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云,林愛和,黃道海
(福永預防保健所,廣東 深圳 518103)
據調查,公共用具、用品消毒仍然為旅店業存在的主要衛生問題之一[1]。為加強福永街道轄區內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管理,貫徹《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提高旅店業用品用具檢測合格率,切實保護群眾健康,本研究對轄區內某一商業區的旅店業的主要公共用品消毒效果進行了檢測,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以福永街道轄區內的35家旅館為調查對象,該轄區毗鄰國道和街道中心車站,人流量大,公共用品的使用率高,其中持有衛生許可證經營的有28家,無衛生許可證的旅店7家。為比較不同經營規模情況下旅店用品用具消毒水平,我們把這35家旅館根據客房數分為3類,客房數40間以上的旅店為大型,共12家;客房數20間~40間的旅店為中型,共18家;客房數20間以下的旅店為小型,共5家。隨機抽取每間旅店的毛巾、浴巾、床單、被套、枕巾(套)、杯具各2張(個)作為采樣對象,一次性杯具不檢測。
主要檢測毛巾、浴巾、床單、被套、枕巾(套)、杯具的細菌總數、 總大腸菌群、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采樣檢驗方法按 GB /T 17220- 1998《公共場所衛生監測技術規范》、GB /T 18204- 2003《公共場所衛生標準檢驗方法》, 嚴格按照旅店公共用品規范采樣和檢驗程序方法進行檢測。各類用品用具用無菌棉拭子涂抹采樣置于10cm的生理鹽水試管送實驗室培養。采樣時無菌操作,即時送檢。
檢測結果按 GB9663-1996《旅店業衛生標準》進行評價, 檢測項目有一項不合格, 即判定該樣品不合格。
利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Crosstabs分析。
此次專項抽檢共采集樣品370份,合格254份, 合格率68.6%,見表1 。杯具合格率與其他公共用品合格率兩兩比較,經χ2檢驗,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杯具合格率低于其他樣品合格率。

表1 公共用品用具抽檢情況
此次抽檢共檢查大型旅店12家,抽查樣品數132份,合格108份,合格率81.8%;中型旅店18家,抽查樣品188份,合格124份,合格率66%;小型旅館5家,抽查樣品50份,合格20份,合格率40%,見表2。不同規模旅店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間兩兩比較,經 χ2檢驗,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規模越大,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越高(不同規模旅店中,均有部分旅店使用一次性杯具)。

表2 某商業中心區不同規模旅店公共用品用具監測情況
此次抽檢的單位中,持證旅店 30家,抽查樣品數320份,合格數232份,合格率72.5%;無證旅店5家間,抽查樣品數50份,合格率40%,見表3。經χ2檢驗,P﹤0.001,不同持證情況公共用品用具檢測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持證旅店的合格率明顯高于無證旅店(不同持證情況旅店中,均有部分旅店使用一次性杯具)。

表3 某商業中心區不同持證情況旅店公共用品用具監測情況
抽查的35家旅店中均設有消毒設施,而設有專用消毒間的為74.3%,建立消毒制度的為77.1%,消毒設施健全并落實使用的僅為 57.1%,特別是小型旅店消毒設施正常運轉者僅占20%,見表4。

