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紅,劉純艷
妊娠是一個自然的生物學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情緒的復雜多變期。在此過程中,孕婦要經歷各種生理上的變化,承受社會、經濟、家庭以及自身角色的轉變,隨之而來的問題使得孕婦出現了心理變化和情緒波動,從而導致孕婦產生心理壓力。孕期的各種心理壓力,特別是孕早期的不良心理刺激,不但給孕婦自身帶來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還有可能對胚胎及胎兒帶來不良影響。本次研究旨在了解孕早期孕婦妊娠壓力與焦慮水平及探討兩者的相關性,從而為孕早期孕婦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提供依據。
1.1 調查對象 2010年2月—2010年8月于孕早期(孕7周~12周)在王頂堤醫院建立孕產期保健手冊,自愿接受調查并能獨立填寫調查問卷的孕婦。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問卷由3個部分組成:①一般情況調查表為自行設計,內容為孕婦的一般人口統計學資料。②妊娠壓力量表,為陳彰惠等[1]于1995年編制,后由潘麗穎等[2]翻譯,同時根據國情和文化進行了修改。該量表共30個條目包括3個壓力源,壓力源1為“認同父母角色而引發的壓力感”,由項目1~15組成;壓力源2為“確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發的壓力感”,由項目16~23組成;壓力源3為“身體外形和身體活動的改變而引發的壓力感”,由項目24~27組成,項目28、29、30作為其他因素。量表采用0級~3級計分,分別表示無壓力、輕度壓力、中度壓力、重度壓力。該量表的信度為Cronbach'sα為0.84。③焦慮自評量表,由Zung于1971年編制[3],含有20個條目,按主要評定條目所定義的癥狀出現的頻度分為4級:沒有或很少時間、少部分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評分標準為20個條目分數相加得總分,總分乘以1.25取整數,即得標準分(T分),T<50分為正常,T≥50分為存在焦慮。
1.2.2 調查方法 在醫務人員為孕婦建立孕產期保健手冊時,對受試者發放調查問卷,并保證其有中途退出的權利,問卷由孕婦獨立填寫,當場收回,研究者逐項檢查,對漏選及多選項目當場給予糾正。實際發放問卷158份,中途退出3例,問卷回收率為98.1%,有效問卷數為155份。
1.2.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5.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妊娠壓力總分、各因子分及焦慮標準分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將妊娠壓力量表中各條目評分≥2分者計為壓力源陽性[2],計算各條目的例數、百分率并排序,列出排于前10位的壓力源陽性條目。對妊娠壓力總分及各因子分與焦慮標準分進行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
2.1 孕婦的一般情況 155例孕婦中,年齡21歲~39歲(27.6歲±3.2歲);126例為計劃妊娠,29例為非計劃妊娠;128例為本市戶口,27例為外省市戶口;87例預采取自然分娩,24例預采取剖宮產,44例對分娩方式采取無所謂的態度;154例不看重胎兒性別,1例看重胎兒性別;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1 999元17例,2 000元~2 999元76例,≥3 000元62例。
2.2 孕婦的妊娠壓力評分情況 孕婦的妊娠壓力總分0.50分±0.29分,為確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發的壓力感因子分最高為0.98分±0.52分,為身體外形和身體活動的改變而引發的壓力感得分為0.61分±0.23分,其他項目得分為0.44分±0.40分,認同父母角色而引發的壓力感得分最低,為0.23分±0.18分,結果表明孕早期孕婦的妊娠壓力總分及各因子分均處于輕度水平。排序前10位的妊娠壓力陽性條目數、人數及百分率見表1。

表1 排序前10位的妊娠壓力陽性條目情況(n=155)
2.3 孕婦的焦慮評分情況 孕婦焦慮得分為39.38分±6.27分,孕期焦慮的發生率為7.7%。
2.4 孕婦焦慮與妊娠壓力相關情況(見表2)

表2 孕婦焦慮與妊娠壓力的相關情況
