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世錦 余斌 李建偉
2010’我國經濟形勢與 2011’展望
文/劉世錦 余斌 李建偉
2010年隨著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我國經濟運行已成功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沖擊,開始進入常規增長軌道,物價漲幅趨穩,實現全年經濟增長10%。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外部發展環境總體上略好于2010年,國內投資、消費有望實現較快增長,預計一季度以后經濟增長將企穩回升,全年達到9%左右,物價漲幅有望控制在4%以內。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相對穩定的同時,應積極推進相關領域改革,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中長期經濟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與應對金融危機初期相比,2010年以來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形成了市場驅動的投資、消費和出口共同拉動經濟增長的良好格局。同時,物價漲幅出現趨穩跡象,資產泡沫化風險降低,經濟運行從應對危機的特殊狀態向正常增長軌道的轉變有了重要進展。
投資增長動力實現市場接替。2009年我國經濟能迅速扭轉增速下滑勢頭,主要得益于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政府主導的投資快速擴張發揮了關鍵作用。自2009年四季度以來,政府主導的投資增長逐步下降,市場驅動的投資成為增長的主要動力。在2010年1~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中,政府預算內資金和國有企業投資僅增長11.5%和20.33%,而2009年同期則高達82.7%和49.72%;內資企業中非國有企業投資增長29.63%,僅略低于2009年同期水平(30.5%);主要依靠市場驅動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6.7%,遠遠高于2009年同期12.5%的增速。
消費增長依然強勁。在應對危機過程中,我國政府實施的諸多刺激消費的政策效果顯著。在汽車、家電、家具、旅游等消費熱點的帶動下,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剔除商品零售價格因素之后實際增長16.9%,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10年以來,政策刺激力度和效應有所減弱,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性財政支出增速同比降幅較大,消費實際增長有所回落,但居民自主消費動力依然較強。2月份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穩定在15.2%左右的較高水平。
在世界經濟復蘇、外部需求恢復較快增長的拉動下,2010年以來我國出口增長超出預期。2月份以后單月出口值達到1100億美元,前8個月累計出口9897億美元,同比增長35.45%,高出金融危機發生前的2008年同期504億美元。我國出口占全球比重不斷提高。2008年我國出口占比為8.9%。2009年出口受到嚴重沖擊,但降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占比不降反升,達到9.7%。2010年突破10%,接近德國、日本曾經占全球出口比重的峰值。
我國出口恢復高速增長、出口規模占全球比重進一步提高,主要原因,一是占我國出口市場50%以上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小,經濟復蘇較快,進口增速高于發達經濟體;二是民營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提升明顯,2010年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其他性質企業出口增速顯著高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三是我國政府采取的上調出口退稅率、增加出口信貸、為出口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等多種政策措施,減輕了金融危機對外向型企業生產能力的沖擊,多數企業生產恢復迅速,部分訂單轉移到我國。
受倒春寒、洪澇災害等特殊天氣和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2010年前8個月居民消費價格呈波動上升趨勢,8月份達到3.5%,2010年年底已出現趨穩跡象。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進程放緩,大宗商品價格處于相對較低水平,輸入型通脹壓力有所減輕。從國內看,2010年糧食產量較去年略有減產,但儲備充裕、調控能力強,部分農產品價格已接近或高于國際市場價格,糧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6月以來豬肉價格在淡季出現止跌回升,豬糧比達到盈虧平衡點以上。四季度豬肉價格雖看漲,但對居民消費價格的拉動不會超過翹尾因素的減小幅度。
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效果初步顯現,房價過快上漲的局面得到抑制。部分城市成交量和房價出現一定幅度回升,但5月份以來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持續負增長,部分開發商資金鏈趨緊,庫存明顯增加,2010年年底房價水平已出現松動態勢,有一定幅度回調。此外,貨幣信貸已回歸適度增長區間,信貸投放節奏較為均勻,經濟過熱和通脹預期下降,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降低。
綜合看,2010年以來,內需增長動力從政策推動轉向市場驅動,出口恢復快速增長,顯示我國經濟運行已成功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沖擊,開始進入常規增長軌道。增長速度高位回調有內在要求,也受到政策主動調整的影響。鑒于房地產投資增幅呈現下降趨勢,將帶動整體投資增長出現一定幅度回落;出口增速受世界主要經濟體復蘇步伐減緩的影響,5月份以后已逐月下降,三、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長將呈現逐季、小幅回調趨勢。全年經濟增長10%左右。

2011年,全球經濟繼續溫和復蘇,中國出口將保持較快增長,消費實際增長穩中有降,投資增長動力依然強勁,下半年通脹壓力加大,各季度GDP增速也將呈前低后高走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景氣監測指數顯示,雖然2010年8月份部分指標小幅逆轉,但宏觀經濟先行指數和同步指數仍在下降,經濟運行將延續短期下行態勢。同時,先行擴散指數已經連續4個月反彈,先行指數降幅縮小,觸底跡象比較明顯。根據歷史經驗和全球經濟走勢綜合判斷,本輪短期調整的底部有望出現在2011年一季度。在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的同時,通脹壓力趨于增強。
