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各莊村位于北京市朝陽區黑莊戶鄉的西南部,距主城區地理位置較遠,一條馬路之隔可達東部的通州區,是北京市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雖然說是村,可是記者來到這里已看不到農業用地,據村黨支部書記王書英介紹,隨著城市化進程,郎各莊村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土地租賃,由此也帶來了大量流動人口,全村共5846人,其中流動人口有4600人左右,本地人口與流動人口的比例近1∶4,其管理與環境整治難度可想而知。王書英書記對“精細管理,美化市容”的工作認識很樸實也很實在,她告訴記者,這并不是簡單的提升郎各莊村的衛生環境,更重要的是通過該項工作的開展,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為郎各莊村的各項工作推行精細化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郎各莊村環境的改造和整治工作,實現了三個目標:一是農村衛生環境改善,二是農民生活設施改善,三是村民自我管理意識增強。使村容村貌的整治工作真正成為暖人心、穩民情、利民生的民心工程。
正是由于這樣的認識高度,郎各莊村為確保環境整治工作順利進行,成立了由黑莊戶鄉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統籌、指導和協調。郎各莊村針對村莊的環境治理工作成立現場指揮部,內設辦公室、內務工作小組、外場協調小組及工程管理小組等,在第一線落實、推進各項具體工作。在建設過程中,市、區領導經常與鄉村領導到一線調研,召開現場辦公會協調解決問題,領導高度重視,政策大力扶持是做好環境工作的前提,近年來,市、區、鄉三級領導對郎各莊村投入了巨大的心血,高度重視郎各莊村的環境建設和人文素質的培養,通過給政策、給項目、給資金,讓郎各莊村舊貌換新顏。新農村建設政策、村莊社區化管理等項目的實施,為郎各莊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創新管理功能模塊化
通過村莊環境整治工作精細化管理的探索和實施,郎各莊村各項工作達到了日常管理到位、責任到位、監督到位的“三到位”,達到了管理功能模塊化,責任落實網格化,群眾監督常態化,管理成果長效化的“四化”效果。
第一,管理功能模塊化。針對全村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采取模塊化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將全村各項工作分為十個模塊,分別為人口管理、經濟管理、環境建設、社會治安、應急保衛、社會保障、便民服務、黨建宣傳、安全生產、群眾文化等工作管理模塊,十個模塊包含全村各項工作,如環境模塊包括門前三包、日常保潔、垃圾分類、綠化美化、新增建筑、暴露垃圾等基礎工作;經濟管理包括村域企業管理、村級經濟建設等基本內容;社會治安包括流動人口管理、社區化治安管理等基本工作。可以說,模塊化管理,將全村的大事小情全部進行涵蓋,使村級工作科學有序,可以合理地對當前和今后工作進行統籌和安排,形成了工作之間無漏洞,問題之間無縫隙的閉環工作模式。同時,在采取管理模塊化的同時,還達到了條塊結合,信息共享,精細管理,科學決策的目的。對各個管理模塊的基礎數據進行有效關聯并分類匯總,將會得到科學準確的工作數據,為村級開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如將流動人口基礎數據與日常保潔員數據相互關聯,可根據流動人口數量及時調整保潔員數量,配備充足保潔工具,合理解決日常保潔中的基本問題;如將人口管理模塊基礎數據與經濟管理基礎數據進行關聯,可根據人口管理模塊中村民性別、年齡、學歷、就業情況等信息與經濟管理中企業管理模塊中的用人需求等信息相互關聯,為企業開展用工招聘,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為百姓提供工作崗位提供可靠依據。看似相互獨立的模塊,通過適當的關聯,為村級的建設與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基礎的保障,從而使村級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便民化、綜合化。
第二,責任落實網格化。如果說模塊化是將各項工作任務明確、范圍明確、措施明確的話,那么網格化為模塊化管理提供更為充分的人員責任保障,同時也為村級建設的人員安排、定崗定責提供了更為科學的劃分方式,為責任落實提供了更為準確的標準。“網格化”并非只是單純的“分片包干”,而是以“網格”的形式來做到職能的主動履行和責任的自覺落實。將郎各莊村按人、戶、地、房劃分基礎網格,針對每一個網格配備三名工作人員,即“一格三員”,指導員一名、監督員一名、協管員一名,通過“一格三員”,將人、地、事、物、組織等基礎信息全部納入網格,并以網格為標準,結合模塊管理,確定工作職責、工作任務、工作標準,保證工作責任的順利落實與公正、公開、公平,也使每一項工作的責任具體落實到了人,提高了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既保證了工作的效果也保證了工作的長效性。
