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霓,王春梅
健康檔案是記錄有關健康信息的系統化文件資料,是社區醫護人員對居民進行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的基本工具[1]。社區醫護人員通過為在檔老年人提供系統的健康管理,能夠及時了解老年人的健康動態變化,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減少各種老年疾病的發生率和病死率。心腦血管疾病是引發老年人群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因素[2],而高脂血癥是其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本研究整理了某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健康檔案,對415名參加2010年健康體檢的60歲以上居民的體檢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旨在了解該人群高脂血癥患病率,并探討高脂血癥的相關因素,為社區老年人防病治病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整理某社區衛生服務站參加2010年度健康體檢的60歲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檔案415份。其中男186人,女2 29人;年齡68.42歲±5.43歲;體質量指數(BMI)23.58 kg/m2±2.87 kg/m2;高血壓病209人,糖尿病78人。
1.2 方法
1.2.1 資料整理 記錄體檢老年人的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疾病史、血壓、血糖、血脂檢查結果。其中血液檢查均為隔夜空腹12 h以上采集靜脈血測定的,包括空腹血糖(FPG)、血清總膽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
1.2.2 診斷標準 參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及社區生化檢驗儀器的參數設定,將TG≥2.21 mmol/L和/或 TC≥5.7 mmol/L診斷為高脂血癥。參考《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防治指南》,將BMI≥24 kg/m2的人群歸為超重肥胖組。參考《2007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將 FPG>7.0 mmol/L,或有糖尿病史者歸為高血糖組。參考《2005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將收縮壓(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或有高血壓病史者歸為高血壓組。
1.2.3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使用SPSS 11.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單因素相關分析采用二分類變量的關聯性分析,多因素相關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社區老年人高脂血癥的患病率 415名體檢老年人,高脂血癥總患病率為57.1%(237/415),其中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為16.4%(68/415),高三酰甘油血癥患病率為22.4%(93/415),混合性高脂血癥患病率為18.3%(76/415)。
2.2 不同性別、高血壓、超重/肥胖、高血糖的老年人高脂血癥發生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高血壓、超重/肥胖、高血糖的老年人高脂血癥發生情況 人
2.3 社區老年人高脂血癥的多因素分析 以高脂血癥作為因變量,性別、高血糖、高血壓、超重/肥胖為自變量,使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逐步篩選,僅性別及高血壓進入回歸方程,見表2。

表2 社區老年人高脂血癥發生的多因素分析結果
本研究中415名社區在檔老年人的高脂血癥總患病率為57.1%,且以高三酰甘油血癥為主,與袁啟遠等[3]的研究報道相近,但比全國大城市老年人高脂血癥患病率(不含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30.4%高[4]。
大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血脂水平受性別和BMI的影響,中青年男性的血脂水平通常高于同齡女性,但絕經后女性的血脂水平則比同齡男性高;隨著 BMI的升高,血脂水平升高,血脂異常患病率亦升高[4]。絕經后女性的高血脂可能與缺乏雌激素保護、脂質代謝紊亂有關。肥胖時脂解激素與抗脂解激素分泌失調、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可能影響了脂肪及一些脂蛋白的分解和清除,進而可能導致高脂血癥[5]。Framingham心臟中心研究則顯示,約80%的高血壓病人并存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其中最常見的為血脂異常[6]。高血壓與血脂異常往往合并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一方面,利尿藥、β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物可能引起繼發性血脂升高;另一方面,高血脂可通過影響細胞膜的脂質結構,進而影響鈣離子轉運,參與高血壓的發病機制[7]。本研究分析結果符合上述特征,該人群的高脂血癥與性別、超重/肥胖及高血壓相關,且女性和高血壓是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僅對樣本人群高脂血癥的部分危險因素進行了探討,結果提示應加強對該人群中老年女性、超重肥胖及高血壓病人的血脂監控和管理。其他研究調查還發現血脂水平與人格特征[8]、吸煙[9]和飲食結構[10]相關。因此,在制定高脂血癥社區干預措施時應充分利用老年人健康檔案信息,全面評估血脂異常的相關因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體質量,合理用藥,防治高脂血癥,實現心腦血管疾病的一二級預防。
[1]高斌,馬海燕.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262:281-283.
[2]趙月玲.體檢中心健康教育對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干預效應[J].全科護理,2009,7(11C):3096.
[3]袁啟遠,陳懷恭,吳紅梅,等.老年高血脂及血糖、血壓、血尿酸異?;颊叩默F況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5):720-722.
[4]趙文華.2002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七血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6-47.
[5]張心剛,孫兆青,張新忠,等.遼寧省阜新市農村地區高血壓患者體質指數與血脂異常關系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3):243-245.
[6]Kannel WB.Fifty years of framingham study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hypertension[J].J Hum Hypertens,2000,14(2):83-90.
[7]徐厚蘭,糜懷英.高血壓與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高血糖的相關性分析及健康教育[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931-932.
[8]李虹,曲成毅,白麗霞.太原市城區老年人人格特征與原發性高血壓、甘油三酯水平、血糖水平相關性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2):234-237.
[9]李慧珍,張瑛.健康體檢人群脂肪肝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評價[J].家庭護士,2008,6(5C):1197.
[10]厲永強,石貞玉.2 734例社區健康居民血脂水平檢測及相關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25(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