從2009年三季度到2010年上半年,美、歐、日等經濟體已實現連續四個季度環比正增長,按照傳統經濟學定義,發達經濟體經濟衰退已經結束,并進入復蘇狀態。但是,多數發達國家實體經濟恢復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者信心不足,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完全消化危機沖擊尚需時日。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發生以后,部分歐洲國家開始降低公務員工資和政府福利支出等,以削減財政赤字、化解債務風險,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顯減弱,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仍存在反復的可能。根據歷次重大危機后各國經濟復蘇的一般特點,結合近期美、歐、日等經濟指標的表現和政策取向,綜合判斷2011年發達經濟體將保持溫和復蘇狀態,出現二次探底或恢復快速增長的可能性均較小。今年以來,新興經濟體彼此之間經貿合作加強、對發達經濟體依賴程度下降,經濟復蘇勢頭明顯好于發達經濟體。預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新興經濟體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局面。
總體上看,2011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略好于2010年。伴隨著全球經濟的溫和復蘇,2010今年5月份以后我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增速持續回落的趨勢也將逐步止跌回穩,預計2011年其進口增長將維持在1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在重啟人民幣匯率彈性機制以后升值壓力不減,將在一定程度上對出口增長產生沖擊。同時,2010年全年出口達到30%左右的高增長,是在上年基數較低的情況下實現的。預計2011年我國出口增長將有一定幅度回落,月度出口增速呈前低后高走勢,全年出口增長15%~20%。
2003年以來,我國居民實際收入保持較高增長,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教育、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性財政支出快速擴張,消費預期改善,消費實際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扣除商品零售價格因素)達到較高水平。2009年下半年以來,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速有所回調,消費刺激政策效應減弱,民生性財政支出增速回落,消費實際增速也開始下降。2010年上半年,城鎮居民收入僅增長7.5%,對下半年和明年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將形成硬約束。5月份以來民生性財政支出增長有所加快,但仍明顯低于2007年以來的平均水平。受此影響,預計2011年消費實際增長略低于2010年。
2010年以來,投資增長回落,但降幅不大,全年仍達到24%。2011年,出口和消費實際增長水平可能有所降低,但仍處于正常、合理水平,為制造業投資增長提供了一定的需求基礎。同時,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年,各地重大規劃項目陸續開工建設,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空間較大,對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將形成重要支撐。影響2011年投資增長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在于房地產投資。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的逐步落實,投資性需求明顯回落,房價過快上漲和資產泡沫化傾向得到有效遏制,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但房地產成交量的持續負增長,意味著開發商從市場銷售中獲得的資金減少,對房地產開發投資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打擊房地產開發企業囤地行為和嚴格控制開、竣工時間,又會刺激房地產開發企業加快開發進度。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也會部分彌補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收縮對房地產投資增長的負面影響。綜合看,2011年房地產投資增長將有所回落,但不會出現深度滑坡。預計2011年投資增長將呈現前低后高走勢,全年投資增長將達到20%以上。

2010年物價漲幅在達到一個高點后將趨穩,并有所回落。2011年,抑制和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同時存在,物價走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從抑制物價上漲的因素看:消費實際增速回調、貨幣供給回歸適度增長區間,需求拉動因素趨于弱化;2010年糧食、蔬菜、水果價格漲幅較高,部分農產品價格已高于國際市場價格,明年再度大幅度上漲的空間不大;未來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輸入型通脹壓力。
推動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一是前期積累的大量流動性的消化仍需一個過程;二是目前肉、蛋產品價格已呈恢復性上漲,2011年有可能繼續保持上漲態勢,成為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力量;三是國內投機資金已介入部分農副產品炒作,會推動部分農副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三是工資上漲將逐步從制造業向服務業傳導,以及資源類產品價格改革等,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壓力加大;四是全球經濟溫和復蘇,美元等主要貨幣匯率存在貶值的可能,將推動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再度上漲,輸入型通脹因素不可忽視。總體看,2011年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較多,特別是一季度以后經濟增長企穩回升,物價上漲壓力可能加大。
綜合上述分析,2011年,出口、投資和消費實際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經濟增長將略低于2010年。從出口和投資增長可能呈前低后高走勢判斷,2011年各季度GDP增速也將呈前低后高走勢。預計2011年全年經濟增長可保持在9%左右,下半年通脹壓力加大,全年物價漲幅有望控制在4%以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