表4 基本消毒設施情況
公共場所的公共用品既是致病微生物的載體, 也是某些傳染疾病的傳播途徑, 因此公共用品消毒措施落實與否在公共場所衛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2]。因此,督促經營單位加強自身管理,改善衛生設施,是落實《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基本措施, 也是衛生管理部門應盡的職責。
該商業區旅店公共用具的消毒合格率僅為68.6%,杯具合格率最低, 僅 32%,原因主要是多數旅客不用旅店提供的杯具,使用率低, 經營者進行房間清掃時,對未開封使用的杯具多不進行更換,這些消過毒的杯具,長時間存放就容易失去消毒效果。其次是毛巾,合格率為 65.7%,主要原因是毛巾一般直接露空存放于客房中,部分旅店甚至是存放于洗手間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旅客使用的毛巾、浴巾、床單、枕巾等用品,目前一部分旅店是送到專門的清洗公司清洗和消毒的, 衛生質量難以控制;清洗公司清洗、消毒好的用品由于運輸和保存的不當, 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旅店采取自行洗滌、晾曬客房用品方式的,由于從業人員缺乏必要的消毒知識、消毒方法不正確等原因, 導致客房用品衛生狀況不理想。
用品、用具合格率最高為大型旅店,合格率為81.8%,,中型旅店合格率為 66%,小型旅店合格率僅為40%。旅店經營規模與建設成本投入成正比,為了獲得良好的收益,大型旅店經營者相對更重視公共衛生,主動掌握衛生法規,采取有力措施, 并有財力保障衛生設施的正常運轉。
此商業區的小型旅店均為由出租屋改造而成,經營規模小,無完善的衛生消毒配套設施(如消毒間),加之從業人員更換頻繁,未參加衛生知識培訓,衛生意識不強,自身管理差導致消毒保潔措施未能落實。這提示我們應將中小型旅店作為日常重點監管對象,加強對這些旅店的監督檢測,督促其加強日常的消毒工作。
持證旅店公共用品用具合格率遠高于無證旅店。持證旅店在選址、消毒設施,公共用品用具保存、從業人員培訓及制度建設方面須達標,因此有完善的衛生消毒制度和規范的操作方法,實用操作技能的培訓提高了從業人員的衛生意識和知識水平,避免了由于操作不當等人為因素影響消毒效果。
無證旅店無論是在選址、衛生設施、人員培訓方面均未經驗收,而且經營者只注重節約經營成本,顧客使用較多的床單等物品雖然能落實清洗消毒,但消毒方法不規范,如拖鞋、口杯等只是在每次清掃房間時在漱洗盆一沖了事,用品用具合格率必然偏低。旅店經營及入職門檻低,經營者更替、從業人員變動等原因,使得從業人員衛生意識參差不齊,部分旅店使用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消毒產品,都會導致公共用品消毒合格率的下降。
該區旅店配備的公共用品用具消毒設施健全并能夠完全運轉使用的僅57.1%,大型旅店為75%,小型旅店僅占 20%;相應地,大型旅店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效果監測合格率最高,小型旅店最低,由此證明了監測合格率和消毒設施的配比以及消毒設施的使用率成正比[3]。這說明大型旅店經營者投入大,出于對企業的信譽、品牌考慮,對公共用品用具的消毒工作較重視,消毒設施齊全,基本能有效地利用;而中低型旅店,尤其是小型旅店只注重經濟效益,對衛生消毒工作重視不夠,雖然大多數單位都配有消毒設施,但很多單位棄之不用,做擺設,應付檢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于2009年1月1日實施,旅店業一次性消費品將受限,大部分旅店計劃恢復使用可反復使用的用品用具,如杯具和拖鞋等,但一些單位是按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來設計衛生設施的,若停止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這些單位將面臨無消毒場所及設施的困境,所以,建立衛生設施監督長效管理機制是很有必要的。
2011年5月1日實施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下簡稱新細則),對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衛生監督等相關工作做出明確規定,如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執法主體、公共場所經營者責任等,對過去監督工作中困惑的問題給出了明確的解釋,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調整了罰款額度,衛生監督部門應進一步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實施辦法,積極履行職責,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新細則要求對公共場所加強監督抽檢,并將抽檢結果向社會公布,這就明確了衛生監督部門公示衛生監督信息的權利和義務,將監管單位的衛生狀況公布于眾,同時也使得衛生執法部門的執法活動于社會監督之下,這就要求衛生監督部門建立和完善衛生監督信息公示機制,為衛生監督機構架起店家和消費者誠信的橋梁, 使雙方有了溝通的基石[4]。
衛生監督部門應根據實際,一是做好旅店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實現由單純監督向監督與技術指導并重的模式轉變,量化分級的結果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示宣傳,增強衛生監督信息透明度,督促經營單位公示其衛生等級,使消費者對旅店的衛生狀況有一定了解,擴大消費者的知情權,明確消費選擇方向。信譽度高的單位可以借量化分級管理工作增強市場的競爭力,以點帶面,培育信譽度較低單位的自律性,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加大硬件建設的力度、提高軟件管理的水平。二是加強旅店的衛生監督抽檢工作,并將結果通過新聞媒體、網站等媒介向社會公布,強化衛生信息公示力度,利用輿論促進旅店等公共場所衛生工作的開展。旅店業必須遵守行業的各類衛生規章制度;消費者可有效地參與到對旅店衛生的監督中;衛生監督部門也可有效持續地對旅店業進行監督管理,對旅店業的持續運作進行安全控制, 從而有效地預防、控制旅店業疾病的發生[5]。
需要注意的是,所公示的信息應具體, 講求實效,注重實用, 盡量全面;內容真實準確, 語言應通俗易懂,文字要簡明扼要, 措詞要準確得體, 避免誤解和漏洞。
新細則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衛生監督部門應加大對無證旅店等公共場所的查處工作,對不符合衛生規范又不按照要求整改或是無法整改的經營單位要堅決予以取締,嚴格把守審批關,進一步加強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的發放、復核工作。并加強經常性督導工作和實施定期衛生監測,對擅自停止使用、拆除清洗、消毒、保潔、盥洗等設施設備的,或者是挪作他用的經營單位,要限期整改,落實后續跟進工作。對那些放棄使用一次性拖鞋和杯具,采用可循環使用的用品用具的經營單位,應提供協助,幫助其完善衛生設施、管理制度及對其從業人員進行培訓,為群眾提供安全而舒適的居住環境。
新細則明確規定,公共場所經營者應當建立衛生培訓制度,組織從業人員學習相關衛生法律知識和公共場所衛生知識,并進行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崗。公共場所從業人員是具體工作的執行者,他們的衛生意識和操作能力,直接關系到公共場所的衛生水平。
衛生監督部門要善于利用電視、報刊等傳統渠道以及微博、網絡電視等新興媒體大力宣傳新細則等法律法規和公共場所衛生防病知識,提高大眾衛生意識,充分調動廣大民眾參與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的積極性, 營造濃厚的衛生法律氛圍, 增強民眾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公共場所經營者培訓,幫助其建立和完善培訓工作的各項制度,特別是培訓程序,考核制度和考核標準,使工作規范化,可針對各單位領班、衛生專職人員及消毒員進行專門培訓,使之成為衛生管理骨干,努力提高其專業技能,然后由企業內部利用有利時機組織一線從業人員培訓,由衛生監督部門組織檢查,落實進行考核[6]。
[1]郭建英.旅店業公共用品用具消毒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8,24(1):58.
[2]金立堅,朱鴻斌,張成云.淺談公共用品消毒現狀與對策[J].現代預防醫學,2003,30(1):117.
[3]張明寶,韓柏慧,宋 輝,等.奧運定點星級賓館客房衛生狀況調查[J].職業與健康,2005,24(12):1193-1195.
[4]何 佳,裘偉康,宋遼原.杭州市下城區餐飲業食品衛生信息公示管理和成效[J].中國衛生監督,2006,13(3):228-230.
[5]陳美施,王 琳,林孟端,等.在普通旅館實施衛生公示制度的衛生管理與研究衛生監督效果[J].職業與健康,2010,18:2146-02.
[6]張國昌.對公共場所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的體會[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