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屋頂綠化擴大城市綠色空間和綠色面積,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1]。實踐證明,大面積推廣城市屋頂綠化,對緩解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日趨突出的生態惡化、土地存量驟減、“熱島效應”等問題,無疑是一種現實而有效的應對之策。
一、加快發展屋頂綠化的重要意義和政策困境
(一)發展屋頂綠化的重要意義
屋頂綠化是指在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城圍、橋梁(立交橋)等的屋頂、露臺或天臺上進行綠化、種植樹木花卉的統稱[2]。屋頂綠化因其不占用地面資源、易養護、成本低等特點,完全可以取得與地面綠化同等的比較優勢。對城市建筑進行屋頂綠化,可以在緩解“熱島效應”、調節小氣候、增加生態景觀、節省綠化用地、開拓城市空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經科學規劃、精細管理、穩步推進的屋頂綠化,能夠產生可觀的環境、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我國屋頂綠化加速發展的政策困境
屋頂綠化是一項方興未艾的事業,在我國大多數城市有著潛在的巨大市場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據估計,一座城市的屋頂面積總和約為居住區的1/5,面積十分可觀。但對多數城市來說,屋頂綠化至今仍是一片有待開墾的處女地[3]。要讓這項事業迅速發展起來,當務之急是必須抓緊落實法制、資金、人才等方面的相關政策,努力消解開展城市屋頂綠化面臨的“瓶頸”問題。
1.政策供給不足,法制支撐蒼白
世界上的一些屋頂綠化發達國家,早就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這項事業良性發展的政策支持機制。如德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制定對屋頂綠化業主進行稅收減免的政策,還通過建筑法、自然保護法、環境影響評估法、土地利用法等聯邦法直接影響屋頂綠化政策;日本東京規定,凡是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積超過1000m2,屋頂必有20%為綠色植物覆蓋,否則要被罰款[4]。近年來,我國的一些城市,如北京、深圳等,盡管陸續出臺了一些有關推進屋頂綠化工作的文件、辦法和措施,但總體上剛性不夠強,政策供給明顯不足,尤其是與績效考核、獎勵等我國政府的主要政策資源相對隔離,因此,屋頂綠化在我國始終難以快速開展起來,一直處于可搞可不搞、半搞半不搞以及搞好與搞壞、搞多與搞少沒區別的自發隨意狀態,市場混亂無序,建筑單位、施工方以及與業主的職責邊界模糊,缺乏法律界定,影響了多方面的積極性,制約了屋頂綠化的發展進程。
2.規劃較滯后,規范不到位
國際上關于屋頂綠化的一貫做法是,進一步前移屋頂綠化設計,在建筑設計時同步考慮屋頂綠化設計,這不僅增加了工作的主動性,更增大了屋頂綠化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度。大面積的屋頂綠化通過精心規劃設計,不但可以確保房屋結構的安全和抗震能力,給水、排水、衛生、防雷等諸多因素也可綜合考慮,而且可以設計出豐富多彩的園林[5]。我國的屋頂綠化規劃相對滯后,既缺乏城市的整體規劃,沒有對可供綠化的屋頂存量進行全面摸底;在個體的建筑設計中也未事先考慮屋頂綠化設計的因素,沒有進行設計結構和承載能力核算,易產生屋頂綠化與建筑構造“兩張皮”、技術難度大、安全有隱患、長效管理不落實等問題,屋頂綠化建設的質量也難以得到充分的保證。
此外,在遠離地面的屋頂進行綠化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技術活”,對屋頂綠化的規劃設計、植物選擇、工程施工以及后期養護等都有較高的要求。但我國目前的屋頂綠化實踐中,還缺少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技術上缺少權威的理論參數,因此屋頂綠化行業尚存在施工單位盲目操作、工程技術不統一、施工標準不固定、施工企業技術水平良莠不齊等現象。
3.資金和專業人員未能得到有效落實
無論為開展屋頂綠化的老房改造,還是后期的綠化管養,城市屋頂綠化需要充足的資金保障。目前,我國城市屋頂綠化的資金渠道還較單一,基本是以政府投入為主,但相對屋頂綠化的廣闊市場無異于杯水車薪。這一方面固然受到各地財稅收入的制約,同時也與我國的政府投入體制有關。我國的公共財政是“投入跟著預算走,預算跟著規劃走”,由于相關規劃的滯后,政府投入也因之無據可依。再者,由于缺乏相應的政策激勵,社會對屋頂綠化的市場前景認識不足,因此,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也未能充分激發起來。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大部分城市并未建立專門的屋頂綠化實施機構,日常監管人員得不到落實。此外,我國的農林院校還未建立專門的屋頂綠化院(系)和專業,人才培養有“斷層”,實際從事屋頂綠化的人員大多為“半路出家”,專業水準也因此大打折扣。同時,我國的屋頂綠化專業人才資質認定體制也未建立起來,關于屋頂綠化的一系列的專項研究工作比較滯后。
4.缺少社會認同和廣泛參與
城市屋頂綠化是一項造福全體市民的生態工程,理應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和參與。但長期以來,我國公眾的綠化意識不高已是不爭的事實,對屋頂綠化的認同度更是偏低。他們對屋頂綠化的效益預期、安全是否可靠以及技術是否過關等,普遍認識不足,有些業主甚至認為屋頂綠化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往往對屋頂綠化懷有較大的抵觸情緒。由是觀之,吸引廣泛的社會參與,是促進屋頂綠化事業良性發展的一項艱巨任務。
二、加快我國城市屋頂綠化發展的現實進路
當前,我國屋頂綠化加速發展既面臨資金、人才等實際困難,也具備建筑硬件不斷改善、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以及對建設宜居城市的訴求日益高漲等有利條件。各地如能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條件,因勢利導,必將迎來一個我國屋頂綠化的高速發展期。
(一)抓緊編制政府層面的長遠規劃,強化宏觀指導
