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忠,陸 林,許傳志,徐 芳,常 魏,楊俊芬
(昆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來,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直接促進了高校的院(系)兩級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學校教學管理工作重心的逐步下移,二級學院有了更多的管理自主權,也承擔起了更多的責任,在教學管理中越來越具有直接性及基礎性的作用,使得二級學院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高校醫學院校二級學院如何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已成為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1~5]。從2008年底以來,昆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積極探索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現總結如下。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加強醫學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評價體系是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關鍵之一。本研究基于全球和國家醫學教育標準,從現代醫學教育世界性趨勢著眼,實踐國際醫學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以達到“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和“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在昆明醫學院2009級全面實行學分制的背景下,從課堂教學質量監控入手,實踐并建立一套與學分制改革相適應的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出一套適合校情、二級學院院情、適應邊疆民族地區醫學人才培養方案,在學分制條件下,保證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課堂教學質量監控運行機制,為學院推行學分制和醫學教育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大意義,具有推廣應用價值和可操作性,為學分制改革注入活力。
樹立“教學質量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的質量意識,貫徹落實以教學為中心的要求,積極探索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實行多方位、多環節、多形式的教學質量監控,推動良好教風和學風的建設,促進我院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構建出與學分制改革相適應具有特色的二級學院課堂教學質量監控運行機制與體系。
基于學分制改革,從昆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現狀出發,堅持并貫徹“一個標準(醫學教育國際最低標準、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一個抓手(課堂教學質量),兩個監控層面(教學環節、教學過程),兩級監控系統(二級學院、系),三個原則(全面、客觀、公平、準確;全員覆蓋;評估結果與獎罰制度掛鉤),四個結合(教學督導評估與學院領導、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相結合;計劃安排與隨機聽課相結合;內部評估與外部評估相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五種監控(教學督導、教學檢查、教學評價、課程評價、考試管理),構建出與學分制改革相適應的課堂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踐與評價和學分制改革相適應的課堂教學質量監控運行機制。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改革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決定》和省教育廳相關文件精神,以及《昆明醫學院貫徹<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改革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決定>(2008~2012)的實施意見》的精神要求,貫徹落實以教學為中心,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的功能,加快公共衛生學院發展,結合公共衛生學院實際,于2008年底,制定了公共衛生學院三年發展規劃“八個一工程”之教學核心工程方案,作為未來三年的建設目標之一。
為貫徹落實以教學為中心的思想,切實加強學院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促進教學工作科學、有序、規范地進行,結合我院實際,于2009年2月制定《昆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本科課堂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實施方案》并試行(公衛院發(2009)2號)。
(1)評估原則。堅持三個原則:一是教學質量評估體現全面、客觀、公平、準確原則;二是全員覆蓋原則:教學質量評估覆蓋所有課程和任課教師;三是教學質量評估結果作為教師績效、晉升職稱、崗位聘任、履職考核的主要依據。
(2)評估內容。評估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包括理論課和實驗課;二是教學過程各環節質量;三是教研室教學工作;四是教師教學工作。
(3)評估方法。一是教學督導評估與學院領導、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相結合;二是計劃安排與隨機聽課相結合;三是內部評估與外部評估(重點課程)相結合。
第一次評估:2009年3月~6月教學評估人員包括領導、教學督導9人,學生472人。共評估59人次,評估39位教師,平均每人被評估1.49人次;評估17門課程,共聽課74學時。院領導、教學督導評價,最低70.0分,最高98.0分,平均88.62±6.31分,優秀率54.2%;學生評價,最低75.0分,最高98.4分,平均93.39±5.10分,優秀率88.2%。
第二次評估:2009年9月~12月評估人員包括領導、教學督導8人,學生345人。共評估43人次,評估39位教師,平均每人被評估1.10人次;評估20門課程,共聽課43學時。教師授課層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本科生42次,研究生1次。院領導、教學督導評價,最低分76.0分,最高分98.0分,平均90.21±4.92分,優秀率65.1%;學生評價,最低86.6分,最高99.5分,平均94.72±5.69分,優秀率89.2%。
第三次評估:2010年3月~6月評估人員包括領導、教學督導7人,學生401人。共評估39人次,評估33位教師,平均每人被評估1.2人次;評估16門課程,共聽課39學時。教師授課層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本科生38次,研究生1次。院領導、教學督導評價,最低82分,最高97分,平均90.68±4.17分,優秀率66.7%;學生評價,最低87分,最高98.9分,平均94.81±3.35分,優秀率90.6%,詳見表1、表2。

表1 授課教師評估得分

表2 授課教師評估等級[n(%)]
教學核心工程深入人心,教師教學質量意識明顯提高。公共衛生學院本科課堂教學質量保證與監控工作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意識,形成了良好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尤其是對教學評估落后的教師有較大的促動。
從前后3個學期的評價結果來看,教師們的教學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教學質量的監控,對推動良好教風和學風的建設,促進學院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李邦郢.高等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的探討[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23):2819.
[2] 馬 龍,張 彤,崔長勇,等.高等醫學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2):62-65.
[3] 齊曉華.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高教學質量[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11(5):115-116.
[4] 陳家頤.構建院系主體二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思考[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5(1):67-70.
[5] 吳 虹.建立健全高校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8(2):110-112.