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鳳玲
變應性皮膚病是臨床皮膚病中最為復雜的多發病和常見病,因其病因復雜,發病機制不完全明確[1],所以治療棘手,此類疾病易反復發作,病程遷延,護理更為艱巨。臨床中通過對應用美能片治療95例變應性皮膚病病人的觀察和分析,筆者認為該藥治療濕疹、蕁麻疹療效尚可,尤其是治療蕁麻疹效果更佳。現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10月—2010年2月我院皮膚科門診病人95例,病人年齡16歲~55歲;男21例,女74例;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對此藥物過敏者不入選。濕疹組50例,其中急性濕疹組26例,慢性濕疹組24例;蕁麻疹(均為免疫接觸性蕁麻疹)組45例,其中急性蕁麻疹28例,慢性蕁麻疹17例。9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發病情況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首先對所有入選病人行過敏原測試(用體外測試法),以尋找出可能的過敏原,其次遵醫囑口服美能片(美能發源制藥公司生產)50 mg~75 mg,每天3次,療程10 d~30 d,必要時可連用2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他抗過敏藥物,局部給予對癥治療和護理,每日或隔日觀察1次,每周監測血清鉀及血清鈉1次。
1.2.2 療效判定方法 治愈:風團、瘙癢、皮疹、滲出消失;顯效:風團、瘙癢、皮疹、滲出減輕 25%以上;無效:風團、瘙癢、皮疹、滲出變化不明顯或減輕25%以下。
1.2.3 統計學方法 兩組療效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不同程度濕疹、蕁麻疹療效比較(見表1~表3)

表1 急性、慢性濕疹療效比較

表2 急性、慢性蕁麻疹療效比較

表3 濕疹、蕁麻疹療效比較
2.2 療程及不良反應 療程最短的是急性蕁麻疹7 d,最長的是慢性蕁麻疹29 d。不良反應主要為醛固酮樣作用,見于服藥時間過長或劑量過大者,可引起藥源性高血壓和低鉀血癥。觀察病例中,服藥最長不超過30 d,未見不良反應。
3.1 專科護理
3.1.1 急性濕疹 紅腫滲出較多者,用0.01%依沙吖啶溶液和2%硼酸溶液交替冷濕敷,膿液、膿痂較多者先浸泡,清創后再濕敷。清創時避免滲液、膿液污染正常皮膚。濕敷時保持敷料潮濕,但不可滴水。敷料厚度4層~6層紗布,濕敷次數視滲液多少而定,1 h~2 h或3 h~4 h換 1次,以始終保持敷料清潔為原則。濕敷面積較大時,濕敷用藥使用不可太久,以免吸收產生蓄積而中毒。
3.1.2 慢性濕疹 應先軟化苔蘚樣變的厚痂,清潔后再濕敷,待皮膚損傷面干燥后即可用止癢洗劑,如爐甘石溶液涂布。應特別注意,滲出或紅腫顯著的皮損禁用油劑或膏劑。
3.1.3 蕁麻疹 病人局部可使用止癢搽劑,切忌摩擦、搔抓、熱水燙洗等刺激。
3.2 生活護理 患病期間要保證充足的休息,生活規律,不急躁,不焦慮,對食物過敏者,囑其在急性發作期間禁食過敏食品,恢復期間可少量多次食用。對吸入物過敏者,建議結合脫敏治療,尤其是反復發作的慢性病人。對刺激原明確者,囑其一定避免再刺激,如過熱、寒冷、久壓、某些藥物及化學用品等。
3.3 心理護理 濕疹、蕁麻疹病因復雜,精神因素可能為誘因,再加上病情反復發作,多數病人失去治療信心,因此,一定要做好解釋、說服工作。首先要告訴病人,這類病不是不治之癥,解除其思想顧慮,樹立其治療信心,取得與醫生的配合,其次要告訴病人該病可能的致病因素、發生發展規律,并積極幫助其分析查找病因,以達到預防目的。
濕疹、蕁麻疹是臨床上最為多見的變應性皮膚病。濕疹主要是由復雜的內外激發因子引起的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免疫接觸性蕁麻疹屬速發型變態反應[2],兩者的發生機制不同。美能片即復方甘草酸苷片(每片含甘草酸25 mg、甘氨酸25 mg、蛋氨酸25 mg),是從中藥甘草中提取的一種三萜皂甙,水解后產生一分子甘草次酸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這兩種水解產物具有抗感染抗變態反應和類固醇激素樣作用,甘氨酸和蛋氨酸具有抗變態反應和保肝作用,它們與甘草酸發揮協同作用。近年來,美能在皮膚科臨床正逐步得到廣泛應用[3]。在應用美能治療濕疹、蕁麻疹的療效觀察中發現,美能對蕁麻疹的效果優于對濕疹的效果,對急性蕁麻疹的效果優于對慢性蕁麻疹的效果,這是否與變態反應的機制有關值得進一步探究。另外,由于慢性蕁麻疹病因復雜,約3/4的病人不能找到原因[2]。加之反復發作、病程長,可能是導致其療效低、療程長的原因。護理在本類疾病的治療中尤為關鍵,特別是對急性期皮膚損傷局部和反復發作的疾病,得到全面到位的護理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本類疾病病因復雜,因此積極幫助病人尋找病因,避免各種不良因素刺激,是治療和預防其發生的重要方法。
[1]楊國亮,王俠生.現代皮膚病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385.
[2]趙辯.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512-523.
[3]李立,裴智梅,李洪霞,等.美能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中華臨床醫藥,2003,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