目前,除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少數城市對屋頂綠化有較為明確的行政要求和激勵政策外,不少地方的屋頂綠化工作基本處于自發狀態,在發展方向、工程標準及技術實施等方面都亟須規范。甚至還有一些城市對屋頂綠化工作仍處于“集體無意識”狀態,至今尚未全面啟動。因此,建立國家層面的屋頂綠化長遠規劃迫在眉睫。要通過規劃的實施,對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推行屋頂綠化的基本目標、指導方針、主要舉措、實施主體、具體要求等內容作出詳細規定,強化宏觀指導,加大對地方的政策支持和技術扶持力度;同時出臺剛性的法規制度,從法律層面強化職責履行,為去除職責交叉、責任不落實等體制性障礙提供支撐。各地也要結合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的出臺,立足本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屋頂綠化地方規劃以及相應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如《屋頂綠化技術規程》、《屋頂綠化技術導則》等,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開展全國性的試點,分類實施,逐步推廣
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在全國全面推廣城市屋頂綠化的資金、技術等條件都已具備。針對我國不同地方的氣候特點和發展狀況,可確立先期試點、分類實施、逐步推廣的城市屋頂綠化發展模式。試點對象的確定要兼顧差異性和層次性,既要包括北京、上海等已先行一步的大城市,也要兼及中小城市;既要包括杭州、深圳等沿海發達城市,也要顧及相對落后城市,初步建成大、中、小城市以及發達、欠發達城市共同發展的格局,力爭通過幾年的試點,取得城市屋頂綠化工作的實質性進展。
(三)進行城市屋頂的全面摸底,建立目標責任落實機制和獎懲激勵機制
各城市要抓緊落實專業機構和人員,對本區域內當前及未來可實施綠化的建筑屋頂進行一次全面摸底,從地段、樓層、面積、責任主體以及建筑性質、材質等方面建立起準確翔實的數據庫。然后分區域落實給相關責任部門,明確實施屋頂綠化的工程要求和年度目標,并將各部門屋頂綠化實施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切實可行的獎懲激勵機制,實現從“鼓勵綠化”到“強制綠化”的轉變,有計劃、有重點、有層次地推進屋頂綠化工作。
(四)多方開拓發展屋頂綠化的資金保障渠道
資金保障是制約不少城市屋頂綠化工作進度和規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當前情況下,可逐步建立“公共財政撥一點,建筑業主掏一點,成績顯著獎一點”的“三個一點”資金保障模式,年初將屋頂綠化工程和管理項目資金納入政府預算,實行市、區等層級財政配套撥付,同時,調動建筑業主投資屋頂綠化的積極性,年終對成績突出的部門、業主及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五)組建專門的管理機構,建設一支屋頂綠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首先,要建立比較高位的屋頂綠化工作領導小組,由負責實施屋頂綠化的相關部門、機構和單位擔任成員單位,進一步理順權屬關系,統籌屋頂綠化方面的政策制定、標準編制和管理落實等方面的工作,加強資金管理,鼓勵社會投入,全面構建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受益的屋頂綠化發展模式。
其次,屋頂綠化是一項牽涉多個部門、涵蓋多個學科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園藝設計到花木選擇、土層配置到后期管理等,都需要專業的技術人才。同時,也需要善管理、會協調的管理人才。因此,要立足屋頂綠化的長期發展,抓緊建立屋頂綠化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屋頂綠化專業規劃師隊伍、兼擅建筑藝術和園林藝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和管理人才隊伍。通過人才梯隊建設,為屋頂綠化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建立立體化、門類全的研究體系,組建行業協會,促進業內交流
在推進城市屋頂綠化中,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科研資源,加大對屋頂綠化技術難題的科研攻關力度,建立包括科研院所、林業院校或非林業院校在內的屋頂綠化研究體系,全面覆蓋建筑荷載、防滲漏、植物配置、基質選型、種植模式等方面,加快科研成果向應用的轉化,同時加強對施工隊伍的專業培訓,有計劃、有重點地扶持一批有信譽、有基礎的施工企業,逐步發揮這些企業的市場引領和技術導向作用。隨著屋頂綠化的快速發展,條件成熟時可建立全國性的屋頂綠化協(學)會,定期開展業務交流,鞏固階段性的科研成果。
(七)擴大社會宣傳,吸引社會參與
形式豐富、富有成效的宣傳是加快城市屋頂綠化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要借助媒體、廣告、公益活動以及社區櫥窗、墻報等形式開展屋頂綠化的宣傳,努力延伸宣傳半徑,擴大知識普及受眾面,當前要重點加強對屋頂綠化基本常識、相關標準法規以及實施效益等方面的宣傳,以圖文并茂的案例消除人們心中尚存的顧慮,壯大城市屋頂綠化的參與隊伍,為全面推廣城市屋頂綠化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贏得更廣泛的社會認同和支持。
參考文獻
[1] 任,杜忠,陶玲,等.屋頂綠化策略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7(3):76-80.
[2] 黃茶英,潘維數,羅金飛.杭州屋頂綠化的植物種類與形式調查研究[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4):91-96.
[3] 郭運青,唐樹梅,許先升,等.論屋頂綠化在中國的推廣和普及[J].熱帶農業科學,2008(6):55-59.
[4] 趙曉英,胡希軍,馬永俊,等.屋頂綠化的優點及國外政策借鑒[J].北方園藝,2008(2):109-112.
[5] 陳輝,任,杜忠.屋頂綠化的功能及國內外發展狀況[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7(2):162-165.
(責任編輯:文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