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務預算是重要而有效的內部控制手段,將有效協調和優化財務資源配置,對銀行業務規劃、協調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預算 編制 控制 考評
預算管理作為現代銀行管理機制之一,具有機制性、戰略性、全員性等一系列其他管理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特征,建立與完善現代銀行制度,就必須建立科學化的預算管理體系。預算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將預算作為一種意識,內置于銀行所有行為活動之中,使之成為“沉默的銀行憲法”。
預算管理是對未來經營活動所需的財務資源進行預測并實施控制、考評的行為,是一項全方位、全過程和全員工參加的工作,具有全面控制和約束力,它不僅僅只是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它是一項系統工程:以對市場的科學預測為前提,總行的戰略目標為中心,綜合考慮日常發生的成本、費用、稅金等方面因素,反映銀行在一定期間內所應實現的戰略目標和完成的任務,然后進一步分解落實到各層次和各責任人中,并借以來實現未來期間的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一個計劃、控制和考核系統。
銀行是經營貨幣信用業務的特殊企業,利潤最大化是銀行的最終目標。因此銀行的預算編制是以目標利潤為核心。總行根據下年度的總體經營目標,將目標利潤量化為計劃財務指標,如存貸款規模、考核利潤、存貸比、開門費用總額、營銷費率、績效費率等;分行則對總行下達的總體計劃指標加以細化和分解,并依次下達到業務團隊,作為業務團隊的具體任務目標和年度任務。預算的具體過程由編制、控制和考評三方面組成。
一、預算編制
預算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預算編制,編制過程中最主要的前置工作就是如何確定預算目標。預算目標的確定和分解是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起點,是預算機制發揮作用的關鍵。目標科學合理,將有利于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推進,有利于日常管理有序和協調,有利于戰略意圖的最終落實;反之,不好的目標會使預算管理效率與效益大打折扣,使銀行日常管理工作處于無序的境地。筆者認為,預算目標應是銀行目標或戰略意圖的體現。按照現代銀行制度的要求,任何預算目標的確定,從根本上說都是股東、董事會、管理層等利益相互協調的過程,它既符合財務分層管理思想,同時又體現現代銀行制度下的決策、執行與監督三分立的原則。
編制預算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以基期的實際開支數為基礎,結合預算期內可能影響的因素,確定預算期應增減的數額。這種預算編制方法雖然簡便易行,但存在著受基期預算束縛的缺點,而且基期預算執行的結果中已含有不合理因素,故以按基期編制的預算不能很好地節約成本開支。
為克服基期預算的缺陷,可采用“零基預算”編制預算。零基預算不同于增量預算,其基本原理是: 對于任何一個預算計劃期,任何一種費用的開支數,不是從原有的基礎出發,即根本不考慮基期的費用開支水平,而是一切以零為起點,從根本上來考慮各個費用項目的必要性及其開支規模。
在預算編制的程序上,由總行財會部代表預算管理委員會于每年的第四季度發起預算,先是自上而下布置,再自下而上上報反饋,通過多輪的來回,最后結合二者確認。一般來說分行的財務預算是對總行預算的細化,而非簡單的分解;同時,分行的預算必須要對總行的預算負責。
二、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作為一種程序控制手段,是以預算管理決策權限的的劃分和授權控制、預算組織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預算審核、預算監控與內部審計等來全面落實控制事宜。預算控制制度主要包括預算編制控制制度、預算執行控制制度和預算考評控制制度,由此來實現預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預算控制職能。
首先,預算控制制度通過預算編制的制度控制,明確不同責任主體在預算編制過程中的責任,明確這種責任的目標形成、表現形式以及審核程序和方法等,從而使預算目標得以落實和細化。其次,預算控制通過一系列相應的制度,來強調和實現執行過程中的控制。重點包括:(1) 建立預算管理組織機構。預算管理組織機構是預算控制的基礎和保證。總行已成立相應的預算管理決策機構( 預算管理委員會),由總行行領導擔任領導,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為成員, 建立“全員參與”的預算管理制度。通過建立預算管理組織機構明確各層級行責任。在責任范圍內,各層級行既有權利、又有義務完成總行和本行的整體利益目標。這種激勵與約束的制度控制可以極大地降低預算控制成本。(2)建立定期預算執行報告制度。總、分行財會部根據會計報表、統計信息報告、成本核算及預算限額支出情況等資料,定期編制各層級的預算執行報告,提供預算執行進度、執行差異及對預算目標的影響等信息,總行報送總行預算管理委員會、分行報送分行行領導辦公會。對預算的執行結果應當進行分析,通過對歷史資料的分析,找出各項業務與預算之間發生差異的原因,并確定其責任歸屬。通過預算執行報告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實施考核,落實獎懲。
可見,預算控制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制度約束,來規范總行和分支行以及員工個人的行為,由此提升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能力。
三、預算考評
預算通過科學的考評制度,來實現其預算執行控制,并進一步強化預算管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作用。預算考評主要關注實際執行過程是否偏離預算目標,考查預算執行進度及質量,并對預算各下級行和各責任部門發出不同性質的預警提示,以改善管理、強化預算。商業銀行的科學績效考評制度的獎勵應從完善商業銀行治理結構與機制方面考慮引進先進的績效考評技術與方法支持,如360度考核法、關鍵事件法、平衡記分卡、經濟資本法等。同時完善以資本約束和風險與收益平衡為基礎的業績考評激勵機制,建立以RAROC為代表的風險收益平衡考核指標體系等,構建科學合理的商業銀行績效考評體系。
預算考評在預算管理循環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預算考評既是本次預算管理的終結,又是下一次預算管理的開始。一方面,在銀行財務活動、預算執行過程中,通過業績評價信息的反饋及相應的調控,可以隨時發現和糾正實際業績與預算的偏差,從而實現對銀行經營活動過程的整體控制;另一方面,預算控制、執行、評價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通過相互作用,周而復始地循環以實現對銀行經營活動的最終控制。
預算考評的核心重在過程監控、預警與財務狀況分析,所以預算考評必須要成為銀行業績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能用預算考評來代替業績評價,因為業績評價是對最終結果的評價,是對商業銀行在自然年度內經營最終結果的關注。
四、結論
商業銀行的預算管理是由包括資金預算、業務預算、財務收支預算、預算目標指標和業績評價等若干相互關聯的子預算組成的全面預算體系。資金與業務預算是對各項經營活動的業務發展及規模的預算;財務收支預算是對各項經營活動收入和支出的預算;預算目標指標和業績評價是整個全面預算管理的核心和歸宿,它既是預算目標,代表了商業銀行對其經營活動目標的規劃,又是全面預算的結果和實現程度,是其他各項子預算指標綜合作用的結果。實踐證明, 在統一法人領導下,分層經營、分層管理、分層核算的經營體制下實施預算管理,能夠有效地控制人的行為,為經營層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形成獎優罰劣的機制,從而有效提高銀行的工作效率和經營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
[1] 張禮文.借鑒境外銀行經驗,提高全面預算水平[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4(3):76-77.
[2] 林偉.對商業銀行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探討[J].商業會計,2005(10): 41-42.
[3] 財政部企業司.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理論和探討[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4] 彭宏超,馬廣奇.商業銀行盈余管理問題研究[J].廣西金融研究,2007(2):22-25. [5]王斌.銀行預算管理及其模式[J],會計研究,1999(1).
(作者單位:東莞銀行深圳分行財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