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莉,蘇翠霞,高鳳蕊,陳淑芹,梁天云,張海燕
口腔頜面部是腫瘤的好發部位之一,手術目前仍是治療口腔頜面部腫瘤主要和有效的方法[1]。疾病給病人帶來了痛苦,術后造成的面部瘢痕、塌陷、左右不對稱等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負擔,本文調查病人焦慮的主要原因,幫助病人減輕負面心理。現介紹如下。
1.1 調查對象 我科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口腔頜面部腫瘤術后病人192例,其中男 106例,女 86例;腮腺腫瘤 46例,上、下頜骨腫瘤25例,舌癌61例,牙齦癌60例;年齡15歲~77歲,平均54.4歲。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收集資料,問卷為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年齡、居住地、性別、婚姻狀況、術前了解程度及術后有無心理影響,如果有影響,心理接受時間分別為1周(輕度)、1周至1個月(中度)、大于 1個月(嚴重)。
1.2.2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5統計軟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口腔頜面部腫瘤術后病人心理接受程度(n=192) 例
3.1 心理護理 腫瘤病人本身就對疾病產生恐懼、悲觀等消極心理,外形改變加重了某些病人的心理負擔。對于有嚴重心理影響的病人,做好心理護理更為重要。例如,1例腮腺腫瘤術后導致面癱的病人,術后半年發現該病人在化療期間仍不能接受嘴角歪斜、眼瞼閉合不全的現實,天天掉眼淚,于是對病人耐心講解(花了好多錢不是為了健康嗎;其實別人并不在乎你的外表;你的家屬這么辛苦地照顧你,難道他愿意看見你流眼淚嗎;你床上那本圣經里寫的什么等),3 d后,病人滿面笑容地表示感謝,她已完全接受了現實,心情愉快。我國古代就有心理致病的說法,因此,做好心理護理,讓病人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減少其他疾病的發生,提高免疫力。
3.2 尋求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指個體能獲得來自他人(家庭、親屬、朋友、同事)和社會各方面的心理和物質支持和幫助及建立在社會支持系統上的各種社會關系對個體的主觀和客觀影響力[2]。有調查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度高的病人,對現實生活的不良事件接受能力較強。
3.3 加強術前宣教 越來越多的研究資料表明,絕大多數病人迫切希望獲知與自己疾病有關的信息,癌癥病人對診斷的知情并不會給其生活質量帶來負面影響[3-5],與之相反,坦然告知疾病診斷與預后可以促使病人配合治療,改善軀體癥狀[6,7]。事實證明,對于術前已經知道手術后會造成面部改變的病人,術后容易接受現實。因此,醫護人員協同家屬適時向病人講解術后可能的并發癥,有利于病人從心理上接受現實。
3.4 飲食指導 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忌食刺激性及煎炸食物。有報道稱,辛辣食物(包括大蒜)會讓傷口發炎,生花生會使傷口化膿、發炎,生姜會使傷口結瘢,醬油、茄子有黑色素,吃了傷口會長黑點。通過對192例不同病人的調查分析,認識到有必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減輕病人術后焦慮程度,提高病人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回歸社會,提高生活質量。經過臨床實踐,效果滿意。
[1]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38-239.
[2]潘茅.醫學心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17-124.
[3]黃雪薇,王秀麗,張瑛,等.癌癥病人的信息需求——應否與如何告知癌癥診斷[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265-267.
[4]Miyata H,Takahashi M,Saito T,et al.Disclosure preferences regarding cance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To tell or not to tell?[J].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2005,31(8):447-451.
[5]何麗曦.腫瘤病人心理狀態與護理對策的探討[J].福建醫學雜志,1996,18(5):101-102.
[6]李金梅.肝癌病人行介入治療的心理壓力來源及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11,9(2A):327-328.
[7]王建平,陳仲庚,崔俊南.癌癥病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7,5(1):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