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暉
每一對癡愛者都可以在人海中,在繽紛錯雜的眾多鞋印花紋中,尋找唯一屬于自己的那兩串花押式的暗號!
歲月相續,眼見又是一個緊接著春節的情人節,到時必然是滿眼的玫瑰和巧克力。每逢這個時節我就幻想,把明清女性那可以一步印出一個香粉花卉圖案的神奇鞋跟以現代工藝加以翻新,是不是可以讓這個為愛而設的節日多添一分情趣?
不要以為“步步生蓮”僅僅是個比喻,清代文人顧瑤光《竹枝詞》中,姑蘇女子到佛寺進香的場景便是:“長廊轉處笑相迎,朵朵蘭花履印輕。”何以如此?作者注云:“高底鞋刻空,入以胡粉,一步一蘭花也。”說來讓人難以想象,明清女性在纏足的情況下還要穿高跟鞋,當時叫“高底鞋”。于是,在明代晚期,就有一些特別時髦的女子想出個點子:把高跟制成中空的形式,安個活動小抽屜,并且鞋跟的底面與屜底雕出一致的鏤空花紋,再將一只裝滿白色香粉的絹囊置于屜內,如此,便能隨著女性的玉步輕移而在地上印成一個又一個蓮花或蘭花的完整圖案。于是乎,環佩聲遠,這粉印的花紋卻淡香依依,宣告著她的曾經到來與離去。據說風氣還傳染到滿族女性的花盆底鞋上,竟有入宮備選的秀女在乾隆面前表演“鏤花高底步蓮生”的戲碼。
試想,如果在情人節的這一天,從清晨起,就有各種各樣表現詩意化主題的精巧花紋鞋印悄然出現在地面,隨著黃昏將近而逐漸密集,到夜色降臨之后,這些千姿百態的花紋更是散發熒光,讓情人們走過的每一寸地面上都有神秘的花光點點浮動。印痕會很快暗淡,但,隨著成雙的身影走過,便又有新的花光顯現……那該是多么愛意蕩漾的氛圍。
當然,今日的花紋鞋跟必須環保,必須無礙環境衛生,以現代技術的發達,它完全不必是納縫在明清女鞋上的那種固定高跟。最理想的方案,應該是一種可以輕易粘附到鞋跟底面上的薄“鞋底”,在情人節的當天用過一次之后便作廢。這樣,就可以制成“情人底”,也就是說,花樣相同的鞋底成對配套,供相愛的人們買去同時貼在自己的鞋底上,節日這天,無論分離還是廝守,都把同心的足印畫落在大地上。
顯花的也不該是香粉,而是某種可以隨時成印但過一陣就能自動消失的涂料,并且在黑暗中將閃爍熒光。如果可以利用電腦制圖技術,讓情人們按照自己的意愿設計、定制花紋,那就更妙了——每一對癡愛者都可以在人海中,在繽紛錯雜的眾多鞋印花紋中,尋找唯一屬于自己的那兩串花押式的暗號!
假如真有廠家推出這種奇妙的印花鞋底,那么,情人節時就又多了一種告白的方式,并且,相比玫瑰花與巧克力,這一方式更能完成考驗與試探的任務。懷著忐忑向心儀的人送上鞋底,其含意顯然不止于“我愛你”;是否答應共享同一對鞋印,等于就是最明白地同意或拒絕與對方從此攜手人生路。倘若一個男孩或女孩在節日將近之時竟然收到多個印花鞋底,那又是怎樣歡喜與彷徨的心情呢,大約是足以整成好萊塢式言情片的題材了。
也許,在真的有設計師將這種鞋底付諸實現之前,不妨先在影視劇中虛擬一下,翻出個“步步生蓮”的清新活潑的現代版。比如,講述兩對情人如何因為偶然拿到了同一種花紋的情人鞋底,又在節日當天約會在同一個地方,于是上演一出陰差陽錯的浪漫喜劇。或者,一個青年僅僅因為一對陌生的鞋印花紋勾起了某種回憶,出于好奇循著花紋一路前尋,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改變了幾個人的命運……
其實,又何妨以一位苦情女子繡履中泄下的蓮花香粉印痕作為重要的情節,編排一部纏綿悱惻的古裝言情劇?也許,男主角可以是納蘭性德呢!不是么,他在詞作中兩次提到“屧粉”,也就是鞋跟中香粉留下的花痕:“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女子行經之處留下了成串的香花足印,并且,在那足印上還疊落有她的一支翠鈿頭花。翠花是無意間掉下,還是被有心丟置?只有當事人才心內清楚。總之,男子撿起頭花,一腔濃情無由傾訴,竟是“回廊一寸相思地”,“十年蹤跡十年心”。
“腳蹤兒將心事傳”,無論是在現實中成真也好,還是演繹成文藝作品里的情節也好,那種委婉的浪漫定然能打動顆顆年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