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少玉,蔡麗雯,朱宏敏
頭頸部惡性腫瘤切除范圍大,頸部血管豐富,滲出物較多,術后需要用負壓較大的引流裝置引出滲液,以利于頸部皮瓣貼合,減少術區無效腔形成,加速創面愈合[1]。目前各種引流裝置很多,負壓引流袋負壓小(120 mmHg~160 mmHg,1 mmHg=0.133 kPa),易形成血腫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且不可調節,引流管過長,引流液一部分存于引流管和負壓球內,計量不準確,對頸清掃術而言,由于頸部皮瓣剝離面較大,若負壓太小,創腔內殘液不能充分引出,造成創腔感染影響療效。我科2007年以來使用自制負壓引流裝置,引流效果較好。
1.1 一般資料 選取頭頸部惡性腫瘤頸清掃術病人112例,男48例,女64例;甲狀腺癌83例,喉癌23例,舌癌6例。
1.2 負壓引流裝置的制作 采用一次性80 mL無菌注食器1副,連接在引流管末端,抽出空氣使引流管呈負壓狀態后固定針栓(用一個5 mL注射器針筒放置在80 mL注食器針筒和針栓之間使之固定),用膠布固定,使注食器針栓不回縮而形成負壓。測得注食器負壓為100 mmHg~700 mmHg。
1.3 負壓引流裝置的應用 用于頭頸部惡性腫瘤頸淋巴結清掃術后,創腔需要較大負壓的創面中使用。在手術室術畢放置引流管,皮膚縫合后,在用紗布包扎前,將自制負壓引流裝置直接與切口引流管連接,抽出注食器內空氣,使引流裝置呈負壓狀態,在手術間直接連接好負壓引流管,其目的是檢查引流管出口是否有漏氣和皮膚縫合是否緊密,若有漏氣的地方,可直接查出,當有漏氣時,無負壓,引流裝置無效,皮膚與創面未貼合緊密,可造成滲出液滯留于創腔內,引起積液、積血,進而引起呼吸困難,繼發感染。當檢查負壓引流裝置無漏氣時再用紗布包扎好手術切口,這時引流裝置呈負壓狀態后滲出液引流入注食器。
1.4 效果 術后血量1 h突然增多,實施負壓180 mmHg~700 mmHg,出現壓迫癥狀2例,積血、積液1例。
2.1 搶救物品的放置 術后常規床旁備氣管切開包及一次性無菌手套,其目的是一旦發生呼吸困難,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搶救;觀察體溫變化,有無高熱、脈搏是否過快,有無聲音嘶啞、手足麻木、抽搐等。
2.2 術后體位 按全身麻醉術后常規處理,低流量吸氧6 h后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正常時抬高床頭 30°~40°,以利于病人呼吸及切口引流,減輕切口疼痛。
2.3 霧化吸入 如果病人意識清楚,回病室后30 min內用地塞米松5 mg加糜蛋白酶4 000 U、硫酸慶大霉素8×104U氧氣霧化1次,以減輕全身麻醉和手術后引起的咽部不適、喉頭水腫,濕化分解痰液,使病人能有效排痰。
2.4 頸部活動及功能訓練 術后頸部活動時間不宜過早,在引流期間,盡量減少頸部活動,因為頭頸部惡性腫瘤頸淋巴結清掃術后創面較大,若活動過早,影響皮瓣與組織間黏附,易形成無效腔,引流不充分,引起感染。又因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后斜方肌不同程度受損,功能鍛煉尤為重要,故在切口愈合后即應開始肩關節和頸部的功能鍛煉,并隨時保持患側上肢高于健肢的體位,以防肩下垂[2]。
2.5 引流管護理
2.5.1 保持引流管通暢 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性狀、量,注意病人有無呼吸困難,24 h引流液在150 mL以上,頸部腫脹明顯,出現呼吸費力并進行性加重、煩躁不安等表明有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床邊搶救。
2.5.2 妥善固定引流管 注意引流管是否連接緊密,有無漏氣。隨時保持引流管呈負壓狀態,當引流管鼓起時(若無創口皮瓣漏氣原因),證明管內已無負壓、需更換一個注食器。當引流管呈負壓狀態,且注射器內引流液又不多,可以一直保留到24 h再更換一次性無菌注食器。頸部活動或離床活動時注意引流管位置,離床活動前首先將負壓引流裝置用塑料袋裝好,再用別針別在衣服上或掛在紐扣上,防止導管脫落。若突然出現無負壓時引流液可回流入切口內引起感染。
2.5.3 負壓調節 負壓引流裝置可以隨時調節壓力,術后連接負壓裝置時根據病情需要,遵醫囑調節好負壓,隨時觀察負壓并保持在規定范圍。當引流裝置達不到規定壓力時可更換注食器,重新調節壓力在正常范圍。
2.5.5 拔管的有效指證 48 h~72 h后24 h引流液小于30 mL且呈淡黃色,拔管時引流管始終保持負壓狀態。如果積液較多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延長。
頭頸部惡性腫瘤頸清掃術手術創面大、頸部組織疏松,對于頸部狹小的空間,少量的積血、積液即可引起氣管壓迫、呼吸困難、切口感染,影響切口愈合。2007年以來采用自制負壓引流裝置取代以往一次性負壓引流器,由于負壓大,利于皮瓣貼合,減少術區無效腔的形成,有助于妥善解決創面滲出、出血,減少淋巴管漏的發生,且觀察引流量更直觀、更準確。經臨床觀察,自制負壓引流裝置采用一次性80 mL無菌注食器,負壓范圍100 mmHg~700 mmHg,根據手術范圍可調節壓力;且容量大,減少更換次數,價格低廉,取材方便,操作簡單;當注食器內血量突然增多,引流液顏色有改變,說明有活動性出血,可立即通知醫生進行相應處理,有效降低創口形成血腫的風險,使創口無積血、積液。總之,自制負壓引流裝置負壓大,可使創腔內組織相互貼合,當有小的出血點時由于組織相互貼合緊密,有利于壓迫止血,促進創腔閉合,愈合更快。且一次性無菌注食器有刻度、計量準確,能更客觀地觀察引流液的量及色澤。本組112例,無引流管堵塞,無血腫形成,無感染。
[1]黃肖光.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所致皮膚炎癥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1A):2852.
[2]施英.甲狀腺癌根治術 209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