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到豐臺區豐臺街道,夏日炎炎,不寬的街道綠樹成蔭,一片寧靜溫馨。這里是北京典型的老城區、重點街道,位于北京市三、四環路之間,轄區面積9.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4萬人,流動人口3.7萬人,系豐臺區委、區政府所在地。“機關單位多、部隊大院多、老舊小區多是這里的特色”,豐臺街道辦事處張莉主任向記者這樣介紹,由此帶來的管理難度可想而知,居民要求標準高而城市環境整治易反復。為此,豐臺街道以精細管理、美化市容為契機,積極探索傳統街道區域環境管理新模式,從“路面”向“立面”延伸管控范圍,創建了城市管理網格全覆蓋、大街“五位一體”實名制內循環管理模式,并從破解難題入手建隊伍,加大了市民參與宜居城市建設力度,提升了居民對環境的滿意度,全力實現路面潔化、立面亮化、網絡立化、管理序化的精細化管理目標。
一、出標準,建立完善固化一套城市管理長效機制
通過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不斷強化城市管理基礎工作。一是堅持領導包片保全面。成立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以城區派出所、交通支隊、工商所、衛生監督所、環衛所、城管分隊、街道相關科室及24個社區為成員單位。據張主任介紹,豐臺街道分為五大片,實行街道領導和城管分隊領導包片,科長包社區的制度。這個制度有利于確保城市環境問題全發現、責任全理清、工作全落實、難題全納入和環境全規劃。二是堅持聯席聯動制度。每月召開一次領導小組聯席會,重點問題進行會商、通報、協商解決;并建立街區聯動機制,成立由城管分隊、綜治辦、工商所、衛生監督所、派出所、城管科參與的聯勤聯動執法,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并結合城市治安崗亭建設,監督服務方便,逐步實現街區社會化管理。三是制定完善了《豐臺街道城市環境精細管理美化市容工作職責標準》,這個標準進一步理清了街道、職能部門、地區單位、社區4個層面的職責,明確了各項工作標準、工作流程與考核目標;建立了街區商戶網絡信息服務平臺,從市容環境、宣傳廣告、施工管理、突發事件和社區秩序五個方面,實現街、區、社區工作的考核、監督全覆蓋。
二、滅死角,實現區、街、社區網絡管理全覆蓋
在豐臺區街道辦公大樓的五樓有一間小小的指揮平臺,幾臺電腦就組成一個空間。這就是豐臺街道自己的街道0A辦公平臺,依托豐臺區城市監督指揮中心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統平臺,豐臺街道把24個社區劃分為24個網格,由社區網格監督員,按統一的事部件分類和通訊設備,通過上傳信息,對環境問題進行反饋,街道接件后統籌安排,實施現場處置。這個系統很好解決了監督無法進社區的難點問題。對于不屬于街道范圍解決的城市管理疑難問題,再由區網格監督員協助街道、社區,將存在問題通過“城管通”進行反饋,力求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疑難問題依托相關部門共同破解。豐臺區創新的網絡管理全覆蓋,實現了道路和社區兩個單元,“區—街—社區”三級管理。
三、落責任,五支隊伍“五位一體”實現管理內循環無縫隙
豐臺街道是老城區,轄區老舊小區多,環境衛生基礎設施薄弱,單純依靠區專業環衛作業隊伍不能滿足環境治理的需要,屬地管理的市民勸導隊(志愿者隊伍)、環境衛生保潔隊、小廣告清理隊、愛國衛生檢查隊、綠化美化隊這5支專業隊伍就成為了豐臺街道環境精細管理的骨干力量。據張主任介紹,這5支隊伍的主要成員是城市協管人員,由街道統一管理統一配裝,按照環境秩序專業化和環境管理精細化效果,結合街道實際需要,達到區域管理內循環無縫隙。
除了5支隊伍外,豐臺區還實行了“五位一體”的動態管控,責任到人。通過對轄區重點大街兩側商戶和單位,逐門逐店建立電子動態管理臺賬,實行五位一體實名制管理模式,即:在電子動態管理臺賬中,實現由房屋產權人、店鋪經營法人、城管分隊執法負責人、街道牽頭負責人及社區負責人5人署名,從“門前三包”、門店廣告牌匾入手,與產權單位、經營法人簽訂城市精細化管理責任書,提高其自覺參與、維護環境的意識,并進一步延伸到地區的安全、維穩等各項工作。實現了重點街區一街一管,城管隊員實名制管理街區,并配備相應的城管協管員、城市清理員、交通協管員,組成工作小組,管理落到了實處。
四、提水平,以民為本提升居民對環境管理評價的滿意度
在豐臺區,有一張城市管理的名片,那就是“市民勸導隊”。2007年,由豐臺街道永善社區黨委發起,以黨員志愿者為骨干、社區居民為主體,利用人熟、地熟的優勢,協助城管對環境衛生臟亂、違章停車、擺攤設點、店外經營、非法燒烤等行為進行善意的提醒和規勸,成為城管、交通等執法部門的得力“助手”。永善社區市民勸導隊成立4年以來,獲得了“北京奧運會先進集體”、“全國志愿者先進集體”等國家級榮譽稱號。勸導隊隊員也從當初的80多人發展到今天的180人,如今,豐臺街道已成立了市民勸導總隊,24個社區都組建了市民勸導分隊。“市民勸導隊”不僅解決了城管交通執法難題,更是社區自治管理和居民主動參與城市管理的有益探索。
在張主任心里,精細化管理的目標不僅僅是促進環境優化,更是以民為本,為民服務。2011年上半年,豐臺區開展了3個百日環境整治,結合消防、公安的專項行動,有效地凈化了地區環境秩序,打擊了街面無照游商、非法運營、散發小廣告、店外經營、非法建設等違規違法行為。隨著無照市場和零散菜販的減少,當地居民買菜難的問題就會日益突顯,但是在豐臺街道這樣的管理難題不再是問題。豐臺街道征得社區居民意見后,與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聯手,先后在10個社區建立了“社區便民菜點”,這些門面大小不一的菜點,一般設在社區內,營業時間從早上7點到晚上9點,豐臺街道不收取任何費用,只是監督菜價不能高于大超市。現在這10家菜店平均每天能銷售8000多斤菜,受到社區居民的普遍歡迎,經營企業也取得較好效益,環境秩序得到明顯改善,真是精細管理的成功“三贏”。
每月的最后一周周五是豐臺街道的“環境衛生清潔日”,這一天,街道領導、科室人員、社區志愿者、黨員、干部、居民都走上街道,用自己的雙手,積極參與環境衛生清潔活動,這個“清潔日”將會持續下去,張主任說,要鼓勵更多人走出單位,走出家門,真正實現城市管理的全民參與和環境衛生保潔的全面覆蓋。
下一步,豐臺街道將在創精品大街上下功夫,年內確定的四條景觀大街,通過聘請專業公司進行設計,重點以景觀規劃為先導,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實現“一街一品,一街一特色”。擬定一條服務型大街、一條文化大街、兩條商業型大街,以點帶面,全面提升區域環境建設檔次。
(責任編輯:黃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