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赟,朵 林,薛皓銘,楊麗華,鄧 玲,季 雪,鐘君睿,阮 元,楊 佳,李 洪
(1.昆明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1;2.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云南 昆明 650021;3.云南省中澳艾滋病亞洲區域項目辦,云南 昆明 650228;4.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艾滋病主要感染年齡為15歲~49 歲的社會勞動人口, 在任何艾滋病流行的地區,青年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亞人群[1]。大學生在我國艾滋病預防與控制中扮演著雙重角色[2],一方面大學生自身的性生理已成熟,處于性活躍狀態下,有著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險;另一方面,大學生受過良好教育, 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是艾滋病預防控制的新生力量。云南省作為艾滋病的高感染地區,性傳播和血液傳播是艾滋病傳播的兩大途徑,青年人面臨著很大的艾滋病威脅。為此,本研究專門針對高校青年學生的性觀念及性行為進行調查與分析,為青年學生艾滋病干預提供科學依據。
選取云南省兩所高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所調查的學生均來自于不同地域、不同專業。
采用先分層再整群的抽樣方法在征得被調查人員及校方知情同意后,于2010年7月~10月由經培訓的高校學生及老師進行現場調查,以自填問卷回答方式作答?,F場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艾滋病知識、性觀念、高危性行為等。調查表回收經審核后,數據采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雙錄入后隨機抽取10%進行核查,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
發放31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02份。調查對象中男生62人,女生240人;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31歲,平均年齡21±2.00歲;1人已婚,4人同居,其余均為未婚;74.5%為漢族;256人是云南本地人,其余分別來自四川、貴州、廣西等地。少部分學生在學校期間曾有過銷售、餐飲、娛樂方面的兼職經歷。發生性行為最小年齡為12歲。
通過分析對比發現,高校男生和女生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男生表示贊成的比率大于女生,見表1。
通過調查,發現高校男生和女生發生婚前性行為的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22名有過婚前性行為的高校學生交往男女朋友的個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通過統計學比較發現,在有過婚前性行為的22名高校學生中,與臨時性伴、固定性伴、性工作者等發生性行為時安全套的使用情況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1 男、女生對婚前性行為態度比較

表2 男女生發生婚前性行為情況比較

表4 22名有過婚前性行為的高校學生與不同性伴安全套使用情況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6.95%的調查對象表示贊成婚前性行為,54.30%的人對婚前行為表示無所謂,僅有38.75%的人明確表示反對婚前性行為。與2009年肖秀菁的研究相比發現高校學生的性觀念變得更加開放[3],尤其是男生。7.28%的高校學生承認發生過婚前性行為,發生性行為最小年齡為12歲,且存在同時與多人交往的情況,甚至有人承認曾與性工作者發生過性關系,安全套的使用情況也不容樂觀。高校學生正處于性活躍階段,雖然有學校規章制度的限制,道德觀念的束縛,但婚前性行為的發生仍是無法避免的。加之發生婚前性行為的年齡都較小,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往往安全套的使用率都較低,因此容易導致各種性傳播疾病包括艾滋病的感染與傳播。
高校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但學校的性健康教育大都限于專題講座等形式,難以滿足學生健康需求,且覆蓋率達不到100%。高校學生的雙重角色要求高校學生必須在具備自我保護能力的前提下擔當一定的社會責任,需要由這些高素質、高文化水平的青年人把防治艾滋病的知識不斷向社會大眾宣傳,從而提升整個社會的艾滋病防控能力。因此,目前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強化措施,提高高校學生預防艾滋病的能力及社會責任感。講座和媒體的宣傳或許可以加強學生對艾滋病文字上的認識,但他們覺得艾滋病離自己很遠,因此建議可以多給高校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社會實踐的機會。
[1]張思明,晏渠如,施少平,等.大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的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04,12(23):54-57.
[2]李 玲,高健平,汪永平.大學生性病艾滋病知識態度調查分析[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0,9(1):13-15.
[3]肖秀菁.大學生性觀念與性行為調查[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9,6(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