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長清
(長江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重慶 408102)
電腦音樂作品創作的人性化問題研究
蔣長清
(長江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重慶 408102)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經常會提到一個新的名詞——人性化。如何解決音樂作品的人性化是每一個音樂愛好者和音樂制作人所關心的焦點。文章將對運用音樂技術進行音樂創作的人性化問題進行研究與探索。
人性化;電腦音樂作品;演奏法
人性化這個詞在很大程度上是指讓科學技術和人類生存、生活的關系相協調,并互為補充,也就是讓科學技術的發展一直圍繞著人的發展、人的生存生活需求來展開。圍繞著人性化的一系列活動都在悄然興起,企業管理要人性化,整個企業在管理過程當中要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開發人的潛能為己任。在人性化管理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者要承認人所具有的自然屬性,人具有情感、思維,故不能像管理機器一樣。除了人性化管理還有設計的人性化,在產品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設計者要根據人的生活、學習等行為習慣、以及人體的生理結構、人的心理情況、人的思維方式等等,在原有設計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礎上,對建筑和展品進行優化,使觀眾參觀起來非常方便、舒適。設計的個性化是在設計中對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滿足,是設計中的人文關懷,是對人性的尊重,也就是說,產品的設計不僅要美觀還要舒適,不僅要耐用還要用起來方便。當科學技術手段運用到音樂創作上的時候,一個關鍵的問題就出現了,那就是運用音樂技術進行音樂創作時的人性化問題。
在傳統音樂創作過程當中,首先是作曲者在鋼琴或其他樂器上進行最初的音樂創作,然后記錄在樂譜上,有些作曲者會直接將音樂直接完成,然后交給管弦樂隊進行排練,最后在音樂廳等演出地點進行演奏。在這一系列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發現,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著人的活動進行的。在以上的活動當中,如果哪一環的活動出現問題,創作活動都不能進行下去。而運用音樂技術進行音樂的創作過程是人與硬件及軟件的協同工作,共同完成音樂的創作及演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所充當的角色既是作曲者,又是樂器演奏者,還負責指揮的工作。運用音樂技術進行音樂創作容易而快捷,同時還有很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容易導致音樂作品的人性化缺失。影響音樂作品人性化的因素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所謂采樣就是從一個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取出若干個有代表性的樣點,來代表這個連續變化的模擬信號。”音色的采樣首先要了解采樣器的工作原理。采樣器的工作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首先對采集來的真實樂器的聲音樣本進行編輯整理,并將編輯整理過的樂器聲音樣本進行儲存。在運用音樂技術進行制作的時候,使用軟件采樣器將儲存起來的音色進行調用。當真實樂器進行演奏發出聲音,是聲音的模擬信號,采樣器將樂器發出的模擬信號儲存在軟件中的過程是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的過程,在運用音樂技術進行制作的時候,在內部運算的都是真實樂器的數字化聲音,最后,當我們聽到音樂技術制作的音樂作品時,樂器的聲音又從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但是由于每個軟件音源的生產廠商所采取的采樣手段不同,音色的色彩及優劣也不盡相同。有的廠家生產的軟件音源音色逼真到幾乎可以聽到小提琴的弓子同琴弦摩擦時的細微聲音,這樣的音源在音樂制作當中如果進行運用就會得到好的聽覺效果。
音樂作品在進行演奏時,傳統樂器的演奏在音色的變化上有很大的空間,音色會隨著樂器的質地、音樂風格、演奏的不同空間而發生改變。很多時候相同作品的相同音樂片段再重新演奏的時候也會有所不同,恰恰是這種可變性、不穩定性才讓欣賞者感到音樂的真實性,也即人性化。對虛擬樂器進行音色的包絡處理可以讓虛擬音色更加人性化,對虛擬音色進行包絡處理是使虛擬樂器音色更具人性化的手段之一。“聲音的包絡,就是指樂音(或聲音)中的每個頻率(振幅)周期巔峰間的連線。”
