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作為企業職工的群眾組織,是企業黨委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職工群眾利益的代表和維護者。建筑企業管理的終端是工程項目部,管理、技術人員及農民工都是從全國各地匯集到國家一個個的基礎建設現場,這給工會工作來帶了嚴峻的風險與挑戰。需要建筑企業工會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切實擔負起推進民主管理、維護職工權益、促進企業的和諧穩定、科學發展。
發揮工會職能,努力構建合諧企業
工會處在協調社會勞動關系和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的特殊位置,責任重大,特別是在建筑企業必須發揮積極作用。
構建和諧企業首先要推進企業發展。只有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穩定,才能創造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才能穩定職工隊伍,才能談得上構建和諧企業,否則都是空談。工會完全可以充分發揮形勢、任務、責任教育的先導作用,引導職工增強居危思危、危而思變、變中圖強的責任意識和自覺奉獻的勞模意識。圍繞生產經營這一中心工作,持續開展大規模、多項目、廣范圍、高難度的各種勞動競賽,充分發揮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組織職工自己動手解決生產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充分挖掘職工的自主創新潛能。
構建和諧企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企業全體員工的全面參與。企業是一個大集體,企業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重要內容。工會可根據自身的工作特點,本著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工作理念,主動尋找工作結合點,創設寬松的工作氛圍,形成協調融洽的干群關系、團結協作的同事關系,為創建和諧企業作出應有貢獻。
利用工會優勢,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的內涵,要有利于促進企業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升,有利于企業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還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與時俱進,從而有利于促進企業的改革、創新和持續發展。
在企業內幾乎所有的員工都是會員,這就是工會組織群眾性強的特點。因此,工會參與企業文化建設有利于從上到下貫徹企業精神,把企業精神和職工的工作、生活相結合,在較大范圍內普及企業文化。
企業戰略要“落地”,而企業文化要“生根”。工會工作在推廣企業文化中有很大的優勢。以中鐵一局五公司為例,首先公司工會利用職代會、新年座談會等鼓勵職工代表提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關于生產、質量、管理、培訓、住房、福利等提案和建議,使企業健康、持續、科學發展。二是公司工會每年都組織各種技術比武、崗位練兵,培育先進典型任務,來展示企業風貌,弘揚企業精神。三是利用合理化建議、廠務公開、班組建設管理等形式讓職工參與企業管理。四是開展技術培訓、職工夜校、竇鐵成業校、勞模事跡巡講、征文比賽等,讓企業管理理念滲透并體現在職工行為中,將中鐵一局“誠信創新、永爭一流”企業精神和“追求卓越是我們的人生品格”企業核心價值觀自然而然地熔鑄在企業制度之中,成為職工所思、所想、所行。
強化工會作用,提高職工綜合素質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員工,而員工也有提高個人素質、渴望自身發展的強烈需求,這就要求建筑企業工會努力創建學習型企業,為企業發展提供可靠保證。
首先,以“創建學習型組織、爭當知識型員工”活動為主線,千方百計為提高職工素質搭建學習平臺。引導職工樹立新的學習理念和思想,建立長期有效的學習機制,營造學習氛圍,調動職工學習積極性。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配合行政采取自培、委培和技能大賽等多種形式,積極做好人才儲備工作。同時,積極選派思想覺悟高,有發展潛力的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參加集團公司及上級業務部門舉辦的各種培訓來提高自身素質。其次,實行職工隊伍動態管理,挖掘職工潛力,通過競爭上崗給廣大職工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做到人盡其才,為企業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同時,加強各項目部的人才交流,使企業人力資源盤活起來。最后,加強職工思想教育,把情感融入到管理之中,讓廣大職工把心勁與企業發展的全局緊密聯系起來,使職工隊伍素質增強,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和創造力都能更好適應發展需要,推進企業科學發展。
體現工會價值,組織開展勞動競賽
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可為在發展生產力中起主導作用的勞動者提供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機會和舞臺。同時,通過勞動競賽,在廣大職工群眾中掀起比、學、趕、幫、超的熱潮,使很多先進的生產技術、勞動技能和管理經驗在勞動競賽中得到推廣,為更多的人所借鑒、掌握,變先進生產者的水平為普遍的水平,從而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使整個企業生產水平實現飛躍。
