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懿,田躍軒,楊紹華,吳 燕,張應留,李連學,陳 良,魯建波,高良敏
(1.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省玉溪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預防艾滋病傳播和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推廣使用安全套。有研究表明,持續、正確使用安全套保護率可達90%~95% ,感染率比不使用時降低10倍~2O倍[1]。2004年我國政府做出了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娛樂場所100%安全套使用項目的決策,并致力于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推廣使用安全套工作。清潔針具交換站作為一個有效的開展防治艾滋病的平臺,其職能不僅為吸毒人群提供清潔針具,同時也是開展對吸毒人群高危行為干預、健康教育的一個窗口,安全套發放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工作,為阻斷性病、艾滋病的性傳播起到積極作用。紅塔區清潔針具交換站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安全套的推廣及發放工作,卻一直未對安全套發放情況影響因素進行過系統的分析,以致對存在的盲區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對玉溪市紅塔區三個項目年的安全套發放進行調查,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采集2008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玉溪市紅塔區針具交換站外展人員工作記錄表,涉及的內容有:服務對象基本信息、安全套發放單次記錄等。
采用SPSS15.0建立分析數據庫,采用統計描述(表)等方法進行分析,構成比之間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發放安全套之間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小于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自2008年開展針具交換工作以來,服務人次數逐年增加,第一年度為1302人次,第二年度增加到4028人次,第三年度為4051人次;服務對象的年齡構成不同,第二、三年度服務的年齡在35歲以上的吸毒人群有所增加;服務對象為女性有逐年減少的趨勢;服務對象為初次吸毒人員有減少的趨勢,見表1。
第一年度累計發放安全套11150只,第二年度12559只,第三年度22391只,3年累計發放安全套46100只,覆蓋9381人次,單次發放1.0(0.0,10.0)只。根據外展發放安全套登記記錄表,分別分析單次各基本情況下安全套發放數量的差異:①安全套發放無論是男性、女性,均呈現增加的態勢(P<0.01),而且女性單次發放的數量在各年度中均大于男性(P<0.01);②安全套發放在小于18歲、>45歲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可能與該兩組之間的人數較少有關,而在人數較多的18歲~、25歲~、35歲~三個年齡組階段均呈現隨年度增加安全套單次發放增加的態勢(P<0.05);③無論是初次還是常客安全套的發放均呈現隨年度增加安全套單次發放增加的態勢(P<0.05),見表2。

表1 紅塔區針具交換站歷年服務對象基本情況統計表(人次)

表2 不同特征下紅塔區針具交換站歷年安全套發放情況分析[Q(P25,P75),只/次]
查閱相關文獻顯示[2~5],我國很多研究人員在高危人群,如性工作者、吸毒人群、同性戀人群以及流動人口中開展過安全套使用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取得很多的實踐經驗,但對于借助清潔針具交換平臺發放安全套的調查及研究,目前還未見更多的相關文獻。本次調查顯示,以單次發放安全套統計得出:1)三個項目年度安全套發放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P均<0.05),分析原因可能與高危行為干預、健康教育、宣傳覆蓋面逐年增加有關,以致更多的吸毒人群接受使用安全套。2)雖然男性、女性吸毒人群領取安全套數量在三個年度中均呈增加的趨勢,但是女性領取安全套的數量大于男性,出現性別上差異的原因可能與女性在性活動中更愿意保護自己、更容易為了生殖健康而使用安全套有關,但是對于此點仍需要進一步調查分析。3)各年齡組的吸毒人群領取的安全套數量不同,隨著年度的增加而增加,18歲~和35歲~組領取安全套的數量最多,而低齡組和高齡組領取安全套的數量均較低,年齡上出現領取安全套的差異,可能與低齡組合高齡組吸毒人群很少參與健康教育、高危行為干預等有關。4)初次和經常參與清潔針具交換的吸毒人群領取安全套的數量均逐年增加,第一年度和第二、三年度出現統計學上的差異,即第一年度初次參與者高于常客。對于此結果進行深入訪談調查分析后得出,可能初次參與清潔針具交換的吸毒人群對于免費發放安全套較為感興趣、感到新鮮有關。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了如下結論:針具交換站是一個良好的安全套發放、高危行為干預平臺,但安全套的發放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吸毒者年齡、性別、是否為初次參與等),可適當增加低、高齡及男性吸毒人群安全套的發放。建議繼續加大在清潔針具交換平臺開展發放安全套及高危行為干預的工作;針對發放安全套影響因素,開展深入的研究,提出可行的措施是持續開展及完善針具交換平臺職能很好途徑之一。
[1]Pinkerton SD,Abramson PR.Effectiveness of Condoms in preventing HIV transmission[J].Social Science,1997,44:1302-1313.
[2]張北川,趙旭傳,吳紹文,等.男男性接觸者中安全套使用狀況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4,20(2):139-140.
[3]李秀芳,張北川,劉明華,等.466例女性性工作者AIDS/STD血清學和行為學調查[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6,12(1):16-18.
[4]徐慧芳,邊月兵,趙宇騰,等.廣州市吸毒者安全套使用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4,30(6):21-23.
[5]李玉艷,李 娜,周 穎,等.深圳市流動人口艾滋病相關性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復旦學報,2010,37(3):30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