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莎
(長治學院 美術系,山西 長治 046011)
白描人物教學初探
楊 莎
(長治學院 美術系,山西 長治 046011)
白描人物作為國畫基礎課,其教學越來越受到美術教育界人士的重視。文章從中國畫的造型觀著手,分析它與西式素描的差異及聯系,力求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國畫造型觀的訓練方法,以期待解決當前高校白描人物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中國畫;白描人物;教學
中國傳統繪畫是有著數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藝術瑰寶之一,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造型觀和方法論。傳統中國畫講究“神”、“意”、“氣”、“韻”,一切都是“意”與“神”,一切都是“不似之似”,只求“達意而已”,在實踐中遵循以形寫神、傳神寫照、似與不似的原則。20世紀初,隨著美術學院的興辦和西式畫法的傳入,傳統的中國畫遭到冷落,甚至批判。同時美術學院的中國畫教學也開始沿用西式素描的造型體系。直至今天,美術類高考的專業科目只有素描和色彩兩大類。大一學生在接受了高考前的素描訓練后,受“先入為主”的西式素描的影響,很難畫出象樣的白描作品。如何使白描教學既符合中國畫造型觀,又能吸收素描的優點,是高校白描人物教學面臨的亟待解決的課題。
白描是中國畫造型的主要手段,又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第一,它是一種高度的線描藝術形式。它不依賴色彩、明暗等造型手段,而僅以變化多端的線條來表現對象。第二,由于它是單一的線描造型藝術,所以線的粗細長短、輕重虛實、干濕濃淡、疾徐收放在造型上的生動運用和有機結合,就構成了畫面富于節奏的裝飾美。如宋人的《八十七神仙卷》,由單純的同向線描構成的長卷畫幅,形成了特有的節奏和韻律感,其審美價值是其它形式無法取代的。為了充分發揮線的表現力,古人總結出了“十八描”。(十八描:高古游絲描、琴弦描、鐵線描、行云流水描、馬蝗描、釘頭鼠尾描、撅頭描、曹衣描、橄欖描、棗核描、折蘆描、柳葉描、竹葉描、混描、戰筆水紋描、減筆描、枯柴描、蚯蚓描。)
繪畫是一門造型藝術,造型性和直觀性是其主要特點。無論是素描教學還是白描教學,離開“造型”,離開“造型方法”而空談其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造型無非是個方法問題,在方法論上劃分,我們在繪畫造型中使用點、線、面、體四種基本手段。在這個基準上可分為兩大類不同的造型方式:線面造型,包括點、線造型和平面的造型方式;體面造型,既塊面造型”筆者同意畢建勛的觀點。)造型有線面造型和體面造型之分。中國畫屬于線造型與平面造型。平面造型講究“平”,不追求立體效果,與西式畫法追求真實的立體空間效果相反。線造型有“線”這一人為假定性因素,它可以是形似的也可以不求形似,可以是寫實的也可以是寫意的。中國畫的線是“意象”的線,并非只為描繪具體形象服務,還有著獨立于對象之外的審美價值。“線”在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中國的文學戲曲是線性結構,章回體小說的前后情節環環相扣,舞臺上的戲曲情節也是線性穿插;中國書法對用筆用線的講究之嚴格是世界文字史上都未曾有過的;中國傳統繪畫可以說就是一部“線家天下”。從《人物龍鳳圖》到《洛神賦圖》,從《天王送子圖》到《西廂記》插圖,不能不說“線”已成為中國繪畫的精髓。再看西方繪畫,從《命運三女神》到《蒙娜麗莎》,從《西斯庭圣母》到《夜巡》,一直以來是沿著寫實的路子走,雖說二十世紀以來出現了抽象派,表現派等,但體面造型一直是它的主要造型手段。
中西繪畫雖然有諸多的差異,但也有相通之處。中國畫的“以形寫神”是經常提及的,但這里要說,西畫也是“以形傳神”的。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不僅只描繪了一個普通市民女性形象,通過她的眼神,微笑,富于青春彈力的雙手,我們不難體會到人對自身的肯定及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凡高的《向日葵》都是以形傳神的。只是西方畫家更注重客觀對象,通過對客觀形象的準確捕捉來達到傳神的目的;而中國畫家更善于主觀表現對象的“神”罷了。中西繪畫都有各自完備的造型體系,但兩者之間有時非常相似。在我國傳統繪畫中,梁楷的人文寫意、吳道子的吳帶當風、陳洪綬的《水滸葉子》,用現在的眼光看,具有現代的風格。現代人豐子愷的漫畫、葉淺予的速寫、林風眠的仕女等,放在世界素描史中毫不遜色。西方人,安格爾的線條運用是西方畫家中最成功的,他作品草圖中的線條準確而富有彈性;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格爾尼卡》等作品,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為平面的,很難說沒有中國藝術的影子。
理解了中西繪畫造型法的差異及聯系后,學生在學習白描時就能從理論的高度上來領悟“線”,在畫畫觀察時就能從明暗素描的框架中擺脫出來,從而更加自覺主動地運用線。在多年來的白描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了一些方法。在此整理出來,僅供大家討論。
目前,在為美術學低年級學生開設的白描人物課程中,有白描人物臨摹課與白描人物寫生課。臨摹是中國畫入門的主要途徑,臨摹的范本選擇主要有《永樂宮壁畫》、《虢國夫人游春圖》、《孟蜀宮伎圖》、《五馬圖》、《送子天王圖》等。我在教學中采取的臨摹方法是:先讓學生認真讀范本,對范本的用線風格、特點有了一定理解后,將范本拷貝到宣紙上,再勾線。第一步讀原作不能省略。一些學生拿到范本就下筆畫,往往不能領會原作線條的特色,導致所畫的線條與原作線條風格相差甚遠。第二步鉛筆拷貝也應認真對待。可以說這一步是用鉛筆在“勾”線,對一些細節裝飾線也要一絲不茍。第三步勾線當然是最重要的。執筆姿勢要正確,身體坐端正或站平穩,勾線之前還應調整好“氣”。這些看似不重要,但在實際作畫時的影響不容忽視!執筆姿勢不正確會影響運筆的靈活度和中鋒線條的效果;身體姿勢不端正會導致用力的不均勻;忽視調整呼吸可能會影響勾長線時的連貫性,出現因呼吸而引起的斷筆斷線的情況,勾線時起筆、行筆和收筆過程同樣應認真對待,行筆過程中的輕重虛實、疾徐收放、頓挫轉折等,都應根據原作線條特點而恰當運用。總之,臨摹課應重點培養學生對白描作品中線條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熟悉中國畫線造型的表現方式。
