的新興版畫“杰出貢獻獎”。
我們瀏覽李樺不同時期的版畫代表作,無不清楚地看到他從版畫藝術角度,表現出的堅定不移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解放斗爭和國家民族不同時代命運息息相關的藝術精神脈絡。
1935年,李樺創作《怒吼吧!中國》,畫面運用中國傳統線條表現形式,以遒勁的刀法刻制出一位被捆綁受盡凌辱的中國男子,正不甘于飽受舊社會三座大山的長期剝削欺壓和生命的威脅,正在頑強地進行殊死反抗的情景。作品以一種簡潔又通俗易懂的圖像,以便喚起社會大眾爭取自由的覺醒,藝術地再現了當時中國人民處在社會最底層水深火熱生活的狀況,以及不屈不饒奮斗精神意志的形態。
1946年,李樺創作《怒潮》,畫面運用中西版畫表現形式,以動感強烈的刀法刻制出正在爭取民族解放運動勇敢戰斗的群體形象。作品版畫造型技法生動,層次分明,具有強烈的視覺藝術沖擊力,謳歌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已經覺醒的中國人民組織起來,或以鐮刀、斧頭等簡易武器,或以繳獲敵人的武器,正以雷霆萬鈞之力,排山倒海之勢,迅速蕩滌舊社會黑暗統治的場面。
新中國成立后,李樺創作《征服黃河》,及時地反映了中國人民當家做主后另一種嶄新的精神面貌。畫面近處的工人,有的在齊心協力運送大型木方材料;有的在前拉后推地運送大型鋼管;有的在進行打井鉆探作業;有的在挖掘土石方,生動地描繪了吃苦耐勞的中國工人,建設新中國的精神面貌。在畫面構成上,以強烈受光的線條為主體,輔以背光的塊面結合;分為近景、中景與遠景幾部分,形成刻制的物象繁多,但錯落有致,井然有序。在版畫技法運用上,在陰刻中略有受光的表現,以及各種物象的交代處理;而在陽刻中襯托少量的灰色排線、刀痕等技巧處理,形成具有中國新興版畫獨特的民族造型藝術特色。
李樺先生身前曾經多次來信指導我學習版畫創作方法。后來當我舉辦個人畫展時,李樺先生又題寫“藝無止境,更上一層樓。楊力斌同志留念”的墨寶,鼓勵我繼續努力學習進取。幾十年來,李樺先生慈愛關懷年輕后來者的諄諄教誨與音容,一直鼓勵著我在學習書畫藝術、品鑒書畫藝術的道路上繼續進取。在全國各地深切緬懷紀念“李樺同志誕辰100周年”活動之際,謹以此文紀念我們敬仰的前輩藝術大家李樺先生。(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