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鶴媛,胡春燕,李莉萍,崔麗君,趙 莉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一種常見且讓人十分困惑的疾病,約占泌尿科門診成年男性病人的25%[1]。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癥狀表現復雜,病程遷延,易反復發作,尤其是病人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癥狀,給臨床治療帶來較大困難[2]。許多病人不能按醫務人員的指導堅持治療、定期門診復查、改變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等,因此,CP病人治療效果及依從性不佳已逐漸受到醫療及護理界同仁的普遍關注。為探討護理工作對CP病人治療依從性影響,2009年6月—2010年1月對50例CP病人實施了全程系統化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6月—2010年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就診的慢性前列腺炎病人共100例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病人有恥骨上及會陰部不適、尿痛、尿急、尿道口流白色分泌物、排尿不盡感、失眠、食欲缺乏、性欲下降、血精;②直腸指檢前列腺壓痛、灼熱感、結節,前列腺按摩液(EPS)檢查白細胞(WBC)>10個/HP;③B超檢查示前列腺回聲不均質;④EPS細菌培養陽性;⑤既往無精神病史及嚴重功能障礙。排除其他嚴重軀體疾病。將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 干預方法 采用隨機對照實驗設 計方法。兩組均根據醫囑用藥,對照組行CP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活動與休息、飲食護理、用藥指導、隨診指導等,由專職護士完成;觀察組除給予對照組護理外,同時實施全程系統化護理干預,由專職護士負責實施全程系統化護理干預(認知干預、行為干預、心理干預及跟蹤隨訪),定期通過電話或上門隨訪、復診,繼續實施系統的、持續的護理干預。觀察組全程系統化護理干預如下。
1.2.1 建立信賴基礎 病人一旦就診,即注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關心關愛病人。由專職護士給予熱情禮貌的接待,尊重病人的隱私,對有不潔性接觸的病人替其保守秘密,讓病人對醫護人員信賴,并互留電話,隨時接受病人的咨詢。
1.2.2 認知干預 ①建立個人檔案并對病人進行評估:病人就診時由專職護士首先為其建立個人檔案,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對病人進行評估,包括發病時間、主要癥狀及特點、治療經過、病人對疾病防治知識的了解程度、學習能力、工作情況、心理狀況、生活及飲食習慣、家庭成員對本病的認知程度和態度等。②制訂計劃并實施系統性的健康教育: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卡片或系統的健康教育手冊,內容包括疾病相關知識(CP的病因、分類、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反復遷延難治的相關因素,目前存在的不良行為對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疾病本身或治療手段造成的健康狀況改變,疾病對個體的社會影響等)、配合治療相關知識(活動與休息、體位、飲食,用藥方法、時間及注意事項,熱水坐浴、理療、前列腺按摩對本病的目的及意義)。個體教育由專職護士每天進行1次,每次20 min~ 30 min。集體健康教育時將5例~8例病人分為一小組,每周3次,每次 30 min,同時發放健康教育知識卡,讓病人帶回家詳細閱讀。③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向病人親友介紹相關的健康行為,利用他們對健康行為的正面評價促進病人采納健康的行為;幫助病人之間形成互助小組;促進組內成員之間的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相互鼓勵,共同分享彼此的經驗,共同采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
1.2.3 心理干預 ①病人的心理指導:針對病人出現的心理狀況給予心理干預,護士認真傾聽病人的述說、尊重病人的感受,采用認知療法、支持性心理療法如心理疏導、心理暗示等措施,使其采取健康的應對方式;為病人準備中國古典音樂或西方古典音樂或柔和輕快的音樂讓病人帶回家聆聽,堅持每天聽2次,每次30 min;請已治愈的病人現身說法,交流自己戰勝疾病的心得體會,幫助病人取得更多的社會支持,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②家屬的理解與配合:治療成功與否與心理、社會諸因素有關,家庭的理解與配合將給予病人良好的情感和心理支持,尤其是其妻子。雷芬芳等[3]認為,病人在支持系統中最需要配偶,其次是父母的支持。Friedman認為,如果個體所得到的是來自家庭成員特別是配偶的支持時,他會感到更加滿意。因此,將院外護理知識教會家屬,讓家屬理解、配合、支持,并參與到護理活動中來,多為病人提供關懷與支持,使病人以平靜、樂觀、穩定的心態在溫暖的環境中接受治療、護理,能促進病人康復。
1.2.4 行為干預 ①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為方式。病人希望得到醫生指導及獲得疾病預防知識。專職護士除了給病人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外,還將健康教育卡片或健康教育手冊交給病人閱讀并帶回家,幫助病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酒,少抽煙,飲食清淡,盡量避免辛、辣、酸等刺激性食物,如大蔥、大蒜、辣椒、韭菜、胡椒等;少穿緊身褲,少蒸桑拿,盡量降低外陰溫度;避免久坐或長時間騎車;適當多飲水,不要憋尿;生活有規律,保持大便通暢,注意個人衛生,包皮經常外翻清洗。②樹立正確的性觀念:主要采取家庭支持治療。向病人及配偶/性伴侶解釋前列腺周期性分泌與排泄的生理過程,采用圖片及實物演示避孕套使用方法以及婚前、婚外性行為對個人及家庭的危害;取得病人配偶/性伴配合,7 d~10 d性交 1次,性器官接觸前即戴避孕套,避免忍精不射、體外排精及不安全性行為;指導配偶/性伴給予病人信心與溫暖;鼓勵無條件過規律性生活病人手淫或借助器具例行排精,至少2周 1次;避免頻繁生殖器觸摸行為;避免閱讀色情圖像與文字,鼓勵參加社交活動及除騎自行車外的體育活動,每周至少1次,每次≥1 h。適當的體育鍛煉對疾病治療及預防有促進作用。
1.2.5 跟蹤隨訪 ①每周進行2次家庭隨訪,以了解病人家庭情況,取得家庭的最大支持,為病人遵醫提供家庭幫助;②每周發放1次病情追蹤卡,以了解病人在控制疾病方面治療依從性如何、存在什么問題,以便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③與病人保持電話聯系,不定時詢問病人治療依從的情況,以經常提醒和監督病人遵從醫囑,病人也可隨時來電咨詢。