白描人物寫生課最能反映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大多數學生受素描影響,不能主動地運用線條塑造形象。針對這種現狀,我認為借鑒素描嚴謹的輪廓線和準確結構為白描人物造型服務是可行的,同時應堅決拋棄明暗的表現方法。在指導學生白描寫生訓練中,我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起形階段,可與畫素描一樣找準人物的比例、結構、動態,用線條確定下來。這樣在最初階段就解決了“形”的問題,后面的深入刻畫就不須過多考慮造型問題了。
用線階段,用線條將人物形象從上至下貫穿下來,即用穿插的線條塑造人物形象。畫頭發時,應強調出頭部的轉向關系和發型,而后分組勾線。畫眉毛也要按照它的生長方向來勾線;勾毛發用筆都應“虛入虛出”。這樣,學生在寫生時就能主動地觀察并做到盡可能生動地表現了。畫臉部五官及手時,要強調用線輕重有別、虛實結合。這樣才不會顯得人物形象呆板。衣紋的穿插,最能反映一個學生駕馭線條的能力。應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做到線條穿插自然,人體轉折處的衣紋線條尤其要明確。很多學生在這個階段分不清主要衣紋和次要衣紋,畫面總是在重要處線條含糊不清,不重要處的線條又雜又亂。這需要反復向學生強調,人體關節轉折處、外部輪廓處的衣紋是應主要表現的衣紋,人體無明顯起伏部分的衣紋是其次要表現的。分清重點區域才能抓住重點,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出現雜亂效果。對于一些影響整體效果的線條可以大膽舍去,而重點區域的線條可根據情況適當增添。畫衣紋時還應注意,模特服飾上的圖案、紋飾、或是好看的縫紉線都應認真畫出來。也就是說,裝飾線同樣能起到為畫面添彩的作用。
在調整完成階段,對一些破壞畫面整體效果的線條應果斷舍去;而一些不太合理的衣紋線條要重新調整;包括裝飾線也可以視情況而重新增減。此階段應從整體形象考慮,盡量使畫面生動又不失完整。
白描人物教學,必須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能最好地完成白描人物臨摹和寫生教學任務,我認為還應側重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在教學中,除了傳授具體的知識技法外,還應講授中國繪畫理論。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到民族繪畫的精髓,才可能畫出優秀作品。其次,教學中還應讓學生欣賞優秀的中國人物畫作品。學生欣賞到大量生動的作品,自然也加深了對白描技法的認識。再次,重視對學生進行速寫訓練,多布置短期白描作業,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線的理解,提高學生用線造型的能力。運用上述方法指導學生作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多數學生從對白描的陌生到熟練運用線條,其進入狀態是非常快的;部分學生還畫出了生動完整的白描人物作品。
白描人物是高等院校美術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大多數學生接觸中國畫的第一課堂。關于白描教學的探討與研究,將會是我們今后一段時期內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期待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白描人物教學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喚起更多學子對祖國傳統繪畫的關注與熱愛。
[1]周宗岱.藝術美與自然美-中國畫獨特的美學觀[J].國畫家,2003,(5):14-16.
[2]李德仁.中國畫教學系統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美術觀察,1990,(5):60.
[3]張建龍.淺議儒道釋與中國古代繪畫[J].國畫家2004,(1):71,69.
[4]“國畫素描”的藝術技巧解析[J].美術,2003,(3):126.
[5]王德年.中國人物畫技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6]不能被稀釋的基本功.中國現代人物線描技法序[J].新美術,2002,(2):6.
[7]李鴻照.對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的思考[J].藝術探索,2000,(4):49-50.
The Discussion of Teaching about Linear Art of a Character
YANG Sha
(Departmentof Art Changzhi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Nowadays,art education iswidespread,thus there aremany art departments all over the country.As a basic Chinese painting course,linear art of a character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arts.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painting and western sketch,aiming at discovering a proper training methods,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linear art of a charcter.
Chinese painting;linear artof a character;teaching
J224
A
1673-2014(2011)01-0119-03
2010—06—08
楊 莎(1981— ),女,山西長治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中國人物畫創作與理論研究。
(責任編輯 許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