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珍,黃笑美,余春芳,李 慧
干擾素治療病毒性肝炎誘發抑郁癥,尤其是輕度病人,易被臨床醫生忽略,如沒有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可導致重度抑郁癥而使干擾素治療失敗。因此,早期診斷抑郁癥,并給予病人恰當的護理干預,使病人恢復正常的情緒從而完成干擾素治療是肝病護理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長期課題。
1.1 對象 選擇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和門診就診的病毒性肝炎病人,使用干擾素治療。符合下列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抑郁癥診斷標準;②經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評分17分~24分,抑郁自評量表[1](SDS)評分50分~69分;③排除情感障礙家族史、器質性疾病造成的抑郁障礙;④自愿作為觀察對象。共入選60例,年齡19歲~45歲,男39例,女21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采取辨證施膳合五音調式干預,對照組則不采用此法,其他均相同。
1.2 方法 于干擾素使用第30天采用HAMD17項量表評定,總分17分~24分,SDS評定總分50分~69分,診斷為輕、中度抑郁癥病人入組。于干擾素使用第90天再次采用HAMD和SDS量表進行評定,了解病人抑郁癥狀改善情況。
辨證施膳是辨證施護的具體表現,根據病人的體質、疾病的癥候,結合食物的性味、功效,選擇不同的食物進行調護,對治療疾病有一定的意義。五音調式根據中醫傳統的五音理論,把歌、哭、呼、笑、呻(宮、商、角、徵、羽)與脾、肺、肝、心、腎相對應。五音特點分別為:木聲長而高,水聲沉而低,土聲濁而重,火聲高而尖,金聲響而強。5種不同音調的音樂可以健運臟腑、調理氣血、舒暢情志,從而起到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2]。采用中醫五行音樂光盤治療(作曲:石峰,中國著名養生音樂開拓人和著名作曲家;中醫顧問:郝萬山;演奏:中央音樂學院民樂團)。
1.2.1 肝氣郁結 ①合歡飲:合歡花、白蒺藜、香附各10 g~15 g,香椽5 g~10 g,佛手、甘松、甘草各3 g~5 g,泡水服。②佛手金柑飲:佛手3片~5片,金柑3枚~5枚,開水泡當茶飲。③黃花菜、金橘餅、梅花粥、橘皮粥。④選用角調:為春音,本調條暢平和,助人入眠,有促進體內氣機宣發和舒展的作用。選用樂曲有《綠葉迎風》《松下觀濤》《溪山秋月》《草木青春》《梅花三弄》。
1.2.2 肝郁脾虛 ①玫瑰菊花粥:干玫瑰10 g,白菊花10 g,糯米50 g,粳米100 g;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中。②逍遙加味粥:柴胡10 g,白芍10 g,大棗6枚,粳米10 g,冰糖適量,每日1劑。③甘麥大棗湯:小麥30 g,大棗 10 g,甘草 6 g,水煎代茶飲。④百合安神羹:鮮百合 50 g,五味子5 g,茯神15 g,龍眼肉30 g,白木耳50 g。⑤選用宮調:為長夏音,本調悠揚諧和,能促進全身氣機穩定,調節脾胃功能。選用樂曲有《洞天春曉》《良宵》《鳥投林》《閑居吟》《秋湖月夜》。
1.2.3 肝膽濕熱 ①梔子仁粥:梔子仁3 g~5 g、粳米 30 g~60 g煮粥。②黃花菜飲:黃花菜根30 g煎水服。③田基黃煮雞蛋:田基黃60 g、雞蛋 1個加水、鹽適量,煨熟即成。④玉米須燉蚌肉:蚌肉200 g、玉米須20 g加水、鹽適量,放燉盅內隔水燉熟。⑤選用羽調:為冬音,屬水,本調柔和透徹,發人遐想,啟迪心靈,有清利肝膽之功效。選用樂曲有《春曉吟》《塞上曲》《玉樹臨風》《昭君怨》。
以上膳食交替服食,15 d為1個周期,共服用2個月。五行音樂曲目每日早、晚各聽半小時。
表1 干預組干預前后HAMD、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干預組干預前后HAMD、SDS評分比較(±s)分
時間 HAMD SDS干預前 20.3±3.2 57.4±5.3干預后 10.5±4.8 40.2±9.3 t值 16.99 16.07 P <0.01 <0.01

表2 兩組干擾素治療成功率比較 例(%)