3.1 孕婦的妊娠壓力水平 調查發現,孕早期孕婦的妊娠壓力處于輕度水平,且各因子得分均處于輕度水平,與劉溢思等[4,5]研究結果一致。妊娠壓力源各因子中,以確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發的壓力感因子得分最高,與其他人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臨床工作者在對孕婦定期進行產前檢查時,應根據孕婦的不同表現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及相關知識的宣教,讓她們明白在現行的醫療水平及條件下,再加上孕期合理的膳食、活動、休息、保持情緒良好、按期孕檢并聽從醫務人員的建議,妊娠與分娩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3.2 孕婦的妊娠壓力源 在妊娠壓力源陽性條目中排序位于第一的為“擔心嬰兒不正常”,這說明孕婦在孕早期就開始過度擔心胎兒,原因可能是孕婦處于孕早期,尚不能感覺到胎兒的存在以及部分人存在妊娠嘔吐現象等有關。因此,對處于孕早期的孕婦,在沒有特殊臨床表現的條件下,告知其不要過于擔心胎兒,如果胎兒沒有畸形大部分都能正常發育與成長,早期流產大多與胚胎或胎兒發育不正常以及畸形有關,要順其自然,并對其進行有關胎兒在整個孕期中生長發育知識的宣教,讓她們對孕期活動、飲食以及胎教等方面的知識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妊娠壓力源陽性條目排序前10位中6項(34%害怕疼痛厲害,33%擔心嬰兒能否安全分娩,22%擔心分娩是否安全,19%擔心早產,18%擔心分娩可能出現不正常情況或剖宮產,15%擔心分娩時醫生不能及時趕到)均與分娩相關。出現這方面的壓力多與孕婦孕周過小、缺乏與分娩相關的知識、從周圍環境中獲得的與分娩相關的負面知識、我國現行生育政策有關。因此對處于孕早期的孕婦,有必要對其進行分娩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在孕婦生理條件允許情況下,應鼓勵她們做好自然分娩的準備,并對她們進行有利于自然分娩的孕期活動及鍛煉相關知識的指導。本次調查發現排序前10位的陽性條目中有1項(14%擔心變得太胖)與擔心自身體型變化有關。孕婦對自身體質量的增長與體型改變的關注應予以肯定,同時也說明她們對整個孕期體質量的增長缺乏正確的認識。醫務人員應根據不同孕婦孕前或孕早期體質量指數,告知其整個孕期體質量增長量與不同孕期每周體質量增長量。并說明孕期體質量增長過多的后果,對孕前或早期過于肥胖的孕婦,在不影響胎兒及孕婦健康情況下,建議其控制體質量的增長。與產后相關的妊娠壓力源中有一項(15%擔心不能照顧好嬰兒)位于妊娠壓力源陽性條目排序前10位中。這與被調查的孕婦大多數為80后的獨生子女,缺乏獨立性及對父母存在依賴性有關。因此,在孕期要提前對孕婦及其丈夫進行對新生兒及嬰兒護理相關知識的指導,并告知孕婦孕期不要過度依賴家人,從而減少產后對家人的依賴及不良心理問題的發生。
3.3 孕婦的焦慮水平 此次調查發現,孕早期孕婦焦慮水平得分為39.38分±6.27分,焦慮的發生率為7.7%。黃復珍等[6]的研究結果表明,孕25周~36周焦慮癥狀的發生率為32.04%,孕37周~42周的發生率為70.87%。說明孕婦焦慮程度隨著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孕婦良好的情緒狀態能夠為胎兒的健康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如果孕婦經常處于焦慮狀態會使胎兒腦血管收縮,減少腦組織供血量,從而影響腦細胞的發育,孕婦過度的緊張、恐懼甚至可以造成胎兒大腦發育畸形。孕期的心理問題還會影響胎兒的體質量[7]。因此,孕婦應加強孕期的情緒管理,婦幼保健人員也應以良好的服務態度為孕婦及孕婦家屬提供更好地服務。
3.4 孕婦焦慮與妊娠壓力的相關性 本次調查發現,孕婦孕早期焦慮與妊娠壓力及壓力源各水平均呈正相關,說明隨著妊娠壓力的增加孕婦焦慮水平也在增加。這為臨床工作人員通過對孕婦進行健康教育,降低孕婦的妊娠壓力,從而減輕孕婦的焦慮程度提供了依據。妊娠早期孕婦對整個孕期中一些未知因素的擔心,是增加孕期焦慮的主要原因。醫務人員對孕婦進行生理相關知識健康教育的同時,也應加強孕期情緒控制方面的宣教,從而減輕孕早期的妊娠壓力與焦慮。
[1]陳彰惠,陳惠敏,黃德慧.孕婦心理壓力之探討[J].高雄醫志,1991,5(5):505-509.
[2]潘麗穎,王洪娟,胡敏.孕婦心理壓力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3,18(12):891-893.
[3]徐俊冕.醫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196-198.
[4]劉溢思,郭鳴,袁秀珍.孕婦心理壓力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現代護理,2006,12(30):2852-2854.
[5]夏偉紅,蘇滄桑.孕期心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J].家庭護士,2008,6(4C):1043-1044.
[6]黃復珍,曹金鳳,倪敏潔.孕期焦慮程度及相關因素調查與分析[J].杭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21(1):49.
[7]Lobel M,Cannella DL,Graham JE,et al.Preg nancy-specific stress,prenatal health behaviors,and birth outcomes[J].Health Psychol,2008,27(5):60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