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譽為“海棠香國”的四川樂山市,因地處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過渡地帶,山地居多,沿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兩岸分布,起伏連綿,西南與東北高低落差3 981米,險峻陡峭,草木叢生,人跡罕至。憑江而立的樂山大佛,自古就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吸引著海內外源源不斷的大批旅客前往觀賞。便捷的交通成為樂山走向世界、世界走進樂山的關鍵。
成綿樂鐵路客運專線在人們的企盼中拉開了施工大幕。
2010年9月16日,眉山至峨眉段(成綿樂第八標)吹響開工號角,沉睡千年的崇山峻嶺被驟然喚醒。叢林搖曳中,一隊隊人馬往來穿梭,機聲人聲此起彼伏;塔機揮手處,七尺男兒攻堅克難,巧奪天工分外妖嬈。他們就是擔任樂山境內鐵路正線17.68公里施工的中鐵五局二公司成綿樂鐵路工程樂山指揮部第二項目部(簡稱樂山二項目部)。這是一支來自湖南衡陽的施工隊伍,攜著“湘軍”的遺風,以建設者特有的豪情壯志改造著這里的山、豐富著這里的美。
兵貴神速
調兵遣將,謀篇布局,中鐵五局二公司舉全司之力迅速向樂山集結。
成綿樂客運專線作為四川重要的鐵路干線,沿線面積占到了全省12%、人口占全省30.5%、GDP占全省51.4%,將構成四川省經濟最為發達和最具活力的產業帶,建成后使沿線3 000多萬人口受益。同時,它所形成的環線旅游經濟帶,將極大地促進旅游產業。毋庸置疑,建設成綿樂客運專線意義重大。
受地形地貌影響,成綿樂沿線50%路段均為橋梁隧道,施工難度異乎尋常。更為特別的是,樂山二項目部管段的工程是成綿樂第八標段中難度最大、任務最艱巨的一段。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面對成綿樂鐵路沿線人民渴望早日坐上高鐵的期盼,樂山二項目部全體員工決心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完成建設任務,定下了月均完成產值1億元的宏偉目標。
重擔如山,壓得二項目快要窒息。
責任似命,容不得半點遲疑輕視。
抑制不住大戰前的亢奮,中鐵五局二公司總經理龍禹心急火燎地率領公司職能部門和精測隊伍一班人迅速趕赴施工現場運籌帷幄。這位曾經受到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接見和勉勵的建管主帥,每逢大戰關鍵時刻都會坐鎮指揮,因為他明白: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強將手下無弱兵。二公司副總經理兼樂山二項目部經理吳月新,在即將掀起的惡戰大戰面前,更顯示出志在必得的氣勢,他斬釘截鐵地誓言:“鐵路總是要如期開通的,這是誰也擋不住的歷史使命,與其讓別人去創造奇跡,倒不如我們咬咬牙,去開創這一歷史輝煌!”語出驚人,擲地有聲。這不僅僅是一員戰將的獨白,這更是所有沖鋒者的吶喊!
兵貴神速,僅用三天時間,二項目部就快速完成了駐地建設。七個專業化架子隊威風凜凜地擺開了決戰陣容。
整章建制、施工調查、測量放樣、征地拆遷、三通一平…… 千頭萬緒,流程像預先設置好的一樣有序快速。
進場19天,一座占地400余平方米的標準化工地試驗室率先問世。這是樂山二項目部在全線建起的第一家試驗室。2010年9月20日,成綿樂公司副總經理鮮國蒞臨試驗室檢查驗收,欣然稱贊道:“你們開了一個好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你們這個標準以后就是成綿樂鐵路試驗室的標準。”
兩天以后,又一捷報傳來,三號拌合站竣工投產,從開工到驗收投產,他們總共用了不到20天的時間,這一建設奇跡被中鐵五局指揮部和業主單位贊譽為“超深圳速度”。
進場就大干,干則必求勝。從2010年8月25日進場施工開始,二項目部就自我加壓發出了“一個月必須完成施工前期準備”的死命令,所有參戰者無不奮力搏擊。9月16日,管段內青衣江特大橋23號1#孔率先開鉆;9月25日,27座橋梁相繼開工。至此,整個項目全面開工格局基本形成,標志著樂山二項目部取得了前期階段性的重大勝利。
旌旗獵獵飄飛,戰斗愈演愈烈。
絕地反擊