干擾素目前被公認為是治療病毒性肝炎的首選藥物,具有確切的長期療效,但隨著干擾素的廣泛應用,其副反應也越來越顯現。抑郁癥是干擾素治療病毒性肝炎失敗的原因之一,也是干擾素治療的并發癥與相對禁忌證[3,4],對輕、中度抑郁癥病人,一般因抗抑郁藥物副反應大,臨床很少選用,但不進行干預治療又容易使病人進一步發展成重度抑郁癥而完成不了干擾素治療。因而采用辨證施膳合五音調式干預有較大的意義。
辨證施膳是傳統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應用藥物與食物的有機結合來防病治病,幾千年來它對中華民族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5]。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說過:“我們應該以食物為藥,飲食就是你首選的治療方法”。我們制定的這一組膳食方中的玫瑰、菊花有柔肝除郁、和血理氣、鎮靜安神的功效;合歡花、白蒺藜有解郁安神、理氣開胃的作用;百合有養肺潤肺、清心安神之功效,黃花菜古時稱忘憂草,有養血平肝、健腦抗衰、滋陰潤肺、止血除煩的功用。所配膳食交替服食。辨證施膳將防治藥物融匯于飲食生活中,既發揮藥物的防治作用,又有食物的營養和滋味,相得益彰,以達到減輕病人的抑郁癥狀、完成干擾素治療的目的。
中醫五音理論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聲學醫學,我國音樂治療疾病最早見于《內經》《靈樞·五音五味》,其中詳細記載了宮、商、角、徵、羽5種不同的音階調治療疾病的內容,歐陽修曾說:“吾嘗有幽憂之疾,而閑居不能治也,受宮音數引,久而樂之,不知疾在體也”。金元時期,四大名醫之一的張子和,善用音樂治病,如“以針下之時便雜舞,忽笛豉應之,以治人之憂而心痛者”。至明代,對音樂治病有專篇《律原》,提出音樂“可以通人地而合神明”[6]。許多古代文獻也論述了音樂養身保健和調養情志的作用。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聲波使機體各器官的振動系統產生有益共振,并激發神經的興奮部位,通過神經體液的調節,改善人的精神狀態,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心理學實驗表明,音樂屬于良性刺激,可喚發起好的情緒,如喜歡、愉悅、欣快、安全感、滿足感、榮譽感等[7]。干預組給予五音調式欣賞名調曲目時,需放松心情,守心定志,聲音中正平和,相互諧調。聲音過大會使心志搖蕩,太小則無法充盈心志,聲音大小必須適中,綿綿存意,靜心聆聽,方能起到怡情養神的作用。對失眠低落、疲倦、煩亂、緊張不安、易激動等癥狀具有改善作用,控制抑郁癥的發展,使病人在最佳心理狀態下接受干擾素治療。
干擾素治療病毒性肝炎誘發抑郁癥的機制尚不清楚,從本組觀察發現,抑郁癥多發生在用藥1個月后,一旦停藥癥狀完全消失。辨證施膳合五音調式干預可明顯改善病人的睡眠障礙,減輕病人的抑郁癥狀,從而提高干擾素治療病毒性肝炎的成功率。應用辨證施膳合五音調式2個月后HAMD、SDS評分均有明顯降低,且干預組干擾素治療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辨證施膳合五音調式干預是有效的。
[1]唐啟盛.抑郁癥[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148.
[2]唐啟盛.抑郁癥中西醫基礎與臨床[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268.
[3]廖曉輝.2002年α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專家研討會會議紀錄[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2,20(5):322-323.
[4]張雁紅.12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行干擾素治療的副反應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0,8(9A):2315.
[5]陳長洲.天然保健食品及食療的研究與應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54.
[6]燕國材.中國心理學史資料匯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6-32.
[7]張孝娟,黃小玲.中醫臨床心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