除了音色的優劣之外,影響音樂作品人性化的另一個因素就是樂器演奏法的運用。我們知道,每件真實樂器的音色其實是很單一的,單單就樂器的音色來說是沒有很多變化的余地的,然而為什么我們會聽到變化萬千的音色呢,那是因為作用于樂器演奏上的眾多演奏法。由于演奏法的加入使樂器的音色富于變化,正是由于樂器在演奏法上面的變化才使得音樂在進行制作的時候缺少人性化。在音樂作品中,每件樂器的演奏法都各有不同,每位演奏員的演奏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對于現在的軟件音源來說,進行演奏法的切換在音樂制作軟件當中雖然很方便,但如果音樂制作者對傳統樂器的樂器法不夠熟悉,將很難在虛擬樂器音源中進行調制。所以,要想使運用音樂技術進行音樂創作的作品更加具有人性化,就應該熟悉每件傳統樂器的構造、發聲特點、演奏方法等。
傳統的管弦樂隊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逐步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樂器擺放位置,在實際演奏當中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簡單來說即每件樂器發聲所具有的空間感。“聲音的空間感英文稱作Localization或Spatialization。它是聲學中很普遍的現象,有人將其稱為聲音的第五屬性,它與音高、音量、音長和音色屬性共同構成聲音的基本面貌。”小提琴的位置在指揮的左前方,大提琴在右前方,小號在中后方等等。這些樂器不同的擺放位置直接決定了樂器的發聲位置,也就是不同樂器在聲場當中聲向是不同的。虛擬聲場在音樂作品中的人性化方面主要體現在混響、聲向、聲部平衡等方面。以聲向的設置為例,在真實的管弦樂隊當中,如果整個樂隊按正規的排列方式在舞臺上進行演奏的話,大體上應該是下圖所示的隊形:

由于每件樂器在舞臺上所處的位置不同,它發出聲音的聲向也就不同。這些不同樂器的不同聲向位置在音樂軟件中呈示的方式就是具體的聲向參數。下圖是Edirol HQ Orchestral VSTi v1.03管弦樂音源的聲像參數:

在圖中畫線的區域可以看到音源為每件、每組樂器都進行了聲向的調制。數值當中的L代表左面,R代表右面,左和右的數值都是0-64。
另外,對虛擬樂器進行音色包絡的調制,以及對演奏法的熟練制作,還有混響效果器的使用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音樂作品的人性化。
音樂技術的發展速度是飛快的,并且是可持續發展的。過去束縛音樂作品人性化的諸多問題如音色缺少真實樂器采樣、很多音色沒有太多的演奏方法的切換等等,在今天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硬盤存儲技術的加強,越來越多種類的音色不斷出現,采樣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制作者可以很容易制作出富于人性化的音樂作品。盡管現階段運用音樂技術進行音樂創作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如虛擬樂器演奏時的表現力問題、與制作者之間的互動問題、虛擬樂器演奏的像與不像等問題,但這些問題都會隨著音樂制作技術的不斷提高與發展得以解決,同時也期望人們正確地看待運用音樂技術進行音樂創作的人性化問題。
[1]楊士穎.計算機音樂制作與數字音頻[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1.98.
[2]楊士穎.計算機音樂制作與數字音頻[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1.208.
[3]黃忱宇.電子音樂與計算機音樂基礎理論[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198.
[4]黃忱宇.電子音樂與音樂基礎理論[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5]許鵬等.新媒體藝術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宋玥,陳國威.Sibelius制譜基礎教程[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
[7]王安國.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J60-02
A
1673-2014(2011)01-0073-03
2010—11—18
本論文系長江師范學院教改項目,[項目名稱:《歌曲分析與寫作》課程與電腦音樂技術相結合的研究與實踐,項目號:200924]部分成果。
蔣長清(1976— ),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主要從事作曲、電腦音樂研究。
(責任編輯 柴廣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