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清平,李小峰,陳臘年,劉佩環
依法治教 建立臨床實踐管理新模式
向清平,李小峰,陳臘年,劉佩環
[目的]依法治教,建立臨床實踐管理新模式。[方法]通過調研及查閱參考文獻,以國家法律規范為依據,結合我院臨床教學的實際情況,建立實習合同,啟動法律保障下的臨床實踐管理新模式,明確法律義務,制訂臨床教學計劃、建立監督評價體系,實現臨床教學目標。[結果]應用臨床實踐管理新模式后,學生投訴率及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下降。[結論]臨床實踐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對提高臨床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臨床實踐;管理模式;法律義務
依法治教是一種必然而且實然的趨勢,法律制度成為規范臨床實踐師生之間關系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在2009年衛生部、教育部組織制定的《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實施以后,對實習單位進行護理臨床實踐管理有了嚴格的規定,實習單位舊的不夠完善的臨床實踐管理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嚴重影響了醫學教育質量。為此,依法進行臨床實踐管理已成當務之急,筆者結合我院臨床教學的實際情況,建立了臨床實踐管理新模式,并在我院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資料 我院是三級綜合性醫院,承擔臨床教學、見習及實習任務。通過調研及查閱參考文獻,了解目前我國臨床教學狀況,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以《護士條例》《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民法通則》《合同法》和《教育法》等相關法律為依據,進行科學分析與研究,探討適合我院臨床實踐管理的新模式,并于2008年在我院應用。
1.2 臨床實踐管理新模式 臨床實踐管理新模式是對臨床實踐管理活動的全面設計、高度概括和總結,并通過流程、制度和表格等文字形式固化下來,成為臨床實踐管理行為的規范,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包括以下內容。
1.2.1 建立實習合同(或實習協議),啟動臨床實踐管理 目前,我國沒有法律對實習學生與實習單位的關系進行明確定性[1],實習合同的主體也存在差異。實習合同有實習單位與學校和實習單位與學生簽訂兩種情況。筆者認為,實習是學校正常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實習單位是學校教學場所的延伸,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教育管理關系的性質并沒有隨著實踐教學場所的轉移而改變,學生根據教學計劃到實習單位去實習,實際上是學校的委托,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實習合同具有委托合同的性質,實習合同實際上是學校與實習單位簽訂的、約定學生到實習單位實習期間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該協議為實習單位和學校加強臨床實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
學生實習期間的實習單位無論是經由學校安排還是通過學生自己尋找獲得的,實習單位都應當與實習生所在學校而不應與學生本人簽訂實習合同。在實習合同中,雙方當事人是實習單位和學校,學生在實習期間與學校是教育管理關系,學校與實習單位之間是一種以學生為關系人的實習合同關系,學生與實習單位之間是一種以實習合同為依托的教育管理關系[2]。
1.2.2 明確法律義務,制訂臨床教學計劃
1.2.2.1 明確法律義務 實習單位的法律義務包括合同約定的義務和法律直接規定的義務。①合同約定的義務:實習合同可以在不違犯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學校和實習單位平等協商,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根據民法意思自治原則,一旦約定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履行約定的義務均應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②法律規定的義務:依據委托合同關系產生的義務,依據《合同法》的規定,實習單位作為受托人的基本義務是聽從學校的指示、及時報告有關情況,否則,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為規范護理教育臨床實踐活動的管理,保護病人、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保證醫學教育教學質量,在《護士條例》《醫學教育臨床實踐管理暫行規定》《民法通則》《合同法》《教育法》等相關法律中規定了實習單位的義務。
1.2.2.2 制訂實施計劃 護理部根據學校的實習安排,對實習學生的整個實習時間、輪轉的科室、實習內容、考核簽訂方法等制訂臨床教學計劃。臨床科室的教學計劃還應具有專科教學計劃,使實習計劃能達到預期目標。
1.2.3 建立監督評價體系,實現臨床教學目標
1.2.3.1 建立臨床教學管理制度 以法律為依據,根據實習學校的教學、實習大綱,擬訂和修改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及各級人員和部門的臨床教學職責。
1.2.3.2 臨床實踐管理組織對臨床教學的全面監督 臨床教學管理組織機構由醫院護理部、臨床科室兩級組成,在管理上實行分管院長負責制。護理部是醫院教學工作的職能管理部門,設專職教學管理人員1名;臨床科室系教學工作的基層組織,各科室指定1名人員作為臨床科室的教學組長,與護士長一起共同組織臨床科室教學。各級成立臨床教學質量考核小組,定期檢查教學情況。檢查的內容:教學計劃制定情況,計劃實施情況,對實習生的考勤記錄,實習學生的儀表,實習學生的醫德醫風,放手不放眼落實情況,實習學生對帶教老師的投訴情況,實習學生對帶教老師的綜合評價,病人對實習學生的投訴情況。將其內容制成考核表,量化打分,滿分為100分,檢查的結果作為評價護理質量的依據,責任到人,與經濟掛鉤,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持續改進。