第三,工作監督多元化。村級管理的初衷和最終目的就是服務百姓,讓百姓在科學管理之中得到實惠,讓惠民的措施在科學管理之中得到充分體現。作為百姓不僅僅是村級建設的受惠者,更是村級管理建設中的參與者、監督者和實踐者。村兩委運用各種手段、激勵模式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提高百姓對村級建設的參與度。同時,加大工作的監督力度,工作除各網格的督察員監督外,還設立投訴舉報電話、電子郵箱,運用科學、有效、綜合的方式,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將工作人員的職責、任務、標準、獎懲等全部進行公示,讓百姓真正能夠心里清、心里明、工作看得見、評價說得出、意見能解決、建議能采納、參與能主動、監督能積極。群眾真正樹立起了“郎各莊是我家,建設依靠你我他”的主人翁思想意識,達到了群眾參與,監督落實,齊抓共管,監督到位的良好效果。
二、村莊社區化管理出亮點
村莊環境整治、日常保潔與社會治安工作在郎各莊村通過社區化管理已形成了工作亮點。
一是環境整治規范統一。針對村民門前的堆物堆料,進行統一清理,堅決拆除私搭亂建。村里有監督員定期監督,按照村規民約規定,村委會給予每月每戶100元標準獎勵,促使村民自愿保持門前街道暢通。對村里各綠地和門店牌匾進行統一規范,在主街兩側、街心公園、健身廣場、停車場周邊進行綠化美化,達到街道整潔、街邊綠化的效果,村莊處處綠意盎然,處處生機無限。對村外村內全部商業門店,采取村委會、企業各出資一半的形式統一制作牌匾,牌匾統一高度、統一字體,撤除燈箱占道等問題,做到一店一牌,達到了街道、胡同兩側整齊劃一效果。
二是強化社區民警的核心位置,經鄉黨委研究決定社區民警任村黨支部成員,主管村級綜治工作,確立社區民警在社區化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確保優勢互補、專群結合、形成合力、完善管理。郎各莊村社會治安有三站兩室:巡防站、流管站、警務站、民調室、監控室,并按要求集中辦公,做到定制度、定崗位、定責任和定人員。并通過廣播、宣傳欄、發放一封信等形式,加強對村民及流動人口社區化管理的宣傳;通過積極開展業務培訓和軍事訓練,提高本村社區化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
三是流動人口的社區化管理。郎各莊村共有三個進出口,所有流動人口都要持出入證才能進村,這張出入證由村委會免費發放。現在郎各莊村所有出租房的信息都在村委會辦公樓外的信息公開屏上滾動播放,村委會為村民和流動人口搭建平臺,不收取任何費用。由于流動人口的增多,車輛停放成為難題。為解決村內車輛亂停亂放問題,防止機動車被盜、被砸,減少可防性案件,郎各莊村在村外新建一處容納近500輛車的停車場,所有流動人口車輛統一規定在此停入,并安排專人看管,解決了消防、救護車通行問題,消除了安全隱患。村內主要大街設有消防栓,達到街街都有消防設施,戶戶都能及時救災的效果,為保護百姓生命安全打造了一條平安、和諧的生命線。
四是日常保潔社區管理專業化。郎各莊村道路、綠地日常保潔落實“七定”制度,目前現有50名保潔員,按照面積劃分責任區,即定人、定時、定車、定責、定崗、定點位、定制度,確保了村內外所有道路、胡同、綠地都有專人管理。另外,逐步推廣了垃圾分類工作,實行上門收垃圾,按照每20戶配備一名垃圾收集員的標準,進行統一收集,達到垃圾減量效果。
三、文化宣傳凝聚力量
郎各莊村成立了由村委會委員、村民代表、黨員代表、群眾代表、流動人口代表組成的巡查監督小組,公布舉報電話,進行不定期巡查,對社區化管理、精細化管理、垃圾分類、保潔工作等進行檢查和監督并適時公布檢查結果,增加群眾參與度,確保長效機制的建立。如何增加群眾參與面,突出群眾的主人翁地位,讓“紅袖標”飄起來,讓群眾動起來,郎各莊村在文化宣傳上下功夫,凝聚力量,構建和諧。
充分利用廣播、宣傳欄、一封信、入戶走訪進行廣泛宣傳,大力普及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關注、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以文化大院、村民活動中心為依托,帶動周圍百姓參與,營造和諧氛圍。通過舞蹈健身協會、空竹協會、詩書畫協會等民間團體,達到“村集體搭臺,文體唱戲,百姓受益”的效果,從而帶動百姓積極參加文體活動,營造鄉村文明的氛圍。通過益民書屋、閱報欄等媒介,增加全民學習的動力。在營造和諧文化氛圍的工作中并不將文化建設孤立的執行,將文化建設與建黨九十周年、全國文明城區創建、精細化管理、垃圾分類、社區化管理等活動相融合,達到了在文化中推進活動,在活動中彰顯文化的效果。
(責任編輯:黃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