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娟,黃大元,李春梅
對《基礎護理學》中鋪床法教學改進的探討
張惠娟,黃大元,李春梅
鋪床是一項最基本的護理操作,也是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護理學基礎操作的第一課。鋪床操作包括鋪備用床、暫空床、麻醉床、臥床病人更換床單。鋪床應達到床鋪安全、實用、平緊、四角方正、舒適、美觀,操作者符合節力省時原則[1]。常規鋪床法是按教科書按部就班操作,此法過于套路,護士感到費時、耗力,且效果不理想,甚至不實用[2]。鑒此,筆者通過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認真觀察、分析、實踐、檢驗,總結傳統鋪床教學法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現介紹如下。
1.1 調查對象 根據整群隨機抽樣原則,抽取吉首大學醫學院2007級臨床、護理專業學生100人,其中男38人,女62人。被研究者先舒適地平臥于床上,頭頂距床頭欄約一拳,再將65 cm寬的橡膠單均勻鋪于臀下,測量床頭距橡膠單上緣的距離;抽取吉首大學醫學院2008級護理本科1班、2班、3班全體學生180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90人,對照組按傳統方法進行示教和練習,實驗組按改進方法進行示教與練習,兩組均按照陽愛云等[1]的《常用護理技術操作程序與考核評分標準》中的方法進行考核評分。
1.2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用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
2.1 橡膠單放置的位置 床頭距鋪在床中部的橡膠單上緣的距離為53.6 cm~67.1 cm,平均為59.94 cm,95%的區間范圍值為54.7 cm~65.1 cm。
2.2 兩組鋪床方法考核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鋪床法考核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鋪床法考核結果比較(±s)
組別人數 鋪備用床時間(s)成績(分)鋪暫空床時間(s)成績(分)鋪麻醉床時間(s)成績(分)臥床病人更換床單時間(s)成績(分)對照組90 435.32±46.49 85.50±4.31 525.91±39.73 85.16±5.76 603.86±50.42 85.78±5.62 897.92±50.94 83.69±5.09實驗組90 382.12±41.66 90.80±3.92 474.40±43.51 90.06±5.16 544.66±27.88 91.14±4.34 757.76±34.38 89.86±4.61 P <0.01<0.01<0.01<0.01<0.01<0.01<0.01<0.01
3.1 橡膠單放置的適宜位置的探討 鋪床時,鋪橡膠單的目的是保持床鋪清潔、干燥、預防污染,為特殊需要的病人如大小便失禁、麻醉手術后等病人鋪暫空床或麻醉床時,需要在床的中部鋪上橡膠單和中單。本研究表明,鋪在床中部的橡膠單上緣與床頭的最適宜距離是55 cm~65 cm,這與教材中規定的距離45 cm~50 cm[3]不符,其原因可能與人均身高增加有關,而與劉菊等[4]的報道55 cm~60 cm也有少許差異,可能與其研究方法不一樣有關,劉菊是用坐高來估算橡膠單放置的適宜位置[4],筆者的研究方法則考慮到人睡在床上為了舒適和活動,不可能將頭平貼著床頭欄這一事實。
3.2 提高鋪床質量和節約操作時間的探討 對比于實驗組,傳統鋪床法費時、耗力,考核效果不理想,需要有幾點改進。
3.2.1 舒適美觀方面 在“鋪角法”的教學中,學生最難掌握的是“角的折疊法”。提單的合適是保證所折疊床角方正美觀的前提。現在護理專業學生使用的教材《基礎護理學》提到“右手將大單提起,使大單側看呈等邊三角形[3]”,在教學中經過反復多次的實踐,認為以上描述不妥,如按以上描述方法提單,鋪出的床角是30°,不僅床角不方正美觀,而且床角處大單容易松散,致整個床面不平緊,應予以改進。應改為“離床頭的45 cm處,提起大單邊緣使其與床沿垂直,以床沿為界,上半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下半是一個直角梯形”。由于覆蓋于床面上的三角形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均是45°,折疊后所形成的角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這樣鋪出的床角是45°,才顯方正美觀。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提單的距離是根據教材對大單長250 cm、寬180 cm和病床長200 cm、寬90 cm[3]要求的規格所確定的。如果在大單、病床規格有變化的情況下,在折疊角時,只要在離床頭約病床兩側剩余大單寬度處提起大單邊緣并使其與床沿垂直,那么鋪好的角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5]。被尾整理:在病床上沒有病人的情況下,蓋被尾端向內折疊與床尾平齊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但是“臥床病人更換床單”疊被尾時,如果按傳統疊被尾的方法進行,很難快速疊整齊,還容易將被尾壓于病人足部,不利于足部保暖,使病人不適。建議鋪成被筒后,操作者立于床尾,雙手平床尾處捏住被筒的兩側,先向床頭方向與床面成約45°角提起多余的被尾,這樣不會破壞疊好的被筒,待多余的被尾完全平鋪于床尾后,再向床尾方向放好提起的被筒即可。此方法操作流暢,簡單易學,既能使被尾很好地包住病人的足部,又能快速將被尾疊得整齊美觀。
3.2.2 節力省時方面 傳統鋪大單順序是:右床頭→右床尾→右中間→左床頭→左床尾→左中間。但筆者認為“右床頭→右床尾→右中間→左床尾→左床頭→左中間”這樣的順序既符合操作者習慣,還會少走一張床長的路程,節省了鋪床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鋪床角時,傳統鋪法是先將所提床單放于床面,再塞所提大單的下半部分于床墊下,然后塞上半部分于床墊下。筆者認為:提單后直接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一并塞入。此方法不會增加塞入動作的難度,對床角的質量無任何不良影響,由于精簡了步驟,4個床角累計可節省時間30 s以上。用“套被式”套被套傳統方法是:先右手拉住被套上角,左手伸入被套內套好棉胎后,再左手出來捏住套好的被套外面及棉胎,將被套及棉胎展開,筆者認為:左手無須出來,可以直接在被套內捏住棉胎和被套內面將套好的被套送放好,這樣既簡化了操作步驟又節約了時間。
[1] 陽愛云,方立珍.常用護理技術操作程序與考核評分標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2254.
[2] 唐青,唐亞芹,萬風知,等.改良鋪床法臨床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7,21(9):242122422.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20225.
[4] 劉菊,鄭怡,劉云,等.鋪床法橡膠單適宜位置的調查[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3,16(4):4482449.
[5] 鄒淑珍,趙亞珍.床角折疊法的改進[J].實用護理雜志,1994,10 (8):526.
Probe into teaching improvement on bed making in“Basic nursing science”
Zhang Huijuan,Huang Dayuan,L i Chunmei(M edical Co llege of Jishou U niversity,Hunan 416000 China)
G423.02
C
10.3969/j.issn.100926493.2011.14.056
100926493(2011)5B21309202
1)為2009年—2011年吉首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55。
張惠娟(1977—),女,湖南省常德人,實驗師,主管護師,本科,從事基礎護理學實踐教學與研究,工作單位:416000,吉首大學醫學院;黃大元、李春梅工作單位:416000,吉首大學醫學院。
2010207208;
2011204220)
(本文編輯 呂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