以中鐵一局五公司向莆5標項目部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為例,他們在向莆鐵路高蓋山隧道施工中,通過競賽不斷推廣新工藝、新工法,解決施工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為:在勞動競賽中不斷完善考核辦法,在施工中開展技能比武,提高班組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為施工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隧道月開挖進尺從180米提高到277米,是開展競賽前的154%。達到了高蓋山隧道安全順利開挖至交匯點的目的,比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提前15天,得到了業主的獎勵。通過勞動競賽不但施工生產有了大幅提高也徹底解決了一直困擾隧道施工的通風、排水、運輸等問題,對施工成本也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
因此,在施工企業開展勞動競賽需要工會組織牽頭,勞動競賽目的要明確,方案要詳細,要讓勞動者在短時間能看到完成任務和獲得獎金或榮譽的可能性,這樣才能激起參賽者的勞動積極性,才能達到競賽的目標。在考核上,獎勵手段要靈活多樣。獎勵要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心理需求,給予形式多樣的獎勵。在表彰獎勵方式上,要大張旗鼓,廣泛宣傳,使每一次表彰都有不同的宣傳和紀念意義。在獎勵的額度上,也要根據對施工生產作出的貢獻大小,對作出特殊貢獻的要給予重獎,激發他們對企業發展作貢獻的積極性。
轉變工作作風,落實承諾服務職工
職工群眾是推進企業發展的力量源泉。沒有廣大職工的參與和支持,企業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而在老國企中,“人口多、底子薄”的矛盾比較突出,困難家庭和弱勢群體相對集中。這就需要工會工作人員轉變工作作風,把服務職工群眾作為一項重點工作。
“三不讓”承諾活動,職工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動員,職工們發揚團結友愛的光榮傳統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精神,是推進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例如,中鐵一局五公司是一家有近60年歷史的大型建筑施工企業,職工達5 000余人,在困難時期息工近2 000人,離、退休職工及職工家屬3萬余人。工會四年來共籌措“三不讓” 承諾專項資金163.23萬元,共救助困難職工1 092人次。工會通過修訂使工作程序,將困難職工由原來的年度救助改為季度救助與不定期意外救助相結合;這樣一來,使救助更加規范,覆蓋面更廣,力度更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鐵一局五公司堅持提高息工待崗職工工作技能,從根本上幫助困難職工走出困境。工會組織根據不同時期現場急需的包括開挖、電工、測量、試驗、鋼筋工、廠內車輛駕駛以及合同管理等工種,舉辦職工轉崗培訓班34期(次),培訓1 355人/次,其中1 126人實現了再上崗。
實踐證明,“三不讓”承諾活動成為企業凝心聚力的“民心工程”,為維護內部穩定、建設和諧企業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緩解了企業內部矛盾,為企業發展創造了穩定、和諧的內部環境。
增強工會聚力,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
管理心理學告訴我們: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除了依賴個體認知、動機、態度、能力、個體因素、領導、團體與組織行為之外,職工的心理衛生與保健也是一個重要的條件。人的智力和體力的發揮,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為前提條件。所以,創造有利于職工身心健康的工作與心理環境,是企業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工會應該以增強企業凝聚力和職工團隊精神為出發點,大力普及多層次的、職工喜聞樂見的企業文化體育活動,讓職工群眾都來唱主角,使每一個職工都能享受到快樂的每一天,全面提升職工精神文化素質。
建筑企業的員工一般都在外地工作,遠離妻兒老小,工作之余難免有思鄉、孤寂的情緒,工會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營造和諧的企業人際關系,促進職工的身心健康。例如:舉辦女子健身操、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拔河比賽等職工運動會,既鍛煉了身體、活躍了情緒、緩解了職工的工作壓力,又加強了相互間的交流和友誼,促進了身心的和諧發展。又如:舉辦職工藝術節、組織卡拉OK比賽、慶“三八”、迎新年聯歡會等,為職工搭建展示個人才藝的平臺,促進了職工基本素質和修養的提高。
工會除了組織職工參加企業內各種活動外,還可積極參與地方和系統內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因為越是大型活動越能團結人、教育人、凝聚人,形成和諧團隊。企業領導不僅需要在資金上、時間上給予極大的支持,而且還應積極參加群眾活動,帶動職工廣泛參與,融于廣大職工之中。
建筑企業工會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和諧凝聚人心,和諧促進發展,奏響企業和諧旋律,企業發展就能高歌猛進,企業職工就能團結和睦、幸福安康。(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