1.3 評價方法 分別于護理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病人復查時,由專職護士在統一指導語下對病人行必要的解釋后填寫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指數表(NIHCPSI)、自制的病人健康行為問卷調查表及病人治療依從性問卷調查表。①采用NIH-CPSI[4]及焦慮自評量表(SAS)[5]進行干預前后的評分比較。NIH-CPSI由3個項目(9個問題)組成,總分越高病情越重。項目1(問題1~問題4)評定病人的疼痛或不適,總積分0分~21分,其中疼痛部位0分~6分,疼痛頻率0分~5分,疼痛的嚴重程度0分~10分;項目2(問題 5、問題 6)評定病人排尿異常情況,積分0分~10分;項目3(問題7~問題9)評定前列腺炎癥狀對病人生活質量(QOL)的影響,生活質量評分為0分~12分,1分~4分為輕度,5分~8分為中度,9分~12分為重度,總分越高,病人的臨床癥狀或病情越嚴重。②采用自制的病人健康行為問卷調查表評價,包括病人健康行為和危險行為兩個方面10個問題,分經常、偶爾、無3個等級共30分,總分越高,病人的危險行為越少,健康行為越強。③采用自制的病人治療依從性問卷調查表評價,內容包括準確服藥、定期復診、定期進行輔助檢查、開展社會功能鍛煉、就診及時5個方面。能夠完全達到5項要求為完全依從,需家屬督促、勸說為部分依從;自行停藥、減藥、拒絕治療及復診為不依從。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干預前后前列腺炎癥狀、焦慮評分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3個月觀察組NIH-CPSI評分及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自覺癥狀減輕或緩解,干預有效。詳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NIH-CPSI及SAS評分比較 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健康行為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健康行為評分比較 分
2.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比 較(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比較 例(%)
3.1 提高CP病人治療依從性的目的與意義 治療依從性是指病人的行為(服藥、飲食及改變其他生活方式等)與臨床醫囑的符合程度。CP病人治療依從性直接影響病情的進一步發展。CP病情遷延、復發率較高、療效均不理想,多數病人對治療效果不滿意,導致許多病人不能嚴格遵從醫囑。從表4可以看出,觀察組通過全程系統化護理干預后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因此,對CP病人實施全程系統化護理干預,能幫助病人知曉CP的相關知識,改善認知態度,加強預防措施,選擇有益的生活方式,堅持遵醫囑用藥、體格檢查,從而提高了治療有效率,最終達到提高CP病人生活質量的目的。
3.2 幫助病人建立健康的行為模式實施全程系統化的護理干預可以幫助病人樹立正確的健康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病人在健康維護與健康促進方面的能力增強。同時其心理障礙明顯改善,對治療產生了信心,病人表現為情緒穩定、精神愉快、飲食增加、睡眠好轉,生活質量得以提高。表3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兩組病人健康行為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4結果也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病人準確服藥、定期復診、定期進行輔助檢查、開展社會功能鍛煉、就診等治療行為有明顯改善。因此,全程系統化護理干預的實施有助于病人建立健康的行為模式,從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3.3 全程系統化護理干預對CP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 鄭瑾等[6]認為,心理上存在軀體化、抑郁、焦慮、偏執、精神病性心理問題的病人治療依從性差,而治療效果差又會加重病人的心理問題,導致其出現消極感受,使生存質量降低。謝小燕等[7]認為,CP病人多存在軀體化、抑郁、焦慮、偏執、精神病性等心理問題。郝宗耀等[8]認為,CP病人的這種異常心理可能引發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出現身體某個部位的不適,包括下腹部、會陰部或排尿不適、性功能下降等,或者使前列腺炎癥狀加重。雷芬芳等[9]認為,CP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來自家庭、心理及疾病本身3大方面,應充分認識到惡化的夫妻關系、不良的心理因素對生存質量的負性影響,重視病人的疾病癥狀,盡最大努力提高家庭支持系統尤其是伴侶在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作用,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況,減輕疾病癥狀所帶來的痛苦,從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本研究按護理程序的方法,采用全程系統化護理干預,結果CP病人接受護理干預前后,病人焦慮情緒、疼痛不適、排尿異常、生活質量均有改善,說明病人自覺癥狀明顯緩解,生活質量得以提高,焦慮情緒明顯改善。可見,全程系統化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CP病人的軀體、心理、社會方面問題,提高病人對該病的認知水平,減緩病人心理壓力,提高生活質量。
[1]Nickel JC,Downey J,Hunter D,et al.Prevalence of prostatitis-like symptoms in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using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J].J Urol,2001,165(3):842-845.
[2]張洪泉.心理因素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5,26(9):1044.
[3]雷芬芳,鄧翠珍,尹冠群,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信息需求與支持需求調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24(8):42-44.
[4]戴繼燦.介紹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積分指數(NIH-CPSI)[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0,14(1):62.
[5]吳文源.焦慮自評量表[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特刊):124-125.
[6]鄭瑾,王愛平,蘇蘭若,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特征與治療依從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2):1087-1088.
[7]謝小燕,陳勇,李雪梅,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狀況分析[J].南方護理學報,2003,10(3):60-61.
[8]郝宗耀,梁朝朝.慢性前列腺炎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5,26(6):367-369.
[9]雷芬芳,鄧翠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存質量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09,16(4):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