1.2.3.3 采用雙向教學考核評價方法,教與學相互監督 雙向教學考核評價方法即臨床帶教老師考核評價實習學生和實習學生對臨床帶教教師進行考核評價。臨床科室的實習學生對所在科室的帶教教師進行考核評價,評價的內容有:儀表,語言,溝通能力,教學的責任心,行為規范,臨床經驗,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將其內容制成考核表,量化打分,滿分為100分,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實習單位評選優秀帶教老師的依據。
各科室臨床帶教老師對所在科室的實習學生進行考核評價,評價的內容有:儀表,對老師的態度,對病人的態度,職業道德,工作能力,學習態度,勞動紀律及出勤,護理理論,護理操作,護理文書書寫。將其內容制成考核表,量化打分,滿分為100分,考核結果由科室護士長或總帶教老師上交護理部,作為實習單位評選優秀實習學生的依據。
1.3 評價方法 在管理新模式實施前后2年,采用實習學生對帶教老師不滿的投訴數占實習學生總人數的百分比、實習學生臨床護理缺陷發生數占實習學生總人數的百分比進行比較,來評價實施新模式前后臨床實習帶教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實施新模式后實習學生對帶教老師不滿的投訴率和實習學生臨床護理缺陷發生率均較實施新模式前明顯降低(P< 0.05),見表1。

表1 臨床實習帶教質量比較人(%)
3.1 學校與實習單位建立合同,有利于臨床實踐管理 實習單位與學校建立合同,有利于臨床實踐管理,避免實習單位在學校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實習學生簽訂合同所引起的許多弊端。第一,由于實習學生與實習單位之間的關系是以實習合同為依托的教育管理關系,實習單位與學校雙方協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避免學生臨床教育的缺陷,有利于學生達到臨床教育的要求,完成教學計劃。第二,學校與實習單位在實習合同中,對有關實習時間、實習費用、實習生的請假權限、對實習學生違紀的處理、實習單位單方退回學校和終止實習的條件、實習學生的侵權和實習學生被侵權后的責任劃區等重要事項的約定,有利于預防糾紛發生和解決糾紛。目前,我國法律對實習學生權益保障的規定不是很全面,特別是實習學生被侵權后,從司法實踐的判決結果看,往往是學校、用人單位承擔責任[3],雙方容易產生矛盾,不能有效解決問題。通過學校與實習單位對侵權責任的約定,雙方自愿履行義務承擔責任,同時有利于保護實習學生這一弱勢群體。
3.2 依法履行義務,有效保證了實習學生的權利 實習單位履行義務是為了保證實習學生權利。本模式實施前,實習單位對實習學生的受教育權不重視,并且在無意中侵犯了實習學生的權利。在臨床實踐中,帶教老師不履行臨床教學義務,不進行帶教、示范,不給實習學生學習的機會等不作為行為。在不作為行為的同時伴隨的不合理的作為行為,把實習學生當做額外勞動力,當實習學生在學習機會出現的時候把他們支開,而僅僅做一些“傳信”“取物”“送單”的事情,這樣侵害了實習學生受教育權,使實習學生不能完成實習計劃,不能真正地掌握相關知識,臨床操作時常發生護理缺陷,引起實習學生對帶教老師不滿而投訴。本模式重點強調實習單位的法律義務并對其履行義務的情況進行監督,有效地維護了實習學生的權利。通過臨床應用效果分析,帶教老師對實習學生的侵權問題減少,實習學生對帶教老師不滿的投訴率也明顯降低。
3.3 建立監督評價體系,保證了臨床教學質量 臨床教學管理組織對全院的臨床教學質量進行檢查和監督,對臨床教學起到全面調控作用,根據檢查結果,隨時調整教學管理方法,保證了教學水平。帶教老師和學生的雙向考核評價、相互監督,發揮了相互促進的作用,保證了臨床教學質量。臨床科室的實習學生對所在科室的帶教教師進行考核評價,促使帶教老師不斷學習,提高了臨床帶教老師的帶教水平。帶教老師對實習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成績量化、獎懲分明,使實習學生有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增強了實習學生行為的自律性,自覺參與臨床實踐,提高了護理操作水平。通過本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臨床護理缺陷發生率明顯降低。可見,臨床管理實踐新模式應用法律規范臨床教學管理,使依法履行臨床教學義務成為可能,對依法治教、提高臨床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 喻莎.淺析大學生實習權益的保障[J].政法行政,2008(30):204.
[2] 曹培東.李文亞.論大學生法律關系的多重性[J].煤炭高等教育, 2006,24(6):95.
[3] 孫連京.論學校、實習單位對實習學生的責任——以根據教學計劃進行實習為限[J].法制與經濟,2008,180(9):127.
Law to establish a new model of clinical practice management
Xiang Qingping,L i Xiaofeng,Chen Lanian,et al
(Second Peop le’s Hospital of Yichang City Hubei Province,Hubei 443000 China)
G642.44
C
10.3969/j.issn.100926493.2011.13.037
100926493(2011)5A21200202
向清平(1961—),女,湖北省宜昌人,副主任護師,本科,從事護理與法、臨床護理教育研究,工作單位:443000,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李小峰、陳臘年、劉佩環工作單位:443000,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
2010208227;
2011204219)
(本文編輯 李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