樂山遠郊高家灣,壯美雄渾的大山,蒼茫而深邃。白云深處,炊煙寥寥,輕盈地縈繞在山間。據說居住在這兒的農家,因為無路可覓,祖祖輩輩還沒有人走出過大山。成綿樂高家灣特大橋將在這兒修建。
高家灣特大橋全長1.1公里,整座大橋穿行于崇山峻嶺,將給這片古老的山地帶去現代化的文明。而與之相伴的施工便道也將曲曲折折地蜿蜒到各個墩點,上至峰頂,下抵谷底,好似一條腰帶緊緊纏繞在山間。而施工這條10倍于大橋長度的便道便成為整個工程的難點。
山間機響鐵軍來。二項目部第一架子隊選址先鋒裹著一身銳氣,從山巒疊嶂的叢林之間穿行而來。莽莽叢林上山無門,下壑無路,唯一能行的就只能是尋隙前進。
在荊棘叢生中穿行,開路先鋒無法躲避堅硬樹枝的插掛和尖利荊棘的錐刺,個個身上都留下了不少傷,有的甚至是傷痕累累,時間稍長就結起一層殼,痛癢難忍。據悉,世代居住在這兒的山民尚不敢在山野上橫沖直撞,更何況不熟悉風土的外來者。
然而,勇者無畏,絕地反擊,路就在他們腳下延伸。
經過艱難選址和定點,繼而調動大批挖掘機開山鑿路,到記者發稿時,他們已經在懸崖峭壁中開辟出一條長達15公里的簡易便道,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這是一條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建設者用苦與汗澆灌的奮斗之路。
來自湖南擔任具體施工的勞務工,相當一部分人吃住在附近的農家小舍,苦與累無時不侵襲著他們,但是,他們從無怨言,因為他們明白:變成泥鰍就不怕鉆泥,成為中國中鐵人就要有鐵軍的樣子!把艱苦當成一種挑戰,苦就成為他們必須的追求!
難怪擔任勞務隊伍施工的負責人感慨萬端地坦言道:“我做了6年鐵路工程,這兒是我遇到的最辛苦的!”
辛苦不怕苦,苦盡甘自來。走過黎明,迎接他們的一定是滿天朝霞!
跨江奔襲
從高家灣槍桿林延伸出去,崇山峻嶺逐漸被一片繁華替代,成綿樂線進入到樂山市區。正在建設的青衣江特大橋,一幅幅頗具挑戰性的大紅標語把施工現場渲染得格外緊張而熱烈。這是二項目部的控制性重點工程,每一個環節與工序都緊系著整個工程的成敗。
青衣江特大橋地處樂山市蘇稽鎮和水口鎮境內,全長5 027.88米,是成綿樂全線上最為出名的五聯大跨連續梁特大橋,它將跨越樂宜高速公路、306省道、成樂高速公路引道和在建的樂雅高速公路以及青衣江航道。因工程處于樂山市區,交通繁忙,市民注目,一舉一動都關乎社會影響。尤其是青衣江航道10個水中墩,必須在2011年4月枯水季節前完成承臺和墩身施工,成為整個項目部不可撼動的硬任務,沒有誰敢絲毫懈怠。
這是二項目部面臨的硬骨頭,決戰決勝在此一舉。
項目部化繁就簡每一個方案,優化干練每一個組織和成員,整個攻堅團隊通過集中培訓、師徒結伴、“黨旗飄紅成綿樂,中鐵五局爭先鋒”主題實踐活動,顯示出了不可阻擋的戰斗氣概。100名青年突擊隊隊員在青衣江畔許下“知行合一,行勝于言;外塑形象,內強素質;決戰決勝,勇爭第一”的莊嚴誓言,高擎“青年突擊隊”大旗向陣地發起了猛攻。
項目部領導蹲點協調,職能部門下沉服務,前方后方融為一體。
陳書林,這個分管青衣江工程的項目部副經理,全天候扎身在現場,以至于在其父親病逝尚未盡到“頭七”之孝就匆匆趕回工地,家庭固然重要,但魂牽夢縈他的是青衣江現場,是那些急需處理的工作和尚待破解的施工難題。
跨入2011年,橋墩會戰進入白熱化。青衣江因匯水面寬、水流湍急、圍堰量大、上下游協調難,施工難度一再升溫。開弓沒有回頭箭。項目部加大機具人員投入,嚴防死守每一個接點,確保不出任何紕漏。3月16日,隨著18號水中墩5#樁基成功灌注,10個水中墩樁基全部完成。4月17日17時,伴隨著17號墩承臺澆鑄全部完工,青衣江特大橋水中墩全部“浮”出水面,為青衣江特大橋平穩渡汛贏得了戰機,標志著青衣江特大橋施工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勝利。
大江擋不住,浩蕩向前去。青衣江水中墩施工受到了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長進等相關領導和組織的一致好評。3月14日,樂山市委書記唐堅率領市交通局、規劃局、國土局等市屬部門在中鐵五局黨委書記馬江黔等領導的陪同下來到二項目部樂山車站、青衣江特大橋檢查指導工作,當他得知大橋水中墩通過艱苦拼搏已經成功渡過了困難期后,十分欣慰地贊揚道:“我特別喜歡中鐵五局這樣的隊伍,工程優質,干部優秀,干活實在!”
口碑是無形的碑,但她常常比有形的碑更具有價值!
梁場博弈
這是一處特殊的校場,沒有兵戎相見,卻是人物博弈。二項目部樂山制梁場,這個占地237畝、在一片山丘之中開挖建造起來的現代化制梁基地,以博大的胸懷鑄造和輸送著高速鐵路需要的一批批箱梁。這里將完成590孔梁生產。校場博弈,技在于奇,力在于速。
以山地為主的樂山,要想在市郊找到一塊上萬平方米的平地作為梁場基地幾乎不可能,這就決定了樂山梁場只能誕生在山地之中。移山造壩,人對大自然在必要時候也不得不殘酷無情。
在人與機具的輪番攻擊中,巨大的頑石泥土紛紛“退避三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建設者們就把120萬土石方一一搬出了故居,連綿起伏的山丘中一塊巨大的平壩慢慢鋪展開來。這一開挖奇跡相當于同類專業土石方隊伍一年的工程量。
但是,現實又令他們無不犯難,因為他們手中現存的就僅有一張平面圖而無施工圖紙,這對于90%從來沒有看過更談不上干過高鐵梁場施工的參建者來說,無疑困難大如天。
陳斌林,二項目部副經理兼梁場場長,攜著德陽梁場建設的成功經驗,義無反顧地擔當起了建設大任。
每天凌晨6點鐘,東方剛泛魚肚白,陳斌林就起床來到工地仔細檢查頭一天的施工情況,然后8點鐘回到辦公室開講評會,安排布置新一天工作,之后,又開始巡查各點,至深夜12點。日復一日,他用身體的嚴重透支精心地設計著每一個站臺、嚴格把握住每一道關口,有力地保障著梁場建設科學推進。
80天后,當人們還沒有完全從對梁場開挖土石方驚人速度的驚嘆中褪去時,又一次驚喜降臨在人們眼前,在原本是一片丘陵的地帶,一排排辦公區、制梁區、存梁區、生活區拔地而起,整齊劃一,文明亮麗,令人耳目一新。
2010年11月26日,梁場第一孔梁問世;2011年4月20日,梁場通過國家生產許可證檢查驗收,論證組專家的一致好評,為樂山梁場再立新功注入了動力。
梁場等于戰場,制梁就是戰斗,沖鋒號再次在梁場響起。
博弈疆場,既需要單兵過硬,更需要群策群力,因為他們所承擔的900噸、750噸和450噸三種型號、單線與雙線兩種類別的制梁,其復雜性是其他梁場單一品種生產遠不可比擬的,務求工作精確到位而沒有絲毫錯位,才能確保梁場馬到功成。梁場以組織機構到位、管理措施到位、現場管理到位和事故責任追究到位為手段,全面推進生產精細化和管理科學化成為常態。
在鐵的制度硬性推進下,柔性引導也走上前臺,通過符合人性化的宣傳,促進員工不用揚鞭自奮蹄。梁場以押韻順口的語句、言簡意賅的警示、趣味橫溢的漫畫,在車間、工作臺、道路旁設置了富有啟示性和導向性的話與畫,于無聲中產生了潛移默化效果。生動活潑的宣傳成為梁場一道靚麗的風景,激勵著廣大員工你追我趕。一位來自西昌的彝族同胞吉木日落激動地說:“中鐵五局對我們真是太好了,這里的生活、工作條件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待遇也是最高的。我們一定努力工作,保質保量按期完成任務,回報項目部領導的關懷!”
不負眾望,樂山梁場獲得了由中鐵五局成綿樂指揮部組織開展的梁場交叉檢查評比10個方面的好評。中鐵五局黨委書記兼成綿樂樂山指揮部指揮長馬江黔稱贊該梁場“堪稱成綿樂八標梁場的典范”。
異軍突起,二項目部在2010年12月25日至26日局指揮部組織開展的項目標準化管理綜合大檢查評比中榮獲第一名。進場不足7個月,二項目部已完成建安產值6.99億元,實現了月均完成產值超億元的目標。
山間機響鐵軍來,窮山惡水變新樣。意氣風發的二項目部人,在“知行合一,行勝于言”的項目精神指引下,正晝夜兼程地向著“創造世界高鐵建設奇跡”的目標沖刺!